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观点说:只读自己能够看得懂的书,就等于没有读书。樊登老师也说我们不要只读自己喜欢的书,而要多读一些自己不熟悉,不感兴趣领域的书,避免自己陷入信息茧房中。所以我最近读了一本起初连书名都不太确定的书叫《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是一个物理学定律,熵,代表一种无序程度,熵增表示熵不断地增加,意味着一切都在从无秩序走向混乱。任正非说:“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防止熵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说:“如果物理学只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可见熵增定律对一个组织来说多么重要,那对我们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问题我们走进这本书。 熵增表示一个系统从相对有序的状态向相对无序的状态的演变,而“负熵”与熵增的概念相反,是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变的趋势。比如一间房间杂乱无章,此时,房间里充满了熵。如果收拾房间,使它变得井然有序,那就需要消耗能量做功。再比如作者是如何克服熵增做功,实现个人成长的飞跃的?作者30岁那年,在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上班,年纪不大思想保守,领着不多的固定工资,又充满焦虑,在一个封闭的大环境里做着固定模式的事情,他多次尝试在原有系统里突破,但都徒劳无功,后来他想到从系统外获取能量,于是他开始疯狂阅读,一开始变化虽然很缓慢,但在融会贯通了500多本后给他带来了新体验新认知,自身的改变出现了“涌现”,他利用了“成长型思维”模型突破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限制;运用“损失厌恶原理”逐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试图摆脱只有工资的路径依赖,依靠写作获得了财务上的新反馈;逐步积累“复利效应”,写下了将近200万字的作品,获得了1000万次的阅读量,与数万人进行互动。作者就是打破自己的封闭系统,开始寻找系统外的能量,用升一个维度的视角来看当下的自己,去对接外力做功,用法则和定律持续地去践行“负熵”,直到出现“涌现”。 这本书帮助你深刻理解熵增定律,“负熵”,知道“涌现”,还会告诉你如何利用人性和一些法则来有效持续地克服熵增做功,帮助你解决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无法有效地持续地做到改变的问题。 熵减法则:成长型思维 熵减法则:损失厌恶原理 损失厌恶原理本质是一种认知偏差,是对人性的洞察。(比起成功,我们更害怕失败) 实验:抛硬币奖惩,早起营励志币 通过“损失”激发行动: 1) 激励工作话术:网约车“你今天只要再挣87元,就能达到500元了,你难道真的想现在就下线吗?” 2) 在线教育套路:打卡学习赢金币和兑换礼物。 3) 商家的“限时活动”:限时秒杀,满减包邮,限时涨价。 熵减法则:从众效应 从众行为三要素: 行动=动机X能力X触发 举例:一个人体检结果有重度脂肪肝,他害怕肝硬化,就产生了运动的强烈动机,光有动机还不够,如果他脚受伤了,就没有跑步的能力了,他住的寝室如果三个人每天都要出门跑步,临走不忘叫他一声,那过不多久,他就会加入跑步的队伍,这就是触发。 个人从三个方面利用从众效应克服熵增: 1) 减少消极的触发策略,如学会拒绝,远离消极环境。 2) 寻找积极的触发,如读书社群,早起陪伴营。 3) 自创触发圈子,如找身边的人一起运动,互相提醒。 熵减法则:路径依赖效应 举例:短信被微信代替;学习的第十名效应 如何摆脱路径依赖效应,实现个人转型: 1) 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心之向往的方向。如:罗振宇想为人们建造一所终身大学;樊登带动中国3亿人一起阅读。 2) 尝试最小闭环,找到全新路径。如:电影剪辑 3) 持续做功,等待复利的回报。如刻意练习。 熵减法则:心流 评判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一是否给人以精神和物质满足;二是衰减速度是快还是慢。真正能产生长期帮助还能进入心流,会获得更大的成就。(自我意识的最佳体验) 心流产生的五大路径: 1) 专注:专注时屏蔽一切干扰,如关闭手机。 2) 明确目标:刻意练习-不断复盘-改进优化-持续做功。 3) 及时反馈:不断奖励,接收反馈,增加成就感。 4) 挑战水平和技巧水平有效结合。 熵减法则:罗森塔尔效应 实验:老师们的期望,皮格马利翁故事(赞美和期望能产生奇迹) 破解罗森塔尔效应负向效果---改变你的口头禅。 成功人士正向口头禅: 1) 这件事本质上……: 深度思考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2) 如果再来一遍,我会……: 复盘,反思,持续精进。 3) 还有什么遗漏的吗?: 全面审视局面,查漏补缺。 4) 下面我会从三个方面来说……: 结构化思维,思路清晰。 5)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良好的心态,每逢大事有静气。 6) 让子弹飞一会儿: 沉得住气的口头禅。 熵减法则:马蝇效应 马蝇效应所产生的是一种动力,分为内部动力(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外部动力(受到外部刺激产生的行动变化)。 实验:鲶鱼效应,狗鱼效应 马蝇效应发挥效用的两个原因: 1) 趋利避害:类似损失厌恶原理。 2) 明确目标:给自己设定一个KPI或者OKR,用SMART法则制定。 熵减法则:德西效应 实验:玩拼图奖励,踢垃圾桶奖励 实验发现,个体在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兼得的时候,不仅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让动机减弱。 科学激发自我的内部动机: 1) 给予自主权,多出选择题。 2) 设计胜任感,降低自我要求,实现小目标,有成就感,持续精进。 3) 引导社交关联,团队里增强团队意识,产生归属感。 内部动机内驱力:找到自己一直愿意做的一件事,奉行长期主义。就是可以每天、每周持续做这件事,每天的任务量不必太多,但一直坚持,从不停下。 熵减法则:霍桑效应 实验:对职工进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 当人们一旦意识到自己在“被关注”,“被观察”,或者“被看见”的时候,会刻意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语言表达,让自己工作效率提升。 越被关注,越优秀:看见别人(举例:反问面试官成功经历),看见自己(举例:刘润写公众号,价值体现),看见孩子(举例:作者儿子写公众号作文,找到内驱力) 熵减法则:帕累托定律 指在任何一个组合中,占关键因素的永远只是小部分,大约占比20%,剩下的80%虽为多数,但都是次要的。 想要识别20%的关键因素,必须具备三种能力: 1) 极强的思考能力 通过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提高思考率。 2) 超出常人的学习能力 高效内化知识的方法(知识IPO):以提出问题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整合—以输出倒逼输入产品化—躬身入局,寻求反馈。 3) 提高探索能力 未知领域—有限成本试错—有效反馈—有限投入—不断探索。 熵减法则:复利效应 实验:国王奖励麦粒,诺贝尔奖复利投资 任何指数型增长都逃不过一个规律:刚开始增长得并不快,甚至是“很慢”,而一旦增长曲线到达某个拐点,后面的增长就会越来越快,进入激增阶段。 从个人成长曲线,改变你现在的决策: 1) 改变对金钱的决策:升级自己的学识,提升自身认知,不会在金钱上斤斤计较。 2) 改善低落的情绪:拒绝内耗,回头看都是小事。 3) 在拖延症发作时,它是你的动力因素,在每天缓慢的进步中不急迫焦虑,用日拱一卒的速度去迎接未来必然会到来的功不唐捐。 读后分享 我是通过运动来理解熵增定律的,现在社会压力大,几乎每个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是混乱的熵把原本身体有序的生理系统给打乱了,我通过运动这个负熵来持续做功,抵御熵增,让身体系统变得有序健康。再比如我们的不良习惯,是熵造成我们意识失序,我们要通过正能量的精神负熵来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熵减的十一条法则,我发现很多法则自己都在用,只是不知道它的学名。 我用“成长型思维”不断读书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学习论语、考互联网三证和学习网课,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 “损失厌恶原理”也经常用到,比如参加早起陪伴营,刚开始早起特别困难,但为了完成任务退还39.9元的励志币,再难也坚持下来了;再比如学习英语口语特训营,其实很早就想学英语,就是一直没有动力,我就花了大价钱报了英语班,为了让这钱有价值,我每天早起坚持学习英语。 “从众效应”,这个法则还没用到实处,除了看哪里排队买东西,那可以推断那个东西一定很好吃,我也会去排队购买。 “路径依赖效应”,说到个人转型,那就是我从事了五年的幼师工作,在看到天花板时,毅然转型辞职创业,找到人生目标,持续做功,等待复利回报。 “心流”时刻,在评判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的四象限表格里,一我不追剧不玩游戏,二我几乎不做无用的事,三我没有听过大咖演讲没有做成本高的事,唯有第四低收益衰期长的事是我经常做的,那就是健身、读书和写作,自十月份以来一直在简书写日记,每一次写作都是心流时刻,是一种享受的感觉。 “罗森塔尔效应”,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效应,也是践行最少的一个,破解罗森塔尔效应负向效果的方法是利用《非暴力沟通》里的话术,我在刚看完这本书的时候用过非暴力沟通公式,但没有坚持。在成功人士的口头禅里,有一句我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会用三个方面来说”,主要还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他五句还需要特殊记忆,争取用到生活中,改变自己。 “霍桑效应”我们渴望被关注,这一点用在了孩子身上,他喜欢画画,我就给他注册一个抖音号,每次画的画都给他传到抖音里,他看到有人看到他的画,就有一种成就感,之后画画就更有主题更认真了。 “复利效应”带给我最受益的是运动和学习,坚持运动一年多,换来了健康的身体和强壮的体质;每天读书学习,持续精进,提升了我的认知,平静了我的心境,这也是时间复利带给我的变化。 每个熵减法则,在生活中都会用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解熵增定律,一起走向改变。 |
|
来自: 蔚蓝8yvdz1pss8 > 《高手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