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心二用,是技能吗?

 行为逻辑 2022-12-06 发布于天津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2243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上高中时,我的前桌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我戴上耳机也尝试了下,音乐的旋律一下子萦绕在了脑海里,我再试着写作业,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于是我把音乐音量调小了着,伴着音乐去写作业。
后来我养成了习惯,总是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的注意力越来越涣散,哪怕只是安静的呆着时,音乐的旋律也会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
很多人看过武侠小说,周伯通发明的左右互搏术很厉害,其本质就是“一心二用”。所以会觉得一心二用很酷,能做到的人很厉害。
我们上学学习时间最优化的数学问题,说白了就是插空把其他事一起做完。
其实,数学时间最优化考验的是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告诉我们“一心多用”能节省时间。
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把同时干很多事情当成了一项技能,当他们同时造成了很多事情,会有一种洋洋得意的满足感。
但事实上,“一心二用”、“一心多用”都是有危害的。他它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专注地做事,让我们逐渐陷入痛苦、内疚之中。
你可以看看,凡是能够同时干的事情,一定是低水平的事情,如果沉浸在低水平工作中还沾沾自喜,那么,这样的人如何进步?只能在低层次水平徘徊。
即使你不主动地去做一心二用的事情,也比较容易“分神”。
做着手边的事,思绪却跑到了九霄云外。
很多人会觉得这种感觉很惬意、很酷,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这会使自己慢慢失去自我。
有人会觉得,集中注意力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更难。
的确是这样,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这是人类普遍的问题。
这与人类大脑构造有关,之前的文章说过,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区域,低级脑区域和高级脑区域。
低级脑向往低能耗的安逸、舒适;高级脑能做到高能耗的理智、逻辑分析。
所以,分神也叫走神的根本就是低级脑的主导。
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现象:
你走神时,身体有一部分始终是僵硬的,神情有一部分始终是紧绷的。
你可以在自己走神时有意识的观察一下自己,或者观察一下走神时的别人。
所以说:
走神的实质是“行动”与“感觉”的分离。
这句话很重要。
原因是:走神时,行动失去感知,注意力也因为缺少感受而无法形成反馈闭环。因此,身体和动作开始不自觉地变得麻木或走形。
这只不过是走神对于身体的影响,而最深刻的还是对能量状态的影响,包括情绪、性格、成长的影响。
特别是当我们对一件事越来越熟悉时,我们在行动上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少,分散到其他地方的注意力会越来越多,于是我们感受行动上的耐心会越来越少,慢慢的变得心神分离,而分心也就代替了专注。
前面我们提到,分神与我们的大脑构造有关,大脑总会不自觉地选择舒适、安逸这些低能耗的事情。
人是有意识的,为什么人不能凭自我意识去校正这种分神?
原因是,意识也容易跑偏。
想想看,从自我意识角度讲,一个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原因是什么?
无外乎两个:
一个是觉得这件事太无聊、没意思;另一个是觉得当下比较痛苦,遇到了无法解决的事。
所以,综合这两点得出结论是,意识选择了“逃离”。
逃离无聊、逃离痛苦,去往自己喜欢、感性趣的地方,这形成了走神。
有人说:靠着意志力去集中精神不就行了?
有这么简单吗?
因为外界会不断刺激你的大脑,使你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受到外界刺激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了吗?
比较难。
这跟大脑使用背景关联记忆方法有关,即借助事物背景或线索等提示信息来让我们想起特定的内容。
比如,人会根据一个名字、图像、一句话等因素联想起很多东西。
这种快速联系的机制,会使我们处理起信息的速度非常高效,但同时也容易使人的思绪偏离当下专注的事情。
《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所以,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嗅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事情,都会引起联想。
那么,如何让自己专注于当下?
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让感觉和行动合一。
也就是你做事情的时候,要让感觉跟着你的行动,去感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变化。
大道至简,就是这么简单,去感觉自己的行动就能比较好的做到专注。
道理说明白了,大家一起去实践吧!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