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式胜于无

 枫渡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枫解: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冬季,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这历书包括那年有无闰月,每月初一是哪一天,所以叫“颁告朔”。诸侯接受了这一历书,藏于祖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只活羊祭庙,然后回到朝堂听政。这祭庙称为“告朔”,听政称为“视朔”。到子贡辅政的时候,鲁君不亲自去“告朔”,也不“视朔”,只是杀只羊虚应故事。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反正不过是个形式,干脆连只羊也省了。夫子告诉他说:“赐啊,你是爱惜那只羊,我是爱惜那种礼啊!”

以子贡当时之身份地位,自然是不会真的心疼一只羊了,估摸着是恨极了这种“形式主义”,怒鲁君之不争吧。以夫子之睿智,自然也不是珍视“告朔”之仪轨,非得杀只羊来遮遮脸皮,更多的还是期望鲁君应当“视朔”听政。这才是“告朔”之根本所在!

随后这句,很多人都把它当作夫子通过自嘲进行自我辩解,“我严格按照臣子的礼节来服事君主,世人还以为我是谄媚哩。”文法上,也是通顺的。我却不以为然,彼时,夫子游离政坛之外已经很多年了,谁还会没事嚼这舌根子?哪怕是有,依他的性子,又怎会用这样的方式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冒这么一句呢?窃以为,这是补充上一句,告诉子贡,事君得尽礼,别怕人家以为谄媚哩。留着“告朔”这节吧,尽力去劝服鲁君听政吧,别一生气,就由着性子来,连正事也给忘了。

另有一说,认为子贡欲去饩羊,夫子对其不恪守周礼的言行感到不满,有怨责之意。吾不以为然,若真如此,估计“赐也”会变成“赐”了,直斥其名何必用“也”作助词缓和语气,更甚者会呼门人弟子“鼓而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