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时间节点,看罗翔老师的《圆圈正义》非常适合

 忍冬笔记 2022-11-30 发布于广东

你好,我是忍冬。

这段时间比较复杂,只要你刷朋友圈或者看短视频,都负能量爆炸。

但正因为这样,所以更需要我们独立思考。

而罗翔老师的《圆圈正义》就非常适合现在的我们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爱。

   

自以为是的正义,比邪恶更可怕

这段时间,有些人情绪很激动,觉得自己看到了很多不好的事情。

然后觉得自己是正义的,要去征讨邪恶。

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正义,比邪恶更可怕。

因为这种“正义”只是不稳定情绪,它很容易被人利用,变成别人手上的刀。

如果你看到某些事情不好,你要深究这背后的原因,在朋友圈上面骂街,反而显得你被利用。

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正义,那你就去追求正义,去做警察,去做律师,去做法官,去维护你心中的正义。

如果你觉得这个国家没有满足你的想象,那你就去建设它,用你的理想规划它的未来。

而不是坐在空调房里,跟着别人转发所谓的“正义”推文。

这不是正义,这是情绪的发泄。

   

正义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才能追求它

正义是客观存在的,你才能追寻正义。

在现实中, 无论我们用任何仪器都无法画出一个真正完美的圆, 但“圆”这个概念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把“圆”看成一种关于正义的隐喻, 那么每一个画“圈”的决定都是一种与正义有关的追求。

一般说来, 至少有三种勾画“圆圈”的态度。

第一种人随意乱画, 如画个四边形, 然后称之为“圆”。

第二种人很用心地手绘圆圈, 但无奈所画之圆就是不太规则。

第三种人用先进的仪器画圆, 如使用圆规。

如果把理想中完美的“圆”比作正义的应然状态 (应该如此), 那么现实中所有的不那么完美的“圆”就可以看成正义的实然状态 (实际如此)。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 正义如同圆圈一般是客观存在的概念, 那么我们就能跳出前文所说的三种画圈心态。

既然正义如完美的圆一般并非人之主观设计, 而是客观自在的, 因此我们对正义会心存敬畏。

身居高位者会知道权力有其边界, 不会以黑为白, 以恶为善, 也不会自居真理的代表, 自高到认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在人间建立天堂;

下级官吏也不会唯唯诺诺, 有坚守初心的道德勇气, 可以抵制执行不正义的命令, 即便身不由己,也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厘米”。

至于普罗大众, 我们会尊重权力的拥有者, 即便我们发出批评, 也是本着最大的善意, 希望他们能够秉公行义, 不负民众所托。

我记得罗翔老师在看完《沉默的真相》时,做出这样的点评:正义不是在坦途上面,而是当你面对不公、面对无尽的黑暗、面对多重的诱惑,那时候的坚守,才是正义。

   

罗翔老师教我谈恋爱

罗老师告诉我们,自恋和真爱的差别,自恋会让人一贫如洗,真爱能填补自恋带来的空虚。

自恋的形成原因:当生命中缺乏一个终极的敬仰对象, 人就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置于生命中最重要的地位, 形成无法抑制的自恋。

自恋会产生以下影响:

自恋让人很容易发现并放大他人的问题, 但却很少会反思自己也犯着相同的问题;

自恋让人执着于对他人的利用, 所有的人际交往都只是在满足自我的需要;

自恋让人缺乏安全感。

正是自恋, 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仇恨带来恐惧,恐惧又带来更多的仇恨。

仇恨是爱的缺失, 是一种无望的虚空, 唯有真正的爱可以填满这种虚空。

因为自恋, 我们一贫如洗。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人走出自恋。

什么是真爱?

爱不是爱抽象的概念, 而是爱具体的人; 不是爱“人类”, 而是爱“人”。

有许多伟大的知识分子都非常爱人类,但他们却很难爱真正具体的人。

爱“人类”, 却不爱具体的人是很多文人的通病。

人类是抽象的, 并无具体的对象, 无须投入真心, 收放自如, 还可以为自己赢得道德上的优越感, 但具体的人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 总是那么的不可爱。

爱是要付出代价、恒久忍耐的。

真正的爱永远是对具体个人的爱。

可爱之人, 人皆爱之, 这种爱不过是自恋的一种表现形式。

你欣赏他人的可爱之处, 你不过是把对自己的爱投放在他人的身上。

然而, 只有当你在不可爱之人中看到值得爱的地方, 你才能慢慢地走出自恋。

有时看到别人对我的批评, 尤其是无理的指责, 我也非常生气。

但这个时候总有声音在提醒我, 批评可以戳破人自恋的幻象,给人虚荣的气球放放气,让人不至于飘到无边的高处。

在坚实的地面上, 人才能有真实的生活。

   

写到最后

我很喜欢罗翔老师,他的悲天悯人,让我动容。

他也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什么才是真爱。

他既有高屋建瓴的看法,更有脚踏实地的温柔。

这段时间,不妨静下来,看看书。

参考书目:《圆圈正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