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极阴 ~ 苗疆虫蛊,不信你就来试试
2022-12-07 | 阅:  转:  |  分享 
  
极阴 ~ 苗疆虫蛊,不信你就来试试蛊是一种人工施以特殊方法,长年累月精心培养而成的神秘物体,可大可小,一般为动物,动物类的一般两只为一对,但
也有极少类为植物。施种的方法可以直接施种也可以间接施种。与湘西赶尸术、中国南洋降头术并称为东南亚三大巫术。在『左传』昭公元年中写道
:「谷之飞,亦为蛊。」注曰:谷之积,则变为飞虫,名曰蛊。这种飞虫,应该是没有毒的。而用来害人的,是由人工培养出来的一种毒虫。这毒虫
培养的方法是:把几百种毒虫放在一个容器,不喂它们东西,让它们彼此互吃,到最后剩下来的那一只,便是蛊了。蛊的种类非常的多,常见的有金
蚕蛊、蛇蛊、植物蛊、拍花放蛊等。在所有的蛊中,以金蚕蛊最毒。本草纲目引用『蔡攸丛话』中说:金蚕蛊对人体危害最大,侵入人的腹中之后,
会吃光人的肠胃,而且它的抵抗力极强,水淹不死,火烧不死,就是用力也打它不死。相传金蚕蛊的表皮是金色的,每天要喂它四分当归,放蛊的方
法是把它粪便放在人的食物中。在『后汉书』中写道:仲夏三月,用一根米色的绳索,将荤菜和酒瓶连在一起扑灭蛊毒,在大门上挂一枝树杈可驱邪
气;而在端午节时抹雄黄酒,也是为了去毒除蛊。这就是中国民间习俗立春烧樟树叶,端午节在门口悬挂菖蒲和艾草避邪,在房子四周洒雄黄驱蚊精
的来历。中国的古人,非常相信有蛊这回事。在历史上曾有发生过数次宫廷内巫蛊作祟的事件。例如:汉武帝时,丞相公孙贺之子和阳石公主被朱安
世所诬陷,指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通奸,危害武帝,在武帝经常通过的驰道上埋木偶为巫蛊。武帝信以为真,就把三人处死了。1916
年,民国五年夏天假期,我因避暑至龙溪、南汉两界之深山旅行。有供服役之潘姓者,数日间,猝血不华色,肌肉消瘦,山中人谓蛊毒。果如《西溪
丛话》所言,嚼豆不腥。急延一巫师治之,数日而愈。我因厚赠巫师,其乃言造蛊之法。巫言只知其一种,法以古历五月五日午时,随意取一生毒虫
,放于瓦制小香炉内,以辰砂蘸笔,画符于黄纸上,将炉密封,不令透风。乘人不觉,埋于十字路口。至四十九日之后,密挖视之,若封符破,则术
不灵;若封符如故,则密取归,置卧床下,晨夕以清茶馨香供奉。取香灰少许,置过客饮料或食品之中(造此蛊者,皆开旅馆之人)。客受其蛊,久
必病发身死。但未施术之先,当自承结果于“孤”、“贫”、“夭”三者,必居其一,其术乃验。以上这是清末书法家陈国钧1916年的见闻笔录
。在旅行中,雇佣的小厮中了蛊毒,面无血色,迅速消瘦,吃生豆子尝不到腥味——这都是中蛊之状。陈国钧重金延请巫师解蛊,顺便打听了些关于
制蛊的秘辛,巫师说的简单:五月初五在十字路口埋下藏有毒虫的香炉,四十九天后起出,若密封不破,则香灰即是蛊毒。制蛊之人,在当时往往是
旅店老板,用下蛊的方式害命谋财。不过蛊师也必须付出高昂代价,圈子里,存在着尽人皆知的潜规则——蛊师必获天谴,制蛊的代价,要么终生孤
苦,要么一世贫穷,要么享寿不永。下蛊是传说中的一种行为,而在传说中蛊术是女娲娘娘发明的,所以说这是她的专利。传说中女娲是巫而伏羲是
觋,二人都是给人看病的,伏羲是用针灸治病而女娲是以蛊虫攻毒,但是女娲的方法比较霸道,而且最初的蛊毒没有解药,所以针灸比较流行。蛊术
就是女娲发明的用蛊虫的抗体来治病的一种方术,而下蛊就是这样的一种治疗行为。至于最初的解蛊方法则是伏羲发明的,所以伏羲也是医药之祖。
说实话,我对蛊术并不算了解,科学研究对此也知之甚少。但是,我也曾听过许多其他与蛊相关的故事。总的来说,蛊术有害人,也有救人的,但是
不熟悉的人,最好不要去碰。更是不要轻易去得罪谁,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再坏的蛊术也坏不过人心,天知道别人在后面会怎么算计你!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