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武师左秉高

 莫牪 2022-12-04 发布于广东

苏智勇

      山西武林界有一句名语:“王家枪、戴家手、左家弹腿天下走”。王家是晋中平遥县南良庄村,以王正卿为代表而传承的王家长拳,尤以枪法突出。戴家是晋中祁县小韩村,以戴龙邦为祖师而传承的心意拳,内功卓著,拳法凶狠。而左家弹腿就是说的吕梁文水县孝子渠村所传承的左家拳。此拳名“长眉拳”,是长拳的一类。其祖师是左文华、左昌德。昌德祖师人称铁腿左二把,天生神力,得异人长眉老祖传授,精攻趟弹腿,于浙江苏州开设昌隆镖局,三代以保镖为生,就是仗一双铁腿,镖行的生意走了南七北六十三个省,无一次失镖。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的中国武林及绿林(旧中国对打家窃室的武把式的统称)享有很高的声誉。
      左文华,左昌德父子把本文水县所传的长拳和昌德师从北京学回的长眉拳相融会贯通,合二为一形成了独特的以腿法、腿功为特长的一派拳艺,代代相传,至今世已经八代,漫长的二百多年中,左家传人代有名师,左文华—左昌德—左安民—左秉信—左秉胜、左秉高、左秉谦……
      我的师爷,左秉高,生于1900年,逝于1974年,是左昌德的嫡孙。得到了祖父以及其父(安民)的精心传授。是左家拳的文武全才,杰出人物。因为他在家族中排行老四,所以武林界都尊称他为四师傅。
      旧时代的武艺家,生存的渠道并不宽广,他们以所学本领,设镖行,开拳馆,为富商保家护院而养家糊口,遇事往往是生死搏斗,所以他们把拳艺视若生命,极其保守。左家拳长辈们也一样,有一套不成文的规则: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昌德祖师告老回乡后,在本村就传过部分子侄们,但他只传院内不传院外的。后来安民师,秉信师(人称印师傅,昌隆镖局最后一位镖头。)回乡后略有开放,尤其秉信师在二十年代正是军阀混战,国难当头,为了保家卫国,学武风气日盛,上门求艺者众多,他精选了一些好徒弟传教,可也基本划分,教左氏门人和外 姓人的不同,本村弟子和外村弟子不同,内传弟子和外传弟子不同,这种隐性传习规则一直言传至今。
      秉高师是秉信师的堂弟,是旧时代的末代秀才,在左氏门人中可谓花开独枝,亦文亦武。左氏在北京前门旁开设一个“车轴铺”,他幼时在自家商铺学买卖,因当时生意兴隆,故能潜心研练拳艺,十四岁时就小有盛名。
      天桥跤手“宝三”,是全国久负盛名的跤王,他与左家素有交往,是相扶相捧的武林朋友。他在天桥设个跤摊,带着几个徒弟,天天以表演摔跤为生,实际就是江湖上撂地摊卖艺,有时为了增加气氛,刺激观众的兴趣,也约观众入场试跤。这是武林卖艺者的大忌讳,没有过硬的功夫是不敢这样做的,可宝三艺高人胆大,为了多挣铜板,他屡屡口吐唇典(江湖语),激发观众,让场外的行家进场和他摔跤。天桥是江湖艺人杂聚之地,不免有武林高手隐居其中,因看不惯他的狂妄,往往入场和他较量,可他叉子硬(手臂似铁叉),踢土子【脚】扎实,发招狠,别人弄不动他,他绝不给人留情面,从未输过。如此时间长了,不免与人结下梁子【仇狠】,终于有一天事发,他正摔了俩跤,让弟子捧盘绕场收钱,有一老一少入场,扬言和他要较量。这在江湖上也是大忌,俗称踢场子,场主非应跤不可。宝三暂停收钱,下场和老者搭话,老者白须飘胸,鹤发童颜,似有七十来年纪。让他的孙子先和宝三试试,宝三看那小的年纪不过十四五岁,身材不高,精瘦,看不出什么异样。他摆出跤架,双臂一伸欲抓对方双肩,他双臂有千斤之力,一但抓实,一般是走不了的。俗称虎扑子,有推、按、搓多种隐招,很阴毒,可他的手,似挨未挨人家之时,胸中一紧,人就平身飞出去了。起来换跤架再上,还是如此,三次三败。宝三蔫了,全场哗然。老者抱拳施礼,告他说三日后再比一次,如他再输就卷铺盖回老家去,不能在此卖艺了。
      宝三无奈只好找左家帮忙。当时左家的拳手们都在苏州镖局,车轴铺都是当差的下人和左氏孩子们。经不住宝三再三央求,只好派才十四岁的秉高师去,一来是为之挣面子,保饭碗,二来是让秉高师锻炼锻炼。
      三日时左师随宝三去了跤场,那老少如约而来,左师是武林界门门传着,正门正派,有规矩,有礼节,他先亮招子【眼睛】观人,后用唇典搭话,才知这一老一少是东北人,早年他徒弟在此地和宝三较跤输了,他是来为徒弟挣面子来了。秉高师心里明白这不是寻仇,不可用死招。老者还是让他孙子比试,秉高摆了一个七星势,那小者也摆了个七星势,秉高师一愣,七星势也叫凤凰单展翅,是左家拳独有的击技架。似是同门,左师亦用宝三那天的招式双手一伸,实为引手,引他出腿,那小者当胸一腿蹬来,左师身体一矮,右腿一伸,那人头朝下栽倒了,左师这一腿名为扑腿,是暗腿,是左家一绝,那人用的左师清楚,叫裙里腿,唯扑腿才能破了。那人起来欲再比时,老者喊话叫停手,他抱拳问左师贵姓,一听姓左,老者说遇上师傅了,不比了。原来是左昌德早年山东路上保镖时在山东某车马店传了个喂马的伙计为徒,就是老者的前辈,是一门人。
      宝三保住了跤摊,而秉高师在天桥一下子出了名,人称飞腿小左。
      七七事变后,北京不好做生意了,左师带弟子武得全(我的大师叔)回了文水孝子渠村老家。忙时务农,闲时练拳,把前辈遗留的拳谱整理修饰,用家传的跌打损伤药方和正骨法,为乡民无偿看病医伤,得到了乡里乡亲的一致赞誉。其时,一代武术大师左秉信以故,当时秉信师徒弟中有几个很突出的好弟子,本村的李毓秀,神堂的任世有(秃把二宝),马西村的刘润楚,钮文科,土堂村的(笼斗则)张芳华,东夏祠的张高升,堡则村的大聋则。都是当时的好拳手了。这些弟子们都得过秉高师的点拨传教。日本鬼子进驻文水后,在孝子渠村盖炮楼,扎据点,禁止国人练武,秉高师为避祸,把家传的刀枪剑棍等器械分了几大包,用麻布裹包深埋到院里的粪堆地下。把几十本手抄拳谱让夫人打包藏在火炕洞里。不幸的是,下人不知,冬天生火时一把火就把它们烧毁了。
      解放后,秉高师年事已高,其儿子左连通,侄子左连达得到传授,可连通在村里多年当干部,无暇精研本家拳艺。他常常督促教诲连通,不可把左家拳艺断传,一有空闲就拖住儿子比划,手把手教导,就是饭时他在炕上也要演示枪法,告儿子练不下功夫,但也要把道道划会,好往下传承。后来他在和弟子们闲谈时也多次叹气说:“你连通哥在村里当干部办好事了,可把家传的拳艺误下了。”某天他突然想起埋在地下的器械,叫连通说:“现在国家提倡学武练身,你把那些东西取出来吧,看看能用不。”连通遵命,把几包东西挖了出来。可因为当时没有好的保护措施,那些东西全部腐蚀毁坏,连通师叔回忆,他担了几担废铁卖到村供销社,有部分成型的器械他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更不用说练法、用法了。其中不乏具有考古价值的宝刀、宝剑等珍品。拳谱的失去,器械的毁坏,成了左氏的终身憾事,也是左家拳以及武林界的一大损失,无以补救。
      因为左家开镖局,所学拳艺为镖行服务,要以真实功夫吃饭,昌隆镖局很庞大,苏州总镖行,杭州分镖行,镖师就有200多位,所接镖大部分是重镖,甚至是黄镖。清末时常常为皇宫保送锦绣绸缎,祖师昌德,保黄镖有功,曾得过道光帝所赐黄马褂。乱世年代,绿林猖獗,在保送路上,险难重重,往往以武较量,常常生死搏斗,拳艺就是生命,保守是必要的。这种极端保守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左氏传人的脑海中,镖行衰落,好像武艺无用了。枪炮产生,好像刀枪无用了。再加珍贵的拳谱失去,秉高师心灰意冷,概不收徒。这期间,本县南武度村有数位拳术爱好者,想寻求真正的师傅,学习正宗的拳艺,闻名而去,找到左师欲拜他为师,多次求师,左师不为动,借故推脱,后来他们找见左师亲戚,多方劝说央求,打动了他,才答应下山传教,这就是后来武林界有名的左氏门人“十三太保”。这十三位弟子为首的就是我的师傅王本俊,人称铁胳膊四儿。
      秉高师生怕家传拳艺完全失传,所以在授徒中也一改保守思想,打破内外有别的传承思路,精心培养这些外姓弟子,使得古代正宗功法、拳法、套路、用法、器械等传承下来,亦是文水武林的一大幸事。
      秉高师教拳极其严格。秉承家传古法,一丝不苟。先从踢腿功入手,踢不好踢腿,不传弹腿。弹腿是文水长拳门众多派别里的最基本练法,一个腿法一趟,共十趟。此为功法。前五趟练外,后五趟练内。一阴一阳,其十个字诀为:“踢、蹬、踩、践、跺、勾、挂、连、环、扑。”其前五趟歌谱为:


         头趟连腿拗单鞭,一路顺步人难防
         二趟十字糊涂拳,天下英雄打一半
         三趟披砸往前进,亚似铁扇把门封
         四趟撑磨如醉倒,虽是神仙也难逃
         五趟叉拳丢开手,公鸡勾档敌人亡


      如此,弟子们练了整三年,方才学练其它套路。他还常常告诫学者:“弹腿是终身练的东西,不能丢。”孝子渠是山区,村舍高低不一,一层一层傍山而建,以前窑洞为多,往往一家房顶就是别一家的院子,或是村民的人行道。在我的师叔们如今常常回忆随左师练艺的情景,天天子时他准时到武场(村中一处窑洞顶上),把上衣一脱往一棵树上一挂,就开始练弹腿。一至十趟直线往返,寒暑不断,雨雪无阻。长年累月下来,地下踩出了一条直线深壕,至今犹在。他的弹腿做到了“三平”,即头平、肩平、脚平。做顺单鞭和拗单鞭势法时身体是上下一个平面。出拳和出腿时先柔后刚,看不见使力,旁人耳中只听见“磞、磞”的脆响。表现出了他高深的软功和内功。
      在传教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有的特殊功法无法保留下来。这里有一个小小插曲,在学习器械时,弟子们发现不教他们棍法,也不敢向师傅明确提出要学,旧时代传拳法,师傅教啥练啥,徒弟不能也不敢自己提出要学什么。他们最后私下商量了一个激将法。有天和左师闲练时,他们自言自语说:“咱们左家拳啥也好就是没有棍法吧。”左师一听,断然说:“谁说没有,是你们不能学。”众弟子奇怪,就一再要求。无奈,左师传了一路猿猴棍(八枝子)。但教了六枝子时再不教了。某日左师在南武度村我师傅家小住,弟子们一个个让他观看他们演练这路棍法。练完后围在他周围说想学后俩枝子。左师叹了一声说:“知道你们想学,可你们不能练。”众弟子不信,他说跟上我来。他抓了一根棍,就带领他们进了我师傅家中的一个偏院,让把门子关上,他亲自练开了后俩枝。演练中只见左师把棍一撴,飞身就单脚蹲在了棍顶,随着棍和人的转圈中,打出了各种招式。观者惊诧不已,他停练后说:“这俩枝子为上八棍、金凤朝阳,在棍顶练习,得有轻功,下八棍、为懒龙卧道,是地趟功。非得有腹腾功不可练。可这俩种功夫非童子才能练成,你们没有这俩种功夫,能行吗?”弟子们这才哑口无言。如此这后俩枝子棍法便失传了。
      左氏拳亦名“五虎长拳”,是系列拳艺,功法分内功、外功、药功。内功有搅丹田功、抓空功、七星桩、小马高马桩、金鸡独立桩。外功有铁臂功、铁腿功、铁砂掌功。这些功法全部配有药方辅助。尤其至今不外传的左家独有的跌打损伤药方,名叫“五虎丹”,分内外服用,练艺者憋气、岔气或者比武较技受到内伤,而内服其药有奇效。如受刀剑外伤,流血不止,外用其,立马止血,但痊愈后不留疤痕。套路有绵掌、小陆势、大陆势、小叉拳杂拳、六脚势等。器械有陆合刀、陆合枪、提柳刀、五虎断门枪、连环剑、双头枪、二十八宿虎头钩等,基本手法有连环掌、五花炮、五花掌、扦手、抹眉等,腿法有踢腿、蹬腿、踩腿、跺腿、金鸡踏胸腿、勾挂连环腿、公鸡勾档腿等。
      左氏收徒有三不传:一、欺师灭祖者不传,二、好勇斗狠者不传,三、男盗女娼者不传。三满意:师傅满意,父母满意,本人满意才传。要三稳:口稳(不口无遮拦),手稳(不随便出手),艺稳(不随便教人),他常说,练武要练成文人,以德为先,以善为行,他这样讲,也这样做到了,社会上评价左氏门人,在家是绵羊,在外是猛虎。在后期传教和较技中,他总是以礼当先,搭手从不伤人,点到为是,表现了一代武术家的高尚风范。
      左氏身怀绝技,拳艺理论造诣也极高,但他一生未在公众场合演示过套路,论述过拳法,同行及群众,闻其名而未见其拳,故了解者甚少。我有幸拜学左氏拳术,对秉高师爷倍感崇敬,讲述他的事迹为的是让后世了解并怀念这位在左氏拳术传承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先辈,学习他的德行,继承他的艺业。
      如今武术发展以竞技和表演为主流,为了适应现代潮流,各门各派广泛接触互相交流切磋。但同时也出现了对古套路任意改造,随心编创,对这一古老艺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原汁原味的拳术尤其弥足珍贵。
      我们作为武术爱好者,左家拳的传学者,一定要保护传统,传承传统,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保持左家拳风格,去粗取精,整理开发,从而发扬光大。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的左家弟子遍布文水大地,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拿金(牌)夺银(牌)取得非凡的成绩,因此我们文水县被授予全国武术之乡。左家拳这一中华瑰宝也被授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