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遥远的距离

 驿者 2022-12-05 发布于甘肃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银河系,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远隔千里,而是我不问,你不说;我问了,你也不说。

      有人说,远距离不是距离,心与心的距离才是距离。

     我想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已千疮百孔,你却浑然不知。”

       今天早晨一家长发微信说,“孩子昨晚上网课,聊QQ,聊的还是不好的内容,被爸爸打了一顿,作业也没完成,让我今天开导开导。” 正想着以什么理由找这个小家伙聊一聊呢?小家伙先跳出来了。先是作业没写老师一过问就泪流满面(这个丫头眼泪比较多),然后是课间拿着一本大部头玄幻看得津津有味,我在她跟前站了一会儿,她竟浑然不知。当我提出先把书交我保存,毕业前再给她时,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把她带到教室外面,做了一阵工作,得到的答复仍然是“No.”于是我只好把她带到了办公室。我给她搬过来一张凳子,她斩钉截铁地说,“不坐。”很生气的样子。任凭我千说万说,这个小家伙就是不肯把书交给我。一想到她以往的拧劲儿,我决定先冷处理。

      我笑了一下,告诉她,“不坐就不坐呗。我上了几节课累了,我可要坐下了。”她没理我,我也没吭气,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备我的课。这时候,办公室的另一个老师过来给她说了几句,她好像有点触动,但仍然一副倔强的表情。过了一会儿,她哭了,哭的很伤心。我没有劝她,只是递过去了几张纸巾。等她哭得差不多了,我告诉她,“去洗个手,我去打饭,今天和我一起共进午饭,如何?”她很痛快地答应了。趁热打铁,我问她,“现在愿意把书交给我保存了吗?”她没说话,但却把书从身后拿出来,交给了我。我接过书,插在了书架上,然后叮嘱她毕业前记得来拿走,连同去年的一本。她点了点头。

      打来饭,我给她准备了一套碗筷,递给了她一片消毒湿巾,我们就开始吃午饭了。吃饭不便聊天,我只是简单地问了问她家里的情况。不知是因为今天食堂的饭菜味道香,还是她这会儿已经完全放下了芥蒂,还是她已经忘记了昨晚的不愉快的经历,总之,今天的午饭她吃得很开心。

      吃完午饭,我们一起去水房洗了碗筷。感觉时机差不多了,我和她聊起了昨晚的事儿。刚开始,她吞吞吐吐地,告诉我她昨晚放学和别的班的一个同学一起走回家,被爸爸发现了,于是就大发雷霆,把她打了一顿。”我问她,“和同学回家不至于挨打吧?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之所以这样问,因为这个丫头初二时就因为经常和外班一个男孩子结伴儿回家,没少挨爸爸的打。因为爸爸认定了她在早恋,所以成绩才滑坡严重。后来,她也承认了她们互相喜欢的事实。后来,在我的开导下,她放下了这段所谓的“感情”,此处给她点个赞。)她说,“女同学。”我说,“女同学,你爸爸还打你。不应该吧?你是不是还有别的事儿。打得厉害不?”她给我看了她胳膊上的伤痕。我问她,“用什么打的?”她说,“塑料水管子。”这时候,正好她妈妈的电话打过来了,又说到了聊QQ的事。我趁机问她,“你妈妈刚才说的半夜两点多聊QQ是怎么回事?你能说一说吗?”。她告诉我,“上周的事儿。上完网课,手机没有还给妈妈,就聊了聊。”我再问她,“半夜两点多,大家都休息了,谁愿意和你聊呀?你们提前约好的?”她说,“不用约。QQ上有一个功能或者一款小程序,叫做'校园扩列',只要在上面注册了,系统就会随时匹配聊天对象。”惊讶三秒,我问道,“这个'校园扩列'上都是些什么人?可靠吗?”“都是学生。”“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注册时,必须要上传学生证。”我直接懵了。看来她半夜三更聊天不是一次两次了。我也终于知道她为什么天天上课打瞌睡,还有为什么死活不愿意坐在第一二排了。停了一会儿,我问她,“为什么半夜三更找人聊天啊?”“心里烦,想找人说说话。”她说的云淡风轻,但我被惊到长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我拿出手机验证了一下,发现这个平台并不难进,只要有学生证,不论是什么学生证,甚至老旧的学生证。这不就意味着,这个平台上的成员来源很复杂吗?可是无知者无畏,天真的孩子那知道这些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风险就大了。我该怎么告诉孩子这些,我默默地想。

       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直说。举例子,讲道理,这样做的危险,......一一告诉了她,她好像也听进去了。但愿她从今往后能远离这个平台;但愿她能放下对爸爸妈妈的敌意(去年她曾经和爸爸妈妈冷战了多半年),在中考冲刺的日子,静下心来,全力备战中考;但愿她能多点自律,多点理性,加油往前冲(每次我和孩子们谈论目标、理想,这个孩子都说不知道,没理想)。

       事情解决了,她回教室休息了,但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我在想,父母们打骂、唠叨,催促,只是一门心思地抓学习,很少顾及孩子的心理。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后,孩子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而最亲、离得最近的父母却一无所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