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方德,和他挚爱的綦江农民版画

 僰俗 2022-12-04 发布于重庆

作者:简子

(图为綦江农民版画艺术家李方德)

(版画家李方德创作中)

2000年多前,綦江古代先民在坚硬的石壁上用铁器刻划,形成了反映巴、僰、濮、獠等少数民族生活的写实、夸张的石刻。

(綦江剪纸 古墓石刻)

郭扶双河堂崖墓石刻、赶水冬瓜山石刻,据说都是南平僚留下的遗迹,是本地保存完好的较早的石刻艺术。

(图片 郭扶双河堂石刻)

綦江,山川秀美,景观众多,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境内有20多个民族聚居,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綦江简氏剪纸 古墓石刻)

扎染、蜡染、木雕、木板年画、石刻、剪纸、挑花、刺绣,都是本地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代表。

(李方德版画 家风传承)

随着历史的发展,綦江的石刻艺术,慢慢从岩石转移到木板上。

虽然石刻和版画的工艺手法各有不同,但在线条、图案、构图、雕刻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形成了綦江农民版画的雏形。

(木板年画 财神)

真正意义上的綦江农民版画,源于明清年间的木板年画,是一种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画来,然后再拓印而成的纯手工作品,题材反映的都是本地民风民情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

綦江版画的“前身”,家喻户晓的要算本地木刻墨印的“财神”了。

“财神”的尺寸大小,比现在的A4纸稍微大一点。

桃木板或柏木板上雕刻好财神爷,用的时候抹上墨汁,一张一张拓印。

墨汁要均匀涂抹,不能多,多了会印糊;也不能少,少了模糊不清,总之是个技术活儿。

从大年初一开始,“送财神”的说唱艺人就会背着“财神”走村串户挨家挨户送去祝福。

“财神”可不能白送,接到财神的主人家多半会喜滋滋地“随喜”三五几块或十块八块的。

送财神的见主人家开心,有时还会继续唱诵,请主人家“转个手,年年有”,意思是再添几个赏钱儿。

(李方德版画)

綦江农民版画以粉印版画为主,构图大胆新奇,利用稚拙、浪漫的变形来表现现实的物象画面。

北方木版年画

(图为 九版财神,一色一版,上色九次才能完成)

上色,是綦江农民版画的独特工艺,其他地方的版画上色是一色一版,綦江农民版画却在一块版上完成,色彩更加丰富、饱满。

(李方德版画)

綦江本土版画家李方德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浪漫夸张,用色大胆,充满乡村野趣,展示着巴渝农民的乡风乡情,这也正是綦江农民版画的精髓所在。

綦江农民版画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地ZF和民间美术人士的重视推广下,吸收、消化并注入了当代中西方新的绘画元素,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版画艺术家。

邓成用、刘永禄、李毅力、桂焕勇、李宗顺、李成芝、李方德、黄袁媛等版画家,先后创作了许多具有本地特色的版画,也培养了许多后起之秀,也让数不清的版画爱好者们亲自体验不一样的版画艺术创作。

(李方德版画)

綦江农民版画,从表现手法来看,大量吸收了本地民间美术技法,色彩构成艳丽、大方,意到,笔到,情到,深得民众喜爱。

上世纪80年代初,先富裕起来的綦江农民,在传统木刻版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传统的黑白木刻版画演绎成由水粉色拓印的粉印版画。

粉印版画简单易学,构图表达随心所欲,很快就在乡村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綦江农民版画。

那时候,村村寨寨都有农民版画创作室,祖祖辈辈以农耕为主的农民拿起刻刀创作版画,表达着心中美好的愿景。

李方德先生也正是那时候成长起来的佼佼者。

(农民版画家李方德的名片)

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綦江农民版画,历经千年之生活与艺术的交融,拓印出新“大美綦江”的烟火气。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承接传统,又超越传统。”

(李方德版画 晚归)

綦江农民版画,经一代代版画艺人们的努力,不断成长,实现了自我超越。

1984年,綦江农民版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随后在全国18个城市展出,然后漂洋过海去海外多个国家展出。

1985年綦江被授予“农民版画之乡”称号。

1988年綦江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从2003年起綦江农民版画被重庆市确定为“对外文化交流礼品”。

2005年 4月,綦江农民版画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成为重庆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作为重庆的城市文化名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也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承与创新。

(李方德版画 弹棉花)

艺术贵在原创。

每个原创,都凝聚着艺术家的天赋、创作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李方德版画 打糍粑)

有人说:“綦江农民版画好贵,买不起。”可是,原创产品,贵有贵的道理。

试想,满大街的几块钱的印刷品,哪有什么艺术性可言?又哪有什么收藏价值?

(李方德版画 抛绣球)

一张好的原创版画,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破茧成蝶的不易,是一种精神对话,贵在无法替代。

李方德老师是一个勤奋的人,在这特殊时期,他白天做志愿者坚守岗位,晚上抽时间精心创作版画,简子十分佩服他求精求细的工匠精神。

(李方德版画 编)

致敬!

坚持不懈的版画艺术家们,是你们用作品开启了我们精神对话的窗口,谢谢你们给民众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优秀的版画家都是经历丰富,集“天赋、勤奋与机遇”于一体的成功者。

好的作品更是集思想、技术与认可度为一体的产物。

简子常听人说:“版画艺术,我看不懂!”

其实,艺术就是一种境界。懂与不懂,好与不好,岂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

(李方德版画)

当我们的生活提高到一定水准的时候,艺术不仅能代表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它更代表着我们自身的修养和健康的心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特殊时期,人们都守在家中,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我们还需要一些美的东西来装点我们的日常,做点绣品、剪点窗花,拼点布艺,或者直接来一束鲜花。

这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表现,我们正走在探索美的道路上。

艺术没有天花板,我们只需要有一颗健康向美的心,有一双爱美发现美的眼睛。

当与自己喜欢的作品朝夕相处,心境自然也变得高贵起来。

境界,贵在渴望和它所带来的不可替代的美好。

好作品是艺术、是民族、是经历、是力量、更能鼓舞人心。它能打动的不仅仅是一代人,是几代人,甚至更多人,这也是艺术所展现出的价值和魅力,

美好的艺术品,能唤醒内心的力量,引起你的共鸣。

用最简单、最直接话来说就是:

好不好看?

喜不喜欢?

值不值得?

如此,你说说看,对于版画,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呢?

附——

李方德老师生平简介:

生于1965年,中共党员,深耕版画创作近40年。

全国多家电视台、报刊杂志、新媒体,对李方德进行过专题采访宣传报道。

李老师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评。

2006年荣获綦江农民版画家称号。

2007年荣获重庆市民间艺术家称号。

2018年收入綦江区非遗传承人名录。

作品《编》、《抛绣球》、《打糍粑》、《弹棉花》、《晚归》等代表作,得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以及其他美术馆获奖并收藏。

2004年《打糍粑》、《弹棉花》应邀参加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览。

多年来,李方德经常参加由市、区县组织的大型版画培训活动,并积极参与相关公益活动。

李方德近期作品《万众一心战疫情》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等奖。

作者简介简子(原名简映竹,简贵莲)生于綦江区高青九龙峡,綦江文化馆文化志愿者,綦江博物馆文博志愿者,綦江区非遗“简氏剪纸”第15代传承人,喜爱剪纸、布艺、古琴,爱分享大山里的故事。相约《僰俗》,与你同行。








僰俗》征稿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