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 淋证有五,即热淋、气淋、劳淋、膏淋、石淋,也有的增加血淋而为六淋者,实际上血淋可以包括在热淋之内,仍以五淋区分为是。热淋、气淋、劳淋,多是一种病的几个阶段,如尿路感染;膏淋类似乳糜尿,石淋则属尿路结石。现将时振声教授对淋证的治疗经验略述于下: 其一,热淋清利湿热,重在“利”:热淋在临床上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热痛为特点,多为膀胱湿热之证,治疗时以清利膀胱湿热为主,可用八正散,使膀胱及小肠湿热,从大小便分利而出。兼气滞者,如小腹胀痛,可加香附、王不留行;兼阴虚者,宜养阴清利,方用知柏地黄汤、猪苓汤,亦可加入瞿麦、萹蓄、车前草等清利之品。如为血淋,一般情况下,清利膀胱湿热则血可自止,如未止者可酌加丹皮、白茅根、蒲黄、琥珀粉等;血淋属阴虚者,宜养阴清利、凉血止血,方如小蓟饮子、猪苓汤,均可加入丹皮、白茅根等。如湿热弥漫三焦,且寒热往来者,可根据辨证情况予蒿芩清胆汤、三仁汤、大柴胡汤等加减治之。一般在急性阶段,通过祛邪为主的治疗,能很快恢复正常(包括尿检及血尿转阴)。 其二,气淋调肝理气,重在“通”:气淋主要表现为小腹胀痛或坠胀,前者多属实证,后者多属虚证,临床上以单纯气淋为主者并不多见,实证多于热淋中可见,虚证多于劳淋中可见,皆当调肝理气。实证可在清利湿热之剂中加香附、沉香、陈皮、川牛膝、王不留行;虚证可在补虚剂的基础上加乌药、川牛膝、王不留行。由于气滞多同时伴见血瘀,故调肝中除理气外还包括和血,无论实证或虚证,皆可加入牛膝、王不留行,重点在通,可使症状缓解。 其三,劳淋扶正补虚,重在“补”:劳淋为慢性阶段,遇劳则发,平时无明显小便涩痛,但可有小腹下坠、尿流不畅、余沥不尽、腰酸腰痛等症状,临床表现以正虚为主,可分为肺脾气虚、肾阴不足、肾阳虚损、气阴两虚等不同证型,在治疗上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扶正补虚之法进行治疗。如肺脾气虚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肾阴不足者,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肾阳虚损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味;气阴两虚者,可用参芪地黄汤加味等。如小腹坠胀而小便不畅者,可加乌药、牛膝、王不留行等;尿道刺痛者,可加牛膝、王不留行、通草;少腹胀痛者,可加乌药、没药;腰酸腰痛者,可加桑寄生、川断;如腰部寒凉者,可加狗脊、菟丝子;尿黄热痛者,可加知母、黄柏;尿液混浊者,可加萆薢、滑石等。如果在慢性阶段急性发作,可按照热淋予以治疗。 其五,石淋排石通淋,重在“排”:石淋为尿路结石,尿中时挟砂石,小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或腰痛剧烈沿少腹向会阴放散,或尿道窘迫疼痛,尿中带血。主要因湿热下注,煎熬尿液,结为砂石,阻滞尿路所致。治以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方用二金石苇汤(金钱草、海金砂、石苇、女贞子、旱莲草、瞿麦、滑石、车前子、冬葵子、牛膝、泽兰、王不留行),其中金钱草、海金砂用量要大,金钱草可用至60g,海金砂用至30g,有加强排石作用。湿热甚者,加萹蓄、萆薢;腰痛重者,加桑寄生、白芍、甘草;血尿明显者加丹皮、白茅根、藕节、琥珀粉;结石固定不移者,加皂角刺、川牛膝、王不留行;偏阴虚者,加生地、麦冬;偏阳虚者,加巴戟天、菟丝子、狗脊;偏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兼气滞而小腹胀痛者,加沉香、乌药、川楝子、元胡等。二金石苇汤为时振声教授之临床验方,长春市中医医院王学达副主任医师曾以此方观察尿路结石患者100例,治疗时间最短12天,最长90天,治疗结果为:排出结石37例,结石溶解53例,结石由大变小3例,未再坚持治疗7例,说明该方用于临床具有较好的排石作用。一般石淋初起多为湿热兼夹气滞,属实证,宜通淋排石,忌用补法;日久病情多呈虚象,或虚中夹实,宜用补法或攻补兼施。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