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死囚行刑前一晚,竟允许妻子入狱同住?为什么?看完涨知识了

 登西峰看东海 2022-11-28 发布于山东

秦始皇扫平六国,建立古代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之后,律法便在中国大地上实现开来。其实在秦朝之前,中国也存在着律法的身影,只不过当时的律法还并没有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普及。秦始皇时期发生过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焚书坑儒

当时有很多儒生在背地里肆意诽谤秦始皇,使得秦始皇的威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威胁,于是秦始皇一怒之下,决定将这些肆意散播谣言的儒生全部坑杀。焚书坑儒也导致中国儒学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秦始皇时期更多的是采用法家思想治国

为了更好地管控社会,秦始皇时期制定了很多严苛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应用,使得秦始皇能够继续执掌起对于国家的控制。秦朝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十几年的时间便宣告结束,而之后的历朝历代,大多都延续了秦朝时期所使用的律法律令。

不过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将儒学推上了新的发展高度,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奠定中国2000多年封建主流思想的基础。而且儒家思想当中所体现的忠孝节义,也非常符合封建专制时期统治者的需求

秦朝之后的其他朝代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会单单使用一种思想,往往都会将多种不同的思想加以融合应用,这样做可以更好的对国家进行控制,著名的听妻入狱制度就是非常鲜明的体现

所谓的听妻入狱制度,就是古代的死囚犯在临行之前可以调遣自己的妻子前去监狱当中陪伴自己。这样一来,不仅体现了古代统治者所宣扬的仁义道德,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之所以在临行之前让这些死囚犯的妻子来到监狱当中与死囚犯温存,能够继续推动统治者所宣扬的仁义道德,是因为这些死囚犯在做下罪大恶极的事情之后被判处死刑打入死牢。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死囚犯已经失去了生而为人的权利

不过那些统治者却依然愿意冒险让他们的妻子来到监狱当中,陪伴死囚犯最后一程,体现了作为一国之君的宽厚心态和宽厚待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都可以做到这种程度,那么国家当中的其他人自然也可以效仿学习,进而推动国内儒学思想的普及

儒学思想在国内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又可以推动人们了解到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忠君爱国,从而减小皇帝在统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阻力和不稳定因素。那么为什么说皇帝允许这些死囚犯的妻子在死囚犯临行之前来到监牢当中与其相处,会提高国家的人口数量

其实人口作为古代封建制度当中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检验标准,人口数量越多,就代表着国家的综合实力越强,因为在当时那样一个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比较落后的年代,农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农业的发展又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致力于实行最为合适的人口制度,因为人口的数量越多,就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越快,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为政府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虽然死刑犯罪大恶极,不过他们也有着生育的能力,让其在临刑前与妻子留下子嗣,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发挥一名死囚犯最后的价值,这也是听妻入狱制度存在几千年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政策规定,如果这些死囚犯在临死之前并没有留下子嗣,是不能够立刻动用极刑,必须要等他们的妻子怀上这些死囚犯的孩子之后,才可以将死囚犯就地正法。虽然听妻入狱制度的最终出发点是皇帝个人以及封建政权的未来发展能力的提高

不过这一制度的推广,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对于人权的尊重,那些死囚犯也可以在自己临死之前与自己的家人团聚。虽然听妻入狱制度有着非常突出的积极影响

但是自古以来,一些死囚犯凭借着听妻入狱制度逃之夭夭或者再次犯下重大罪过的情况也不断发生。即便如此,古代却仍然没有废止听妻入狱这一制度的存在,这一制度也可以体现出封建时期的律法状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