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魔(三)

 驿者 2022-12-05 发布于甘肃

       不知不觉居家防疫已半月余,不用早起上班打卡,不用陪学生跑步、做操,盯眼保健操、看大课间、跟晚自习、上延时拓展课,也不用与学生朝夕相处而相看两相厌,更无需楼上楼下一趟趟地来回奔走,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倒也做成了几件事儿:《论语》小楷抄完了,小词典二分之一背过了,《红宝书》又翻了一遍,床头的几本书差不多快收尾了,还能抽空做做拉伸,摇一摇呼啦圈,吃水果喝下午茶的时间也腾挪出来了。任谁都觉得这日子过得很舒坦吧!可是不知怎么地,内心里还是有一丝不安和不踏实。

      我开始苦苦思索,找寻“罪恶”之源。起先我以为是独居的缘故,因为刚开始的三四天,面对突然的宁静,我确实有过手足无措,也曾睡得昏天黑地,把日子过得乱糟糟的。但后来我发现,根并不在此。因为“独”与“孤”并非一物。或者准确地说孤者并不全是独者。有居于闹市、众星捧月、万众瞩目,却深感孤单,甚至罹患心疾者。有隐于山林、孑然独行、专注创造,仍内心丰盈,精神富足者。我之不安皆不同于二者。

       后来,我觉得应是烹煮之事、耗时费力所致。毕竟自从孩子上附中以后,将近10年时间,我都是一人吃饱全家饱的状态。完全告别了煮妇生活,关闭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开始了吃无定点的觅食模式。偶尔做几个小菜,调剂生活,也颇有小资情调。后来,学校有了食堂,偶尔的调剂也省了,厨房落尘,冰箱歇业,除了寒暑假,家里再无烟火气。比起陪伴孩子上学的那些年,夜半备菜,天不亮起床,开火做饭,的确轻松了不少。但习以为常之后,便不觉得有什么了。腾出来的时间并未被充分利用,而是刷手机,看闲书,玩游戏,……,熬夜和赖床司空见惯。天天计划,天天有变化,日日立志,日日不得志。后悔了再后悔,愧疚之后还是愧疚。相反,这十多天的厨房体验,倒让我找回了诸多久违的快乐。填饱了肚子,满足了味蕾,还精进了厨艺。看来,我的不安并不在此。          

       那究竟因何不安呢?我又想到了疫情、网课,还有核酸检测。不错,自从停课以来,早起看新闻,关注疫情防控情况,被迫营业,再次当主播,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的核酸检测,的确让人挺烦心的。但不应该呀,我心里想!疫情一天天向好,有何担心的?网课就那么几十分钟,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核酸检测虽有风险,也很麻烦,但9次检测不都过来了吗?原因肯定不在此。

       下午,再次看到班级群里老师们催交作业的消息,我找到了答案!原来还是这帮臭小子搅乱了我的心境。不交作业的永远是那几个,不回信息的也是那几个,上课迟到早退的还是那几个,晨会不参加,网课不出席,总是那几个。电话不接,消息石沉大海。该使的招数都试过了,统统失效。好不容易接通了电话,孩子理由充足,家长证据确凿,唯独我理屈词穷,只好悻悻挂断电话。当然了,也有例外的时候,任凭电话这边的我如何解释,那段都是死一般的静默。劝说、表扬、鼓励之下,坦诚认错,全部交代,但拒不伏法,因为条件所限。无人监管,没有网络,无奈无法,只能这样坐以待毙。每每此时,内心升腾起的那种无力和无助,那种折磨,让我痛苦不堪。

       我常慨叹,自己不是观世音菩萨,无力普度众生;不是万能的上帝,可以拯救万民于水火。我承认,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能做的真的很有限。我没有雄心壮志,非要把每个孩子都送进重点高中的大门;我的愿望很简单:只希望孩子们每天都能过得开心快乐,有所为,有所得,亦有所获!这也很难实现吗?我一遍遍地问自己。答案是肯定的。很难实现。

       于是,再次扪心自问:早知这样,为什么还要痛苦不安?明知不可为,却非为不可,徒增烦恼?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为什么非要一条线画到底?每天纠结于这几个,而忽略一众才子佳人,真的值得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从此,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可为之事,育可育之人。岂不美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