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和忠 :多角度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审题与解题能力

 昵称15221501 2022-12-04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现代教育教研》2019年6月

 多角度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审题与解题能力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     胡和忠     邮编:444324

       摘 要: 数学解题能力直接反映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解题体系,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努力的方向。随着素质化教育和新课标的实行,数学课堂的实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和学校只有基于学生角度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苏教版教学实例,重点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解题能力     解题思路 

  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相比,更系统化、理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探究方向,教授相关的解题模式,注重运用“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解题方式[1],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数学知识网络。
  一、培养学生函数思想和方程思想,注重解题思路
  函数思想和方程思想是数学解题中两个重要部分,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其中函数思想是指利用函数的性质、图形和特征,具体分析数学问题[2],如苏教版中有“锐角三角函数”、“反比例函数”等,找到未知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降低解题难度。方程思想是指通过已知变量建立方程或方程组[3],如苏教版“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对学生联系实际的要求较高。
  教师在教授函数思想时,应帮助学生理清每一种函数的性质、图像分布,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动态展示每种函数的由来,帮助学生构建函数解题方法,如在学习苏教版“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类似的针对性习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已知直线y=kx+b经过点A(0,7),且平行于直线y=-3x,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解析:这属于最基础的函数练习题,但包含了“一次函数”大部分知识点,如“斜率”、“解析式”等,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学生解题模式是否清晰。
  解:k=-3,且过A(0,7),所以将其代入y=kx+b可得:b=7,所以y=-3x+7.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联合起来,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可以用“方程组”的方式,让学生解出函数的解析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解题思路,保障解题思路的正确性,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多检测函数和方程的概念,带领学生领会题目意思,挖掘隐含条件,更好地培养学生解题思路。
  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转化能力,拓展解题方法
  几何图形在初中数学中占据重要部分,如苏教版“全等三角形”、“图形的相似”等,但对于部分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是比较难懂的,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将“几何知识”转换为具体的数值计算,也把计算量较大的数值转换为图形,拓展解题思路和方法[4]。如在学习苏教版“锐角三角函数”时,可以将“三角形”图形与“函数”结合起来,并讲解以下例题,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函数图像,又能更好地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印象:
  某个三角形的内角之比为1:2:1,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解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挖掘隐含条件,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将几何知识转变为数值计算,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方式。
  解:设某一内角为x,则:
  x+2x+x=180
  则x=45,其中两个角为45°,另外一个角为90°,故此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从数形结合、转换的角度来说,很多难题都是借助于函数而形成的,在解答几何题、函数题之前,教师可以监督学生先画出函数图像或几何图形,并将数值准确标记在图中,将空间化的东西以平面形式展示出来,使得题目更直观。
  三、培养学生例题总结、反思能力,形成解题体系
  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重视“错题本”的创立,要求学生将平时的错题重新整理,但没有注意例题的典型性,在选择例题时必须注重实用性、代表性,而不应过分强调其难度和复杂度[5]。同时,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数学解题过程中的疑难点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总结例题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以递进式方法有层次地讲解。如在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的例题时,可以从最简单的“方程组表达形式”,递进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析,最后到“方程”实际运用,即应用题。很多考试题目都是根据最基础的知识转变而来的,只有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解题体系,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独特解题思维,发现解题规律
  新时代初中学生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很多习题解题思路也逐步往这个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加入相关的创新培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题目的解答,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坚信“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灵活变动解题方法,再适当添加辅助线,最终能够攻克难关。如苏教版数学知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既可以跟函数联系,又可以跟方程应用题一起出题,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平衡点,激发学生解题灵感,总结相应解题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学生解题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渗透多种解题模式和思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注重日常针对性练习,讲解有代表性的例题,激发学生数学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帮助学生整理典型例题或纠错本,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数学解题体系。同时,教师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沟通桥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开展有效的解题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理解记忆程度。
  参考文献:
  [1]梁海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0):137.
  [2]张佾.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23):80-81.
  [3]蔡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4,21(7):21.
  [4]史军.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科学导报,2015,(9):360.
  [5]周亚华.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中等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2):117-1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