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的父亲能养育出像林徽因、杨绛一样优秀的女儿?

 丝录小馆 2022-12-02 发布于天津

我们经常听长辈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温暖可人,贴心无比,可是当棉袄漏风了,父亲还会觉得如此温暖么?为人父的我们又该如何补救呢?

我最近读了《父亲与女儿》这本书,对于我与父亲的相处深有感触,它或许会带你了解父女关系的奥秘,教你父女相处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书是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布拉克尼耶所著。

作者在书中提到,父母关系在女孩儿的生命中至关重要,她的成长与成熟,恋爱与婚姻,都受到这一关系的影响。

那么这段看似天然却又复杂的微妙关系又该如何去维护呢?

01 给予她们足够的爱和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女孩子:缺乏自信,不敢大声说话,哪怕老师再三鼓励,也只会羞怯的站起来,很小声的回答问题。

这样的性格,父亲常常会怒其不争,觉得自己孩子胆小缺乏勇气。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女儿会有如此性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自己。

一方面,可能来着于父亲的专制,另一方面也是父亲的关注不够。

女儿一开始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希望得到父亲的关注与肯定,但他们发现自己的改变并不会引起父亲的注意时,他们便会像乌龟一样,把自己的头深深的埋起来。

久而久之,他们便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变的害怕和羞于在别人面前表露自己。

作为父亲的我们,应该给予女儿更多的关注,才能教育出更加自信大方的女儿。

02 给她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现在的中国教育,很多是丧偶式育儿的家庭教育,很多女孩儿是在缺失父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你会发现这样的女孩儿要么对父亲陌生,要么对父亲心存怨念,很难会落落大方的跟父亲表达自己。

作者在书中提到,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儿,比较敏感,这时候她需要的不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而是一个能倾吐真心的“老朋友”。

倘若,这时候父亲扮演一个朋友的角色,与她探讨他感兴趣的话题,并对她做出的抉择予以肯定,相信她能处理好一切。那么结果必然会令你惊喜万分。

民国才女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对此作了最好的佐证。

从6岁起,就对女儿“委以重任”。

林徽因6岁便替祖父代笔,给她父亲写了一封家书。

林长民收到这封家书,非常惊喜,女儿居然如此聪慧,真是欣慰,所以,立即铺开纸墨,郑重其事的写了回信。

“祖父日来安好否?汝要好好讨老人欢喜,兹奇甜真酥糕一筒赏汝。我本期不及作长书,汝可禀告祖父母,我都安好。父长民二月廿日”

从此跟她书信往来,对她吐露心声,女儿也话多了起来,任何事情都来父亲讨论,林长民也俨然把她当成小大人,伙伴,知己。

林长民曾感叹:“做一有天分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最终教育出如此优秀的女儿。

你看,父亲对女儿的理解与信任在她人生中是多么重要。

 03 给她们足够的尊重和支持  

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民国时期的大才女,可是却养成了不争不抢,只过自己向往的生活,坦然面对生活的性格。

这便与她的父亲密不可分,杨绛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世无书。

在那个家长不重视女孩儿教育的时代里,杨绛的父亲却对小杨绛的想要读书的想法非常的支持。

于是,1923年,12岁的杨绛在父亲的支持下,去了振华女中。那时学校的环境十分简陋,却丝毫没有打断她学习的兴趣。

与时下流行的“虎妈”、“狼爸”相比,杨荫杭显然是宽容的。

但同时,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却有自己的坚持,教孩子学会对自己不喜欢干的事说“不”,支持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专业。

正如书中所说,兼具力量与温情的父亲,是个完美的父亲,他总是表现出对女儿的赞赏支持。

一如杨绛的父女关系,家庭的文化涵养以及父亲坚持的开明教育,不言而喻,这些家庭教育的成功因素奠定了杨绛一生为文、为人的基础。

写在最后:

丰子恺说:惟有孩子,能让人忘记世间烦恼。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灵性的存在,他们憨态可掬、天真浪漫、纯真无邪,看着他们,就看到成人享受不到的快乐。

但作为成人,是否也该成为孩子温暖的存在,也让他们忘却世间烦恼。

书中还有更多关于父女沟通、陪伴、相处的小故事和细节与你分享。

假如你也有不知该如何与女儿相处的困惑的话,不妨来读读这本《父亲与女儿》,说不定会打通任督二脉哦。

END
01
作者

丝录:闲暇之时读书,偏安一隅写文,记录分享美好,于岁月静好的时光里,做一个温暖的女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