分享

虽然毛主席和林帅就东北战局有过分歧,但正是在主席长远的战略目光和林帅高超的指挥艺术下,辽沈战役才有了圆满的结局

 xianfengdui111 2022-11-27 发布于河北

辽沈战役打响前夕,主席和林彪为何先后四次发生分歧?很少干涉前线指挥的主席,为何对林彪大发雷霆,喝令东野南下作战?用兵如神的毛主席,如何用东野盘活全国解放的一盘大棋?

举棋不定的林彪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将国民党主力全部聚歼在长江以北,彻底打掉了蒋家王朝反动统治的底牌。

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开始,也正是因为这一仗,主席才有了预言一年内解放全中国的底气,但在这关键之战的背后,却是主席和林帅持续的分歧和最终的和解,通过这一仗,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主席惊为天人的战略构想。

辽沈战役的辉煌战果,背后是曲折漫长的决策分歧。从1948年3月13日到9月12日,党中央和东北野战军主要指战员们进行了艰难的磋商与探讨。

1948年,整个东北地区的战场态势已经稳定下来,东北野战军在先前的两番攻势之后,已经彻底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此时的东野麾下有2个兵团部、12个纵队、1个炮纵、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和一个坦克团,总兵力达到了70余万人。

而国民党东北剿匪总部的兵力分散在三处,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率领卢俊汉6兵团4个军14个师共15万余人防守锦州,副司令郑洞国率两个军、六个师、三个旅共计十万人驻守长春,总司令卫立煌率领廖耀湘9兵团、周福成8兵团共计8个军、三个旅30万人坐镇沈阳。

沈阳、锦州和长春,国民党将重兵布置在这三个城市,而其余周边地区,都已经处在我解放军的控制下。和全国其他地区不同,在东北,我军对比国民党军,占有绝对优势。国民党军坐困孤城,被歼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然而,如何消灭这股敌军,东野101总指挥林彪却和毛主席先后产生了四次分歧。

早在1948年2月份,东野发起的冬季攻势接近尾声的时候,毛主席就致电东野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指出下一步他们的作战计划应当围绕北宁线展开,通过南下作战,阻止东北的国民党军向关内溃逃。

北宁线就是从北平到沈阳的铁路线,靠着这条铁路,整个东北的国民党军才吊着最后一口气,这不仅是他们唯一的陆上补给线,还是他们逃回关内的生命线。主席的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关门打狗,如果能占据北宁线,相当于关上了整个东北的大门。

然而,主席深远的考虑并没有得到东野前指的支持。作为极富谋略的将领,林彪作战一向以谨慎沉稳著称,他同意主席在东北歼灭国民党主力的看法,但对主席提出的作战构想却并不感冒。

“我们同意与亦认为将敌堵留在东北各个歼灭,并尽量吸引敌人出关增援,这对东北作战及对全局,皆更有利。今后一切作战行动,当以此为准。”这是林彪2月10给主席的回电,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此时的林彪,还是想步步为营,一口一口吃掉敌军。

因此在当年4月份,东野上交中央的作战方案里面,林彪提出先打长春,吸引沈阳的卫立煌主力支援。主席在看完电报后,,同意了林彪的主张。

主席统军的一个优点就是充分尊重前方将领的意见,因为他们比起自己更了解前方的情况,而当时南下北宁线的作战计划确实过于大胆。

在征得主席的同意之后,林彪当即对进攻长春做出安排,但谁知,长春一打,林彪却打起了退堂鼓

东野如何关门打狗

1948年5月,东野对长春的守敌发动了进攻,在试探性进攻后,东野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彼时的长春虽然守军只有十万人,相比沈阳和锦州,守备力量显得单薄,但长春毕竟是一座大城市,经过长期的加固和修筑后,其防务力量号称“坚冠全国”。

因此在征得中央同意后,东野转攻为困,企图通过围困迫使郑洞国部就范,并吸引卫立煌驰援。但彼时的卫立煌早已看穿了林彪的计划,他让三十万大军龟缩在沈阳城内,丝毫不理会长春的困局。

而东野被夹在长春和沈阳之间,主力被牵制其中,却正中蒋介石下怀。

在年初的时候,蒋介石的美国军事顾问就建议他由锦州将国军主力撤往关内,但蒋介石一来舍不得东北丰富的战略资源和重工业基础,二来如果东北再次不抵抗就撤退,那对整个战局将无法交代,此外他更希望国军在东北以劣势兵力牵制我七十万大军。

现在东北的战场态势,正是蒋介石所期望的,长期围困长春,使东野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

而林彪不愧是优秀的将领,意识到困局之后,立即反应过来,随即在7月20日请示中央南下北宁线作战的方案。

看到林彪终于转过弯来,主席自然欣喜不已,他随即就同意了东野的作战意图。但没想到,几天之后,林彪又停下了南下的步伐。

7月22日,东野提出希望华北军区派兵进攻大同,以此来牵制傅作义,让他无暇顾及北宁线。主席随即答应了东野的请求,让杨成武组织西进兵团向绥远出击。

然而在8月份,林彪又发电:“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的行动时间才能确定”,之后还强调了东野在后勤粮食方面的顾虑。

看到东野踌躇不决,而国民党军已经有了南逃的迹象,战机时不我待。主席再也忍不住了,他随即多次致电林彪,以罕见的语气严厉批评了他瞻前顾后的态度,并指示南下作战计划不能更改。

主席的一通脾气坚定了林彪南下的决心,东野随即快速行动起来。然而,彼时的林彪,虽然南下北宁线,却并未领会到主席的真正意图。

用兵如神的主席

就在东野抓紧南下时,主席却又一次发了脾气。

原来,东野虽然南下,但他们上交中央的作战计划却和主席的意思相差甚远。和微操大师蒋介石不同,主席很少直接干涉前线送上来的作战规划,顶多是提出一些意见,更不用说全盘否定了。

然而,面对东野的这份作战规划,主席不得不提出反对意见了。按照东野的预想,他们在北宁线上的攻击目标主要是锦西、承德、张家口等地,这一规划不仅没有将处在北宁线上的东北大门锦州纳入其中,甚至还跳出了关内,打到了傅作义的地盘。

东北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反而去吸引华北傅作义的注意,这份作战计划,并不是太高明。

但林彪的思考也并非没有道理,锦州地处要冲,其防备力量远超长春,而且如果不能迅速拿下锦州,那么沈阳的卫立煌就会立即识破东野关门打狗的企图,到时候东野将面临被夹击的窘境。

林彪一步步看着东野发展壮大,实在不想用家底去冒险,1947年攻打四平的惨痛教训,至今让他历历在目。

主席看出了林彪的担忧,但和东野七十万大军相比,锦州的守备力量不足为虑,目前困扰东野的,是指挥官们的担忧和过分谨慎。

为了坚定东野的信心,主席在9月份的电文中分外强调:“东北野战军作战重点,应放在卫立煌、范汉杰系统”。

至此,林彪终于下了决心,开启了一场冒险的攻坚作战。

东野到位后,迅速拔掉了锦州附近的守备要塞,辽沈战役爆发了。打蛇打到了七寸,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他从华北抽调五个师,烟台抽调两个师在葫芦岛和锦西四个师组成11个师的东进兵团,增援锦州。

10月2日得到敌军增援的消息,本就不安的林彪再次对主席的命令产生了怀疑。看着桌子上的地图和塔山薄弱的防御,林彪再次想到了长春。

当天晚上十点,毛主席收到了林彪请求回师长春的紧急电报,主席当即火冒三丈,发完脾气之后,勒令林彪:“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你们却又因锦西、葫芦岛方面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前提是我准备了一桌子菜,来了两桌客人,这个饭该怎么吃?电影大决战中的这一句台词精准刻画了林彪此时的心理状态。

最终在刘亚楼和罗荣桓以及中央的劝告下,林彪反应了过来,继续准备攻打锦西的作战计划。

坚定决心之后的林彪当即展现出了其高超的指挥艺术,在他的果断指挥下,塔山防线成功顶住了东进兵团的压力,500门火炮密集的火力准备过后,15万大军固守的锦州31个小时就被拿下。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第六兵团司令、副司令、93军军长都做了我军俘虏。

锦州大捷,彻底关上了东北的大门,辽沈战役一开始就锁定了胜利。

虽然毛主席和林帅就东北战局有过分歧,但正是在主席长远的战略目光和林帅高超的指挥艺术下,辽沈战役才有了圆满的结局。

从长征时期到抗日时期,再到解放战争,主席的战略眼光一直精准而犀利,正是主席的用兵如神,才让中国的解放事业少走了许多弯路。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