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盖棺定论

 冬窗事发 2022-12-05 发布于北京

商周之际,每当有帝王或重臣死后,礼官会根据其生平功过给予一个谥号,据《说文》:“谥,行之迹也。”像周厉王的“厉”,汉文帝的 “文”字均为谥号,谁是明君,谁是暴君,文字可见一斑。

后元二年(前87)春,汉朝的第七位皇帝刘彻驾崩于长安。众所周知,刘彻北击匈奴,南平百越,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礼官便据此定下谥号“武”。据谥法,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武帝之称由此而来。

谥号是活人给死人贴的标签,嬴政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实属大不敬,于是废谥法自称始皇帝,让后代以二世、三世这般传承下去。

目睹秦二世而亡,刘邦就恢复了传统,他死后谥号“高”,功德盛大曰高,史称汉高帝。

谥号分上谥、下谥和平谥,对应好评、恶评与一种同情,我们以汉朝举例。

刘盈萧规曹随,故谥号“惠”,柔质慈民曰惠;刘恒励精图治,故谥号“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刘启平定七国之乱,故谥号“景”,布义行刚曰景。包括武帝、宣帝、明帝等均获上谥。

因同情而获平谥的皇帝最多,例如英年早逝的汉哀帝,恭仁短折曰哀;例如百天登基,不满周岁夭折的汉殇帝,短折不成曰殇;例如颇有志向,却无力回天的汉献帝,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

汉朝没有皇帝获下谥,历史上也只有商纣王,隋炀帝等少数暴君荣获,杀戮无辜曰纣,去礼远众曰炀,没残暴到极致是很难染指的。

鉴于有代表性的汉字不多,所以臣子往往是“二字谥”,比如姜子牙被追谥昭烈,萧何谥号文终,霍去病谥号景桓等等。

总之,谥号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

             匕

精 選 文 章 推 薦

真相 | 無為

 阝                

                              廴              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