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是肝内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无恶变可能。多位于肝包膜下,无纤维包膜。 肿块内主要由正常肝细胞和Kupffer细胞组成,也含有血管和胆管组织。肝细胞排列紊乱,无正常肝小叶结构。病灶中心部位为呈星状瘢痕组织,且向周围延伸呈放射状排列似分隔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表现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一般无临床症状,通常是在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肿块较大时,可出现上腹不适,上腹扪及肿块。 CT表现 CT平扫时表现为孤立性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很少有钙化。 当肿块呈等密度时,有时难以与正常肝组织区分,仅表现为肿瘤的占位效应,如肝脏的边缘膨隆、变形或肝脏血管移位等。 多数病灶中心可见更低密度瘢痕,此为FNH与其他富血供肿块的鉴别点。 CT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特点,动脉期可见肿块非瘢痕部分明显均匀快速的强化,病灶密度可以接近甚至高于腹主动脉,门脉期多呈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延迟期呈等密度,少数为略低密度。病灶中心瘢痕在动脉期一般无强化,随着时间的延迟,中央瘢痕对比剂缓慢充填,在延迟期中央瘢痕多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少数情况下,中央瘢痕始终无强化。 MRI表现 肿块在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中心瘢痕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包膜。多期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方式与CT增强扫描相似: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而中心瘢痕有延迟强化。 使用肝特异性造影剂,排泄期呈高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