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书画家刘星老师微信说:2017年西泠秋拍,上拍了一方吴昌硕

 72行 2022-12-06 发布于黑龙江
今日,书画家刘星老师微信说:2017年西泠秋拍,上拍了一方吴昌硕大师的篆刻作品《海日楼》,印材青田石,起拍价70万,最终以322万成交。
我们知道,青田石不是什么昂贵的石料,但这方印为什么能拍出这样的高价呢?理由当然不少,主要是原因除了吴昌硕大师海内闻名,他的印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外,进一层的原因,自然是这方印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人文价值。“海日廔”这方印的印主是沈曾植。沈曾植是何许人也?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又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东轩支离叟等。他是浙江嘉兴人,一生工诗文,善书法,尤精草书。又兼学贯中西,被称为“中国大儒”,王国维称他的成就足可与清代著名学者顾亭林等人相俦,更赞他“深度超过龚自珍、魏源”,“精处胜过戴震、钱大昕”,称他为“学术所寄”、“邦家之光”。我们看这一系列人名,哪一位不是当世大家,足见沈曾植在学问界和书法界的地位。
1913年,也就是民国二年秋天的一天,上海麦根路,沈曾植寓所。已经罢官闲居,对外宣称腿脚不便、数月不曾下楼的沈曾植,此时正与朋友们依栏眺望,远处上海滩的郊外,正当秋风瑟瑟,落叶纷披,一派秋凉肃杀气象。不知何故,已经64岁的沈曾植突然想起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的这两句诗所讲的是北方人初到江南所见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一腔愁闷,沈曾植望着眼前的江南秋景,他心中一动,决定给自己新建的滨海寓楼起个名字,就叫“海日楼”。(当然,他想起的也可能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因为里边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一句诗也有“海日”两字,但这一首诗的气息跟他此时的心情是不相符的)。
这位仕途并不得意的洋务派,此时选择住在上海,是有想法的,因为相比国内的其他地方,这儿政治环境较为安全(其他地方都在打仗),甚至他还念着在这里可以重新集结力量,恢复他理想的政统与文统。更何况上海滩,还汇聚了当时书画界一流人物,当然,还有他的浙江同乡吴昌硕。显然,这方印刻于1919年,就是“五四”运动那一年,此时新民主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时光不会倒流,沈曾植这一年也已七十岁了。海日楼的壮阔终于成了他无法企及的梦想,此时他选择让吴昌硕刻这一方印,留下的只有他对自己梦想的怀念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