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明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中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昵称15221501 2022-12-07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中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       秦明珍       邮编:444324

       摘要:散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如行云流水般巧妙,最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爱好,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散文教学   教学方法改革     探究性学习能力
  散文被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就是它有诗化般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一定会让名家名篇精彩绽放,让语文教学大放异彩。笔者下面就新课程中的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散文的主要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蕴含了作者对社会、生命、自然等独特的认知体验和情感表达。散文语言精美、意蕴悠远,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抓住要点,感到茫然。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从散文的这一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抓住“一条主线”“两个要点”。“一条主线”是散文的思想情感,“两个要点”是要抓住典型意象和表现手法。
  如 《紫藤萝瀑布》 一课, 文中这样写道: “第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要绽开似的。”文中提到发 “帆”, 人们自然会想到 “海洋”, 因而就更感受到了这一树紫藤萝以外更为广阔的世界。 这样的例子在散文中俯拾皆是。 比喻、 拟人, 象征、 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看似很散,实则“形散神不散”, 共同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理解了这些情景交融的语句, 我们也就会跟着走进了这一片美丽的世界,认识一种新的生命, 懂得了作者对未来的满怀憧憬。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领悟的效果
  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要将其区别于一般题材文章的教学,要针对散文语言文字优美、情感情境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散文的精髓,在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深切的体验,准确地感悟和理解文章。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引导学生“用心地读”。
  散文形散而神聚,其意境之美更多的是通过句段表现出来的。如何感悟散文之美?读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散文的语言色调如同素描,内涵极其悠远;其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其主题或使我们愉悦,或使我们哀伤,或使我们沉思。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艺术形象的魅力。
  2. 引导学生“用心地悟”。
  散文的魅力要用心去感悟,感悟人物的情感、感悟人生真谛,其突破了单纯抒情的层面,使情和景融为一体。散文的意境蕴含于情景之中,蕴含于事物之中,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形象、关键字词、关键语段去认真地阅读,认真地分析思考,感悟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
  3.引导学生“用心地写”。
  在有些教师的眼中,散文不但难领悟,更难写作。实际上并不如此,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学生一定能够写出好散文。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深刻领会散文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仿写开始,从机械地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增强阅读的感悟和体验
  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的作品,在阅读中感悟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这一点对于初中生而言尤为重要,应试的压力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机会,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散文,陶冶性情,增加文学积累。笔者向学生推荐了诸多名家的散文精品,尤其是教材中涉及的名家的其他散文,同样的风格或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章,使之成为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在领会语言内涵 、 领悟语言技巧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借助朗读这一有声语言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 显示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内涵, 传达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意, 从而使语言的形象美、 情感美、 技巧美借助于朗读时语气的选择、 语速的变更、 语调的起伏、 语音的高低等充分展示出来, 从中鉴赏到语言美。例如, 教学 《背影》 时, 笔者首先以一种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全班学生介绍了有关这篇著名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一些生平事迹, 接着把自己完全融入这篇作品的情境之中, 以最真挚的感情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 通过这种方式来感染学生, 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那种真挚深厚之情。假如学生朗读时也能全身心的投入, 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音调的高低、 节奏的急缓、 语调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所悟, 便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了。
  四、教 学散文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都是经过编者精选筛选的经典作品,无不蕴含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教学要从思想内涵、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研读文本、触摸文本语言。思想内涵方面要领会散文的主旨,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艺术形式要理清散文的行文思路,体会散文的线索之美、结构之美;语言方面,要着重了解散文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的语言艺术。阅读散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领悟思想内涵和品味语言,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鉴赏文本的表达技巧,是散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散文的构思及表达是自由的、灵动的,如朱自清的《春》,情景交融、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精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运用象征手法,叙事中寄托强烈的感情;表现在画面的意境深远、抒情的浓烈、想象的神奇和诗一般的语言等方面。散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在美的语言和形式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因素。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内涵美与形式美。如《春酒》一文的写作特色是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展示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作者对童年、母亲及家乡的眷恋之情。教学本文要着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的细节描写,感悟其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加强创新,紧扣散文的特点变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阅读,从对散文的阅读中获得更多感悟,健康地成长。
  参 考 文 献:
  [1] 王君.王君讲语文[M].语文出版社,2012:4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