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老色树(二十四)

 冬歌文苑 2022-12-01 发布于北京

老色树

村里的长辈们都请到家里来了。

有子任大爷、宗耀叔叔、子弘叔叔,还有阿凤婶子、子萱姑姑。再加上根宝爹、柳叶娘,还有村里平辈的几个,像明轩,如心。

大家轮番敬酒,庆贺。

这天晚上,从不喝酒的书生喝了十几杯长辈们敬的酒,醉了。

这天晚上,子任大爷醉了,根宝爹醉了,柳叶娘也醉了。

他们都为书生高兴,为书生这孩子自豪。

十三

这又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月明如水,色树沟的金秋,老色树的叶子正是最美的时候。

“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此刻的真实写照。

远望那棵老色树,宛如燃烧的一大团火焰,染红了天际。走近看,片片色树叶子精巧细腻,玲珑剔透,好像害羞的少女。一阵微风吹过,色树叶子如天女散花般飘落。等你拾起一片仔细瞧瞧,火红的叶子底部微微泛着绿色,根根叶脉呈辐射状伸向叶子边缘,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那感觉是生命的驿动,是美丽生命的诠释。

明天该回院里了,在色树沟的实验也将告一段落。

这么美的黄昏,夏玉漫步来到了老色树下。听了于秀嫂子那些关于老色树的传说,夏玉也和色树沟的人一样,心中对老色树充满了爱戴和崇敬。

夏玉在老色树下的大青石上坐下来,托着腮,呆呆地出神。

憧憬着自己埋藏在内心的火一样的感情什么时候能被自己的王老师点燃,变成这世上最普通的夫妻之恋,不求轰轰烈烈,只求终生厮守,平平淡淡。

夏玉想,这老色树是有灵性的,但愿她能帮我得到王老师的爱。

自从去年在饭桌上表白遭拒之后,夏玉再也不好意思向心爱的男人表白了,毕竟女孩子是羞涩的矜持的。

她只有每天更加关心书生,无微不至地洗衣服、刷鞋、缝衣服、烧洗脚水……一个女人能做的她都做了。

对于夏玉的关怀,书生只是默默地接受,从不反对,从不说什么,夏玉只在大忙季节,看见书生眼睛里的怜惜,但是,书生没有温暖的话,有的,只是默默承担起更多的工作。

书生心里,其实是矛盾的。

他也喜欢夏玉,尤其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一个江南的女孩子,不光学会了北方人的家务活,还是一个最好的助手,一个最专业的助手,自己的研究要不是有夏玉的帮助,其实很难完成,更别说达到这样的效果了。

但书生总觉得自己对不起武军,也许没有自己的存在,武军和夏玉早就是一对恋人了。

更重要的是,书生了解自己,自己这辈子不会致力于仕途,只会在专业领域上花费自己的青春和精力,如果自己和夏玉在一起,那么夏玉一辈子就得和自己过这种农民的日子,甚至是清贫的日子,这对夏玉来说是不公平的。

但爱情不是能为个人的意志所左右的,尤其是这一年,两个人每天一起耕种,一起做记录,一起分析,写报告,风里来雨里去。

夏玉一个柔弱的女子,在这么艰苦的劳动中从没喊过一声累,总是咬牙坚持,还尽量多做一些工作,以减轻书生的压力。这些书生看在眼里,怜惜在心里。

而心底最柔软的一面也因此而被触动,不知不觉间,书生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和自己甘苦与共的姑娘。

明天要回院里了,也许这里的山水,这里的老色树更能见证一份情谊吧。

所以,书生决定今天自己要和心爱的姑娘表白。

十四

夕阳下,书生看见托腮坐在老色树下的夏玉像一张剪影,静逸出尘,温婉秀丽,再一次怦然心动,这不就是自己理想中的妻子吗,温婉美丽、贤惠可人。

书生轻轻在夏玉的身旁坐下,无言,只是伸手将夏玉揽在怀里。

夏玉柔弱无骨般,靠在书生肩上,在一起这几年的默契,两个人已经不必言语。

在书生紧搂的臂弯里,夏玉的心狂跳,她没想到,书生会用这种方式,这么直接,这么简单的方式表白,但这足够了,真正的爱不挑形式。

两个人从老色树下离开是手挽着手的。

身后的老色树轻轻摇动着枝桠,几片红叶带着深深的祝福飘落在两个人的头上、肩上。

夏玉捏起一片落在书生肩上的叶子,贴在脸上,轻轻地说:“谢谢你,老色树!”

十五

这天晚上,家里的饭桌上,书生说:“爹娘,哥哥嫂子,我和夏玉准备订婚,想征得你们的同意。”

一旁的夏玉低眉顺眼,一片红晕飞到脸上。

娘听了这话高兴地不知说啥好,语无伦次地说:“好,好,俺们同意,玉,好闺女……”

爹眼里满是欣慰,谁都看得出来,夏玉是最好的女孩子,勤劳、有文化、善良、温柔、善解人意。爹说:“好啊,只要你们愿意,我们没意见,书生啊,你也要去征得夏玉父母的同意,不能草率。”

书生点头应着。

嫂子于秀更是高兴,悄悄拉起夏玉的手捏了一下,意思是说:行啊,夏玉,这回开心了吧。

低着头的夏玉手被于秀嫂子握着,小脸更红了。

于秀赶紧去柜里找出一瓶过年才喝的酒,给爹娘满上,说是要庆祝庆祝,高兴一下。全家人都喝了酒,夏玉也喝了一小杯。

吃过晚饭,书生拉着夏玉去和叔叔大爷们辞行。

从子任爷家出来,子任大爷送到门口,辞行的话已经说过了。书生这会儿拉过夏玉的手说:“大爷,我和夏玉准备订婚了。”

子任大爷愣了一小会儿,忙不迭地说:“好,好,好啊!”

书生和夏玉分明听见那声音颤颤的,似有哽咽。

喝了酒的书生忽然有种冲动,他走上去,抱住子任大爷说:“您注意身体,我过年的时候回来看您。”

子任不住地点着头,眼泪终于下来了,只是夜晚隐藏了他高兴的泪水。

书生长大了,书生长大了啊,真快,要娶媳妇了,而且要娶的是漂亮懂事的夏玉。

子任高兴,这一辈子从没这么高兴过头。

十六

元旦的时候,双喜临门。

书生和夏玉的研究成果获了奖,两个人也选在了这天结婚。

婚礼之前,书生和夏玉在单位请了几桌同事,哥哥冬生和嫂子于秀过来帮着操办的。

婚礼当天在色树沟办,全村人都来参加他们的婚礼。

家里办了十几桌,婚礼到了拜父母的环节,根宝爹特意让多加了几把椅子,根宝爹说:“书生长大了,是长辈们看着长大的,这些都是你的父辈,都要拜。”

家长席上左边坐着父辈的男人,右边坐着父辈的女人们。

跪拜着的书生哭了,他心里知道,爹是那样宽厚善良,他的感激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涌出来。

柳叶娘哭了,子任大爷眼睛湿润了,大伙的眼睛都湿湿的。

十七

婚礼的当晚,书生带着夏玉来到老色树下,祖祖辈辈村里人结婚都到这里完成新婚的真正仪式。

夏玉早就知道这的风俗,她期待而又稍微羞怯的被书生牵着手来到老色树下。

于秀嫂子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

两个人依偎在一起,两颗心在这一刻无比的贴近,然后身体也无比的贴近,身体和心终于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两个火热的身体相拥着驱走了夜晚的寒意。

书生将夏玉搂在怀里,低低的说起了往事,说起了自己的娘柳叶,自己的爹根宝,说起了子任大爷,说起了子萱姑姑、还有子弘叔叔、宗耀叔叔、阿凤婶子……

他娓娓着,充满深情地说着他们的往事,说着他们的那些年少轻狂的事,说着他们那些情深意重的事。

夏玉虽然听于秀嫂子讲过一些,但没有书生讲得多,讲得全。夏玉依在书生怀里听着,时而跟着叹息,时而跟着流泪。

天将明的时候,书生终于讲完了长辈们的故事。

沉默了一会儿,夏玉温柔地说:“书生,我能理解你的感情,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应该好好孝顺他们,以后尽我们所能,让他们的晚年过得幸福舒心。”

书生听着夏玉善解人意的话,将她楼的更紧了。

他知道,夏玉知道了这些,不但没有鄙夷他的出身,看不起他的父辈们,反倒更加敬重他们了,自己没有看错人,夏玉就是自己理想中的伴侣。

十八

婚后,书生和夏玉两个人回到了农科院,又继续参加其他课题的研究,他们的实验基地在哪,他们就去哪,此后他们辗转陕西、安徽、四川、河南、河北……

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小娜。

小娜一岁八个月,就被送回了色树沟,一直由奶奶柳叶带着,直到上初中才被父母接回北京。

书生和夏玉为了我国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他们这代农业科研人员应有的贡献。

后来,书生成了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但他仍然徜徉在泥水秧苗之间,一生对自己的事业痴心不改。

十九

书生的农业研究是他这一生的追求和事业,然而在他心里,还有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只有妻子夏玉知道,但他不知道这个愿望何时完成,怎么完成。

我光祖叔叔

我的叔叔们大多都是有文化的人。只有我光祖叔叔例外。

我二叔春生在恢复高考的时候考上了师范学院,之后顺理成章当了中学老师,后来遇上了我婶子李平。李平是个代课老师,对春生一见钟情,穷追不舍,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纸,但李平追求春生却也像隔了座山,好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李平终于追到了春生,在春生三十岁的时候两个人终于修成正果,喜结连理,成了我二婶子。两人在色树沟办完婚礼之后,就把家安在了学校。第二年,就生了我弟弟卫疆。正赶上独生子女时代的二叔和二婶,对家里的一根独苗更是视为掌上明珠,从孩子一岁就开始抓起,早教、幼儿园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从没有丝毫放松。别的孩子玩水和泥的时候,卫疆在学习;别的孩子睡懒觉看电视的时候,卫疆在学习;别的孩子回到爷爷奶奶身边度寒暑假的时候,卫疆在学习。很多时候我看着卫疆弟弟扎在书堆里那厚厚的镜片,心里便会生出无限的同情。可我二叔二婶绝不放松一刻教育。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卫疆弟弟最终考上了大学。后来,每当看见我的孩子学习有所懈怠的时候,我就会想,这孩子就应该生在教师世家,他必然无可遁形,成为学习的楷模。

我如意叔叔和我淑娴姑姑是一年上的工农兵大学。大学里,如意学的是建筑学,毕业后分到建筑单位做施工员,走南闯北,居无定所,路修到哪,就在哪落脚。色树沟的孩子们都能吃苦受累,还肯于钻研,如意三十岁已经是单位的台柱子,做了总工。在湖南修路的时候,认识了湖南妹子蒋婷。蒋婷和如意是在共建活动中认识的,如意代表地方政府联系共建事宜,两人配合默契,从而暗生情愫,后来,湖南的工程结束,蒋婷毅然和如意领了结婚证,之后放弃前途不错的工作,随如意转战各地,再后来,单位安排蒋婷做了资料员,五年之后转正,也成了建筑单位的正式员工。他们的儿子是在河北建桥的时候出生的,所以起名建桥。建桥这小子从小在施工队里呆着,特别淘气,回色树沟度假也是最淘气的孩子头,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啥时候都少不了他。

再说我明轩叔叔,一直追随我子弘爷爷治病救人,研究医药,虽然只上到高中,但平时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在我眼里就是大学教授样的人物。后来娶了乡卫生院的护士徐婉,徐婉也是南方女子,像母亲南秀一样温婉。两个人琴瑟相和,也有共同语言,不久徐婉就融入了这个医学世家,成了明轩得力的助手。两人育有一女,叫思南,意为思念南秀之意,也可理解为思念南方,因为南秀和徐婉都是南方人。改革开放之后,已移居到美国的明轩的外祖父外祖母派明轩的舅舅回国寻亲,舅舅希望明轩能带着妻儿到美国发展,说在那有更好的研究设备,更先进的实验室,可以帮助明轩取得更大的成绩。明轩婉言谢绝了舅舅的好意,他说自己的根在这里,研究也在这里,只有在这他才能塌下心来。舅舅无奈而去,后来外祖父外祖母去世,给明轩留了几百万的遗产。明轩就把这些遗产捐赠给了国家的医药研究机构,自己和徐婉继续过着简朴而又充实的日子。

在我少年时候的眼睛里,我光祖叔叔是最平庸的一个人,在我的能窥视未来的眼睛里,看见的也是一个毫无出奇之处的人。

随着岁月的变迁,我才知道,对于看人,我是多么狭隘和肤浅。

光祖从小就是个内向的孩子,整天闷闷的不出声。也许是因为父亲的早逝,孤儿寡母的自卑,也许是成熟的早,洞穿世事的眼睛从孩提时代就敏锐过人。

光祖小时候的身边就只有妈妈和舅舅,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亲,只有自己没有。

村里孩子们打起架来,光祖常被人骂有娘养没爹教,光祖这时候眼里喷火,攥紧着拳头想和人拼命,可他怕给娘找事,娘已经够不容易的了,不能让娘伤心,所以每次光祖都忍了,选择默默离开。

光祖也没告诉过娘挨骂的事,他只偷偷的掉眼泪,回家见着娘只字不提。

光祖比别的孩子早熟懂事。

七岁那年,娘被南沟门的大奶奶堵着门口骂,光祖从大奶奶的骂声里知道很多娘不知真假的过往。

(未完待续)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