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性心内膜炎CT征象大全

 忘仔忘仔 2022-12-08 发布于山西
Image

心脏CT正常解剖

Image

X线胸片心血管影像解剖

Image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感染性疾病,可见于天然或手术植入的人工心脏瓣膜,年发病率为3~7/10万人。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18F-FDG PET/CT,是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最主要的非侵入性成像手段。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最常用的成像手段,具有快速、便捷、无创以及无电离辐射的优点。

然而,瓣膜钙化或植入人工瓣膜的患者在TTE上常出现声影,影响局部结构的评估。

同时,由于骨骼及肺部气体的干扰,TTE难以观察主动脉弓以上的结构。

CT:目前CT主要用于TTE诊断不明确且不能进行TOE的患者或者可能存在需要手术干预的局部并发症的患者。

对于这些病例,可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脏CT血管造影检查(动脉期采集,成人约需要60ml碘化造影剂),在整个R-R间期内对图像进行采集,以便在整个心动周期中评估主动脉瓣膜和邻近结构,并且可以观察到瓣叶赘生物在心动周期内的摆动。

心脏MRI:可进行多角度、多序列成像,具有出色的软组织对比度和组织分辨能力。

MRI不是评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选检查手段,但它可从任意角度观察赘生物的活动度、瓣膜组织破坏、反流及假性动脉瘤或瘘道形成等瓣周结构受累情况及心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CT表现

患者的临床特征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支持本病诊断的影像学征象包括赘生物、瓣膜穿孔及感染向周围组织扩展等

在心脏CT血管造影中,赘生物常表现为心腔内高密度造影剂中低密度的充盈缺损。

Image

主动脉瓣膜赘生物

箭头示附着于瓣膜的低密度赘生物

瓣膜穿孔为感染导致的瓣膜组织缺损,可导致血液逆行流入前一心脏腔室。

Image
Image

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瓣膜穿孔

A .冠状位示瓣膜穿孔(箭头);B .多平面重建示主动脉瓣二叶瓣改变,右侧瓣膜连续性中断(箭头),提示穿孔

主动脉瓣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扩散到瓣环中,导致主动脉根部脓肿的形成。

Image

主动脉瓣周脓肿累及瓣环

冠状位CT示瓣环结构受累(箭头)

假性动脉瘤是形态不规则的感染性瓣周腔隙,与心内血池相通,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上可见搏动性的彩色血流,在心电门控CTA动态电影图像上表现为造影剂填充的瓣周搏动性空腔。

Image

瓣周假性动脉瘤

主动脉瓣为二叶瓣,其左前方及右后方分别见一假性动脉瘤形成(星号)

脓肿和假性动脉瘤均可能继续进展并最终破入相邻的心腔内,形成瘘道(图4-5-5)。

Image

主动脉瓣周脓肿合并主动脉-左心室通道形成

冠状位CT示主动脉瓣周见一脓腔形成(星号),分别见一破口(箭头)与主动脉及左心室流出道沟通

瓣周脓肿/假性动脉瘤常累及瓣间纤维体(intervalvular fibrous body,IFB),IFB是位于外侧和内侧纤维三角区之间的纤维结构,将二尖瓣前叶、左冠状动脉瓣和无冠状动脉瓣连接至心脏纤维骨架。

Image

主动脉瓣周脓肿合并瓣间纤维体受累

CT多平面重建示主动脉瓣与二尖瓣交界区见一脓腔形成,瓣间纤维体受累(箭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