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27日晚19时许,被兴都库什山脉环抱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郊突然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喀布尔市民的心头一紧,不由得闪过一个念头:“我靠!又双叒叕政变了!” 是的,这个小山国自1978年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后,政变就此起彼伏。虽然多数喀布尔市民已经开始逐渐熟悉这种“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氛围,但这次政变距离上次政变才刚刚过了104天!频率似乎也太高了一点。 在这场风暴的中心,距离市中心大约16公里的达鲁拉曼宫,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总统哈菲佐拉·阿明也被政变搞懵了,听着外面传来的喊杀声和枪炮声,尚未完全从下毒阴谋(克格勃曾经在阿明的可乐中下毒,但因为剂量不够没毒死他)中恢复过来的他用虚弱的语气对自己的亲信说:“快!快打电话给苏联大使馆!告诉他们这里有人要杀我!” 亲信气急败坏地回复:“外面就是苏联人!他们快打进来了!” 阿明顿时如同五雷轰顶,一时间不知所措。 但向达鲁拉曼宫发起攻击的苏军打得很不顺手,这座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宫殿是在阿富汗国王阿曼努拉汗统治期间兴建的,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宫廷建築,分上下4层,德国设计师大量使用了充满欧式文化元素的巴洛克式的穹顶、大型立柱和拱门等体现王室的威严与奢华。考虑到当时阿富汗独立不久,国内政局尚不稳定,德国人还贴心地将防御要素融合进了宫殿之中。 首先,宫殿位于西郊的一座约60米高的小山之上,整个地形居高临下,四周又是大片开阔地,只有一条路通往宫殿大门,无处藏身,易守难攻。 其次,达鲁拉曼宫是直接在坚硬的花岗岩山体上开凿地基,主体建筑使用了大块的花岗岩建筑,辅之以混凝土浇筑,非常坚固,一般的炮击对其完全不能造成致命伤害。 第三,大院内有一座面积颇大的游泳池,必要时其水源可以充当饮用水,便于长期坚守,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达鲁拉曼宫远眺 另外,因为阿明是通过1979年的“九月革命”上台的(在这次政变中,阿明无视苏联留前总统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一命的要求,用枕头将他闷死——对外宣称塔拉基伤重身亡),因此他始终担心勃列日涅夫会对他下手(塔拉基和勃列日涅夫是莫斯科大学的校友,塔拉基算是勃列日涅夫的“学弟”,两人的关系非常亲密),所以对自己的安保特别重视,警卫人员和保镖都是他和亲信精心挑选的,对他忠心耿耿。当时,部署在达鲁拉曼宫的总统府警卫部队和阿明的贴身私人卫队总人数多达1000多人,另外周边还有一支1000余人的阿富汗政府军负责外围保护。 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 阿明为达鲁拉曼宫的总统府警卫部队配备了强大的重火力——包括12门KS-19型100毫米高炮(当然也可以平射打坦克和装甲车),16挺ZPU双联装14.5毫米高射机枪(自然也是可以平射打步兵),以及2辆T-55型坦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明将达鲁拉曼宫变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要塞。 KS-19型100毫米高射炮 ZPU-2型14.5毫米高射机枪 T-55坦克 凭借有利地形和猛烈的火力,苏军对达鲁拉曼宫的攻击在战斗一打响就不顺利。虽然身着阿富汗政府军制服的苏军特种部队比较顺利地接近了达鲁拉曼宫,成功地缴了外围的阿富汗政府军的械并干掉了山脚下的总统府警卫哨卡,但山上的警卫在发现大量军车正气势汹汹向宫殿大门处驶来时,立即猛烈开火—— 在守军猛烈的火力压制下,不断有苏军特种部队官兵中弹倒下,其余的人也被压制在车辆和阶梯下无法前进。这时从车队后方隆隆驶来了2辆ZSU-23-4自行高炮,这种奇怪的战车有着一个箱式炮塔,只见战车转动炮塔,抬起四联装的机关炮,以大仰角对准了一个正在喷吐火舌的窗口,一个准确的短点射打了出去,23毫米机关炮弹拖着明亮的弹道向着窗口飞去,数发炮弹打进了窗口,高爆弹顿时将窗口上正在射击的机枪手连同机枪一起炸碎,随着一团血雾喷出,紧接着就是人体的残肢断臂和武器的零部件四处飞舞,在打掉一个火力点后,战车迅速又对准了下一个窗口。在ZSU-23-4的猛烈火力压制下,达鲁拉曼宫的火力点被一个个地敲掉,趁着对方火力减弱的机会,苏军迅速突入宫内,很快扭转了不利的局势。 应该说苏联在策划对阿明的斩首计划时是粗枝大叶的,也许是太过自信,攻击达鲁拉曼宫的苏军总数才660多人,其中最精锐的“阿尔法”特种部队“雷霆小组”24人、克格勃“红旗学校军官教导队”30人(“信号旗”的前身)、第154独立特种分队520人、第345近卫空降团9连87人。面对2000多人的阿明卫队还是“略有劣势”的。 第154独立分队的士兵合影 由于任务太过仓促,“阿尔法”在12月26日,也就是战斗打响前一天才匆匆从苏联国内坐飞机赶到喀布尔,克格勃分队更是在27日上午才抵达。第154独立特种分队和第345近卫空降团9连当时虽然已经在喀布尔,但也是临时接到命令要他们参加晚上的行动,上阵的时候甚至连防弹衣都来不及领取。由于意见分歧,苏联高层一直到27日中午才为最终行动开了绿灯。 原定行动的时间是12月27日21时30分,可由于从12月25日起苏联就动用运输机将大量部队空运到喀布尔,这引起了部分阿明的亲信的警觉。27日下午,喀布尔的苏军驻军哨兵就发现有身着阿富汗政府军制服的人员抵近苏军营地向内张望,似乎企图进行侦察。这个消息引起了苏方的警觉,驻喀布尔的苏军指挥部当即决定将当晚的行动提前到19时30分。 当天下午15时,准备参加对达鲁拉曼宫突袭的混编特遣队全体人员换上了阿富汗政府军制服,并且统一在右臂上绑上了白色识别带以免被误伤,此外,为突击队提供火力支援的BMP-1型步兵战车也喷涂上了阿富汗政府军的标志。 BMP-1型步兵战车 苏军的混编特遣队在18时30分驶出机场的营区,直扑达鲁拉曼宫。此时整个城市已经笼罩在一片浓厚的暮色之中,温度急剧下降到零下二十度,刺骨的寒风中,街上不多的行人都急匆匆地往家赶,谁也不想在户外多停留片刻。苏军特遣队开足马力,一路前行很快就抵达了市中心。 特遣队的先锋是9辆BMP-1型步兵战车(载有“雷霆小组”和“训练队”,他们负责突入宫内)和4辆ZSU-23-4“石喀勒河”自行高炮,154分队和伞兵乘坐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和卡车(他们负责收拾外围的警卫部队)。 BTR-60装甲车 苏军士气很高,但不少人对行动总指挥波利亚诺夫上校带着自行高炮去攻打总统府还是颇有腹诽,为什么不带上几辆皮糙肉厚的坦克呢?靠着“石勒喀河”这四根细长的机关炮管用么? 身着夏季作战服的驻阿富汗苏军 19时30分,苏军特遣队抵达达鲁拉曼宫外围,此时驻守在外围的那1000名阿富汗政府军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刚刚吃完晚饭的部队正处于放松的状态。在波利亚诺夫的命令下,苏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换岗”,多数阿政府军官兵在苏军的枪口和刺刀下,很配合地交出了武器和哨位,然后乖乖地按苏军的命令回营房去了。 只有在总统警卫旅第3营遇到了点麻烦,该营营长事先已经感觉到事态不妙,集合了部队并且正在领取武器弹药。苏军随即上前强行缴械,在营部的营长和他的副手最初被穿着阿军制服的苏军所迷惑,等明白过来时已经太晚了,几秒钟内就被制服。随后苏军对着外面的阿军猛烈射击,在交叉火力下阿军瞬间死伤200多人,全营溃散。 苏军一直抵达达鲁拉曼宫的山脚下才被总统府警卫挡住,此时此刻伪装已经没有意义,只能硬冲。“雷霆”小队提前下车,离开主路从小山的另外一侧突击达鲁拉曼宫。教导队人员则继续乘车突击宫殿主门。 在见到一队BMP-1步兵战车气势汹汹地完全不顾停车信号就直冲达鲁拉曼宫正门后,卫队立即用自动榴弹发射器和火箭筒对着步兵战车猛烈射击,这些被阿明用重金喂饱的亲卫可不像外围的阿富汗政府军那么窝囊废,打头的BMP-1步兵战车连中数弹,当即熄火趴窝,接着第六辆步兵战车也被一枚RPG火箭弹击中,在第一辆战车里的突击队副指挥官奥列格·巴拉肖夫中校立即命令全体下车投入突击。 此时达鲁拉曼宫上下4层的数十个窗口几乎全都变成了现成的火力点,全部对着苏军的车队猛烈射击,下车投入战斗的教导队刚刚离开战车就被密集的弹雨压制住。跟着巴拉肖夫向宫殿正门冲击的一个班在短短的二十米距离内就有5人被击中,所幸他们人人都穿着钢盔和防弹衣,只是受了伤,还能战斗。 但是,当苏军冲到宫殿正门下的台阶时就再也攻不上去了。机枪子弹、火箭弹和榴弹比最强劲的暴风雪还要凶猛,“呜呜”地向他们泼来。这些精锐的突击队虽然个个身怀绝技,基本都有过实战经验,但在这里完全用不着。现在别说是冲进去,就是抬头和对方对射都是风险极大的事情。 虽然苏军已经切断了喀布尔市内的一切通讯联络,阿明理论上根本没法调动部队增援达鲁拉曼宫,但迟则生变,如果拖太久天晓得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现场所有人都急的出了一身汗。 就在此时,波利亚诺夫上校指挥着2辆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开了上来,这2辆战车在有效射程内停了下来,随后转动箱式炮塔,用四联装23毫米机关炮对准阿军的火力点开火射击。 奇迹发生了,在夜暗中,喷吐火舌的火力点成了“石喀勒”最好的目标,自行高炮准确的点射一个连着一个,23毫米高爆弹像长了眼睛一样扑向目标,凡是被击中的火力点,立即就炸出一团血雾,随后肢体和武器零件横飞,人员非死即伤。 这血淋淋的场景对总统卫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虽然说他们多数都是见过战阵的老兵,并不怕死,但现在这种被单方面碾压挨打而又无法还手却让他们精神崩溃。总统卫队的士气迅速低落了下去—— 这时,参加突击达鲁拉曼宫的苏军才明白了波利亚诺夫上校的良苦用心,如果带着坦克参加战斗的话,不但招摇过市容易引人关注,苏制坦克的仰角普遍较小,战斗中很难有效打击山顶和建筑物顶端的火力点。而“石喀勒”的仰角大,射速高,虽然23毫米炮弹威力较小,但凭借着准确的火力弥补了这一不足。 随着2辆自行高炮不紧不慢地将一个个窗口的火力点打掉,压制苏军突击队的障碍终于不复存在!苏军趁着对方火力减弱的时机,对着台阶上方先是投出了一排手榴弹,然后接着烟幕的掩护,终于冲上了台阶突入达鲁拉曼宫。 随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室内近距离战斗,“雷霆”小组和军官教导队兵分两路,对负隅顽抗的总统卫队实施夹击。此时多数总统卫队成员已经被ZSU-23-4的猛烈火力吓破了胆,龟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因此苏军迅速肃清了一楼往二楼突击。 守卫二楼的是阿明的贴身私人保镖,总人数为150人,全部配备德国产的MP5型冲锋枪,这些人对阿明忠心耿耿,堪称死士,决不投降。他们表现地极为顽强,双方隔着墙壁、家具、大门和各种掩蔽物对射,互掷手榴弹,室内的密闭空间增强了爆炸冲击波的杀伤力,给攻守双方都遭到了较大伤亡。但是,总统私人保镖手中的MP5冲锋枪和苏军手中的AK-74突击步枪不是同一层面的武器,在室内近战中被完全压制,即便偶有击中对方,MP5发射的9毫米“帕拉贝姆”手枪子弹也无法穿透突击队的防弹衣,因此阿明的私人保镖也逐渐支撑不住。 MP5冲锋枪 AK-74突击步枪 阿明此时在副官和几名保镖的掩护下离开了总统办公室,他们前脚刚走,杀红了眼的克格勃教导队就冲了进去。总统办公室内留守人员不分青红皂白地被密集弹雨悉数打死,死者中甚至还包括了2名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苏联驻阿富汗大使馆人员,完全躺着中枪。 杀得性起的克格勃小组因为遭受了人员伤亡,加上战前上面下达的命令“一个不留”,在达鲁拉曼宫内大开杀戒,不少已经放下武器的保镖也被“补枪”,一时间惨叫声一声接一声。 此时,“雷霆”小组也从另外一处突入达鲁拉曼宫,双方在宫殿内展开了翻箱倒柜式的大搜索,最终克格勃小组先人一步,在底层车库门口发现了阿明和副官,于是就被押送回总统办公室。 因为阿明坚决拒绝投降并拒绝在“邀请苏军出兵”的文件上签字,最终他和他的4个妻子、24名子女在总统办公室被科兹洛夫少校带领的小队乱枪射杀。就如同1978年4月27日阿明命令政变军队枪杀阿富汗的前总统——有“红色亲王”之称的穆罕默德·达乌德全家30余口一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知道阿明会不会感叹天命有轮回。 1辆BTR-60装甲车在激战后的达鲁拉曼宫外,注意宫殿墙上的弹孔 穆罕默德·达乌德 见大势已去,达鲁拉曼宫残存的阿富汗总统卫队纷纷投降,至此,这场持续了43分钟的战斗宣告结束。 战斗中阿富汗方面有约200多人被打死、200多人受伤、1700多人被俘。苏军有19人阵亡,其中有2名“雷霆”小组成员、3名克格勃成员、9名154分队成员和5名伞兵。阵亡者中包括了在搜索战斗中被己方误伤身亡的波利亚诺夫上校,此外还有60人受伤。 被误伤而死的波利亚诺夫上校 在这次战斗中大放异彩的ZSU-23-4自行高炮是苏联在二战后开发的第二代野战自行高炮。 1957年4月,苏军为了取代因为没有安装雷达,所以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ZSU-57-2型自行高炮,决心开发新型的第二代自行高炮。 ZSU-57-2型自行高炮 最初苏军设想平行开发2种高炮,一种安装四联装23毫米高射炮,由于配合机械化步兵作战,命名为“石勒喀河”;另外一种装备双联装37毫米自行高炮配合装甲部队突击,命名为“叶尼塞河”。1960年12月,莫斯科第16设计局拿出了2种自行高炮的样车。经过测试表明,“石勒喀河”自行高炮的作战效能几乎是“叶尼塞河”的两倍,这最终导致苏方高层在1962年9月5日决心放弃“叶尼塞河”,全力生产“石勒喀河”。 ZSU-37-2“叶尼塞河”自行高炮 但由于当时苏联在固态电子技术方面落后于北约国家,苏联工程师不得不使用可靠性和效率都较低的电子管。电子管在比较容易受到振动的影响,而且当雷达运作时,电子管会迅速升温,温度会升高到炮塔内的人员也无法忍受的水平。因此苏联工程师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多次重新设计,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1965年,苏联才开始批量生产ZSU-23-4自行高炮。 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 ZSU-23-4自行高炮的主要武器是四联装23毫米2A7型机关炮 ,每门炮的射速为850-1000发/分钟,总射速为3400-4000发/分钟。炮口初速970 米/秒,最大射高2500米,最大射程7000米。ZSU-23-4使用23×152mm 钢壳弹,弹种为高爆弹和穿甲弹两种,备弹2000发。弹链上配弹的比例一般是40发高爆弹配10发穿甲弹,2种炮弹都包含一定比例的曳光弹。由于射速高,炮管升温很快,因此使用气冷方式不足以满足连续作战的需要,所以ZSU-23-4安装了主动水冷系统。 “石勒喀河”安装了一台RPK-2 Tobol型对空雷达,其天线罩安装在炮塔上方,当行军时可以折叠起来。雷达使用在J波段工作,最远探测距离20 公里,锁定和跟踪目标距离为10 公里。在服役时RPK-2的性能相当不错,能有效对抗西方的干扰措施,而且西方没有同类产品。但这种雷达也并非没有弱点,在搜索低于60米的目标时由于地面回波产生的干扰会产生误报;它还难以跟踪距离太近的目标或长时间地跟踪飞机,这容易丢失目标,一旦丢失就需要重启设备。为了保证在雷达受到干扰或损坏时仍然能够作战,ZSU-23-4 还配备了传统的光学瞄准具,但是由于没有激光测距仪,需要有经验的射手才能击中目标。 ZSU-23-4自行高炮的生产从1965年持续到1984年,前后共有五个主要生产版本:1965年的预生产型和原始生产版本,1968年的ZSU-23-4V,1972年的ZSU-23-4V1,最后是1977年的ZSU-23-4M 。这几种型号的主要区别是电子设备,根据技术的进步对雷达和火控系统进行了现代化改进。 在阿富汗战争中,ZSU-23-4自行高炮除了在攻打达鲁拉曼宫表现出色,后来在苏军对付游击队的战斗中也很出彩。由于阿富汗多山地,而苏制坦克和装甲车的主炮仰角有限,很难攻击山顶的游击队,“石勒喀河”在这种场合就发挥了其大仰角和高射速的优势,驻阿苏军还对其进行了改装,拆掉了雷达和部分电子设备,以腾出更多空间存放炮弹,将备弹量提高到4000发,同时配备了夜视仪以便进行夜战,苏军将这种改造型号取名为ZSU-23-4M2阿富汗型。 ZSU-23-4M2阿富汗型 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先后出口到 30 多个国家,参加了包括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车臣战争等多次局部战争。给包括以色列空军在内的许多强国空军的飞行员造成过极大的心理阴影,直到今天这种老而弥坚的自行高炮仍在许多国家中服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