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汉学家如何解读中国

 heshingshih 2022-12-07 发布于北京

西方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世界的第一次或最频繁的接触是通过中国的食物。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是一个拥有茶、书法、诗歌、瓷器和古怪威严皇帝的国度。

《中国思想》作者胡司德认为,中国年轻一代对西方的了解远远大于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这应该是一个温和的警示。”他说。“要理解中国,我们需要学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图片

胡司德(Roel Sterckx) 是著名汉学家,剑桥大学李约瑟中国历史、科学与文明讲席教授,克莱尔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国文化、宗教与思想,中国古典文献和语言。已出版著作有《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通天之路:中国古代思想导论》等。

他的新作《中国思想》是鹈鹕丛书最新一本。《中国思想》以分主题形式讨论了八个中国思想中自古至今始终关切的核心领域,包含为政之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礼”的意涵与功用,以及鬼神、自然、工作和饮食。

图片

《中国思想》

作者: [英] 胡司德
原作名: Chinese Thought
译者: 郭舒佼
丛书: 鹈鹕丛书
ISBN: 9787532172436

图片
图片

胡司德的写作风格具有学术性的严谨,同时又易于理解。书中每一章独立成篇,读者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章节阅读,不用依照任何特定的顺序。

他认为,中国思想并不直接来自某一特定个体的所讲或所写,而要结合其所在时期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因此在书的开篇,主要的中国思想家和历史人物被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排列成表格,方便读者梳理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了解。

中国古代的思想似乎像在水面上飘浮的油渍:它们在某一时刻凝成一块,随即又被推向不同的方向,形成新的轮廓,直到被打散,或者重新冒泡再次连接成新的油渍。要想较充分地了解形成这一思想图景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借助历史脉络简要回顾某些关键事实、人物和事件或许不无裨益。

——“时空之中的中国”《中国思想》

图片

胡司德指出,中国的思想家们很少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不休。“他们提出的大多数思想结晶都是为了指导生活、经验和实践。”他在书中解释道,“他们讨论如何生活,如何更好地工作,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这就是为什么学习研究这些思想家不仅有历史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可以说,中国的“哲学”一直跟生活息息相关。

古汉语中没有与“philosophy”相对应的术语:现代汉语词“哲学”是 19 世纪后期从日本传入的(最初仅指西方哲学)。

中国的思想主要以人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中国最聪明的头脑所思考的问题不是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而是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应当如何组织社会,以及如何让那些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及我们需要对其负责的人获得幸福。

——“前言” 中国思想

图片

作者在书中对于中西方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他提出,相比于“生活是什么”,中国思想家更倾向于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而西方哲学和科学则对“是什么”这个问题更加感兴趣。

……我们把水定义为 H2O。但水同时也是湿的,它会流动,(有时)可以喝,对所有生物的水合作用至关重要。一个脱水而渴望喝水的人不会因为能背出水的分子式而得到什么安慰。……当你洗澡时,水是湿的,能够洗干净身体的。下雨的时候,水落在你身上,把你淋透;游泳的时候,水不同于空气,它能够让你浮起来。水就是水之所为,事物就是事物之所为。

对中国的思想家来说,真正重要的是解释事物如何“成物”。

——“大道及其道之种种”《中国思想》

图片

对自然界的观察也是一个例子。西方思维想了解的是概述、轮廓、区别性特征,与之相反,中国人观察动植物在意的往往是它们的运动和变化。

在描述非人类动物时,生物学从来不是中国哲学大师的主要依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去区分犬和龙,他们只是没有从生理学的角度对物种之间的差异进行长篇论理罢了。

——“自然的世界”《中国思想》

图片

除了对中西方思想差异的详细比较,通过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法律文件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地援引例子,胡司德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中国思想的形成及其机制,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如何深刻而全方面地影响了当代世界。

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中国思想、文化和历史起源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错过的精彩读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