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泽词人耀宋朝(14)范仲淹的“窖金捐僧”

 书柜茶室 2022-11-30 发布于上海

山东邹平县醴泉寺内,为了纪念范仲淹寺特建立一座范公祠。因当年北宋名相范仲淹曾在此苦读三年,后终成大业,醴泉寺也因此美誉倍增,香火日益兴盛。

范公祠坐南朝北,是一个双层楼阁,其高度比大雄宝殿高出两米,并有属于自己的朝南开的门殿,故有“天下寺院皆崇佛、唯有醴泉独尊儒”之说,生动体现了邹平人对范仲淹“先忧后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崇仰。

大殿正中供奉范仲淹坐姿官服塑像,左手持书,右手抚膝,双目凝视,若有所思。身后屏风书写《岳阳楼记》,上方匾额“先忧后乐”,两边联语“宰相出山中,划粥埋金二十年,长白栖身,看济南名士,依然是苏州谱系;秀才任天下,先忧后乐三百载,翰卿著绩,问齐右乡贤,有谁继江左风流。”屏风后面为《范仲淹生平简介》。

联语中描述了范仲淹的身世,讲述了他在醴泉寺中读书时“划粥”、“埋金”两个故事。

“划粥”是指范仲淹在寺中一直过着清苦自律的生活,随着范仲淹在北宋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的展现,“划粥断齑”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

“埋金”是说有有一天晚上,范仲淹照例在月光下读书。寺中方丈见他那么用功,晚上又只吃了很少的一点饭,就从厨房里拿了两块面饼,为了不打扰他,将面饼悄悄地放到石桌上。当时范仲俺读书聚精会神,也没发现面饼。一会他忽然听到一阵“吱吱”的叫声,才发现,二只老鼠竟叼起他的面饼慌忙逃跑,他赶忙放下书,追两只老鼠到一棵大荆树下,两只老鼠分别藏在树两侧的洞穴里。他奇怪地发现,一侧的鼠洞里闪着黄光,一侧鼠洞里闪着白光。好奇心促使他取来铁锹挖开一侧的鼠洞,下面竟然是一个藏金的地窖,下面满满的一窖黄金和铜钱。接着他又挖开了另一侧的鼠洞,里面居然又是一窖白银。范仲淹心想:“不知是谁把金银埋在这里。”接着,他便又照原样把石板盖上,用土埋了夯实。

范仲淹离开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灾,寺中慧通大师派人找到范仲淹求援。

范仲淹只是写了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慧通等人对范仲淹不贪财货、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无限敬意,用所掘金银修缮寺庙,醴泉寺得以复兴。这便是邹平妇孺皆知的“窖金苦读”、“窖金捐僧”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