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中如何寻找一手素材?举两个例子,分享一点思路

 沙栗 2022-12-08 发布于浙江

今日话题:如何搜集写作素材?今天教你搜集一手素材的思路,避免被二次加工的素材蒙骗


01

写作素材有多重要,不用说了~~

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没有适合的素材,文章是写不下去,也读不下去的。没有素材的文章,不成其为文章,就像是一座房子光有框架,没砌砖,没封窗,一个空架子。

素材从哪里来呢?从书籍中、网络上、生活里(采访,与人闲聊等)……比如去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社群聊天记录、身边的人的谈话交流……都可以成为素材。

同时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尽可能找到一手素材,也就是指直接的、原始的、未经任何修饰,处理,或者是未经他人转述的素材。

这其中,重点来分析下如何在网络上寻找一手素材。

先举个栗子:前段时间写作课里有个找素材的作业,话题是纪录片《姐姐》。

1996年,央视记者李玉本来是要拍摄一个刑警的故事,结果发现他家有一对双胞胎,两个孩子是剖腹产,父母认为女孩可以照顾男孩,所以女孩成了姐姐,男孩成了弟弟。

在B站上找到的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30032477/

作业里有每位同学都对这个纪录片做了自己的解读:

如截图,有部分同学的解读是剖腹产的时候先把女孩拿出来。
我们想一想,这种情况是否合理?在父母的思维里,女孩更会照顾人,已经商量好了让女孩做姐姐,男孩做弟弟。剖腹产的情况下,谁先出来有什么要紧?
我查到的视频,由敬一丹解说的,这是原视频,当时这个纪录片是央视的一个叫《生活空间》的节目里的其中一期。
在敬一丹的解说里,并没有强调人为地先把女孩拿出来。班级讨论后才知道,有同学查到的视频里,把敬一丹的解说给剪掉了,添加了另外的解说,这个解说里提到了把女孩先拿出来。(后来我也搜到了这个二次解说的视频,就不贴链接了,B站上有)

这显然就是错误的二次创作了,不擅长分辨真伪的新手写作者就容易被这种二次创作所误导,把错误的素材写进自己的文章里,以讹传讹了。
02
不止是上面这个例子,其实现在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二手素材,原素材被多次加工,到后来可能都已经传得变了样了。
这种二次创作过的内容,已经完成改变了原内容的意思。如果是创作者误读,我们不好说什么。如果是创作者故意曲解,以此来引导用户讨论,那么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不论是哪种情况,这种素材都是不值得用的。
所以我们写作当然最好不要采用二手素材,而要去找到素材的源头:一手素材。
有些材料我们要查文献,查相关的官方机构的资料,努力去找到,最早发布出来的内容。
当然即使是最早发布的,也有一些新闻类的,可能因为原作者对事情真相未必就了解透了,或者是写清楚了,所以这些素材依旧可能会出现偏差,我们更要尽可能地多搜集材料,多做对比分析,再做分辨。
尤其是国外的一些资料,由于很多原因,我们可能并不容易找到原版,所以更是要多方求证,小心甄别。

03
另外,来讲下通过图片(截图)资料来寻找原素材的思路。先上问题截图: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张图来自哪里?)

截图里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条热搜消息。很多热搜消息对自媒体写作者来说都是好的写作选题和素材。
尤其是头条、百家上写作,选题和素材是关键。特别是情感、育儿、职场等领域,可以多多关注热榜消息。
在这个平台上能上热榜,你把这个选题和素材放到别的平台,大概率也是很容易爆的。
如果我们偶尔在某个社群里看到有人发了那条热搜消息截图,那怎么找到这是哪里出来的消息呢?
来,告诉大家怎么找。我们来仔细观察截图。
第一步,这张截图的右下角有个LOGO,明显是「齐鲁晚报」的公众号,对不对?
那我们就可以去搜齐鲁晚报的公众号。
第二步,从截图里提取关键词:八旬老人、女孩、5年。截图里最后能看到一个“特”字,我决定搜“特产”。联系到八旬老人,特产是我的合理猜测的。
接下来,到齐鲁晚报公众号的推文里寻找跟关键词相符的内容,进入公众号后,下拉了几页就看到了这个:
在2022年10月18日的第二条推文,标题是:《冲上热搜!女子连续5年收到山东寄来的特产,真相曝光…》
打开这篇推文,开头就是我们要找的截图。
但是-----伙伴们,但是,这并不是图的最初来源。这篇文章里也是从别的地方截图来的。所以,我们还得再继续找。
第三步,阅读这篇文章,寻找线索。
遗憾的是,这篇文章里并没有提及消息来自哪里?怎么找呢?
但如果你对各热榜有一些了解,可能看到截图就能猜到是哪个平台了,直接按图索骥。那如果你对热榜平台并不了解呢,怎么办?
其实也并不难,大家最常用的热榜平台一个个去搜呗,微博、今日头条、知乎、豆瓣、抖音……嗯,非常多。
而且,这里我们要想一想,这是条什么消息?社会新闻对不对?微博最容易有社会新闻上热搜,对不对?所以其他的平台我都暂时不用管,直接先搜微博。
实事正是如此,打开微博,仅仅输入“八旬”,这条消息就出现在下面的列表第二条。
选择点开这条热搜,就是我们要找的原图了:
是不是一模一样?只不过标题下方的阅读数据不同,齐鲁晚报的文章是18号发的,也就是说截图可能是17号或者18号的,而我的这张截图是10月18日以后的,所以阅读数据和讨论数据不同。


好,我来总结下,写作当中,素材必不可少。寻找合适的素材的方法和渠道很多,比如去书籍里查、去网络上搜、新闻,电视里,与人聊天当中也能获得素材,同时须注意的是,写作当中尽量用一手素材。
这就要求我们多花一些时间去寻找尽可能多的资料,再来辩证分析哪些素材更可信。
另外,其实我们第二个例子里的素材,寻找源头的时候其实有一些难度,如果我们有一些经验,对各个平台有一些了解,也是很好解决的。
经验来自哪里呢?实践!
多观察、多了解、多学习,熟悉各个平台的风格、特点,这原本就是我们作为创作者的工作的一部分。
第二个例子,如果对微博熟悉的话,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微博的特点(虽然这篇文章,半个字都没有提到微博)。
另外,齐鲁晚报的这篇文章里,后面还有不少网友评论截图,对微博稍有熟悉的人也能看出,来自微博。
好,以上。说到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点:留心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今天封面图是我用AI绘画软件画的,以后如果没有合适的配图,我都尽量用自己的AI画,避免版权问题~
这是我画的第一副还比较像样子的AI画作。AI绘画软件叫6pen,我还在研究探索中,很多新知识需要学习。常常画出惨不忍睹的东西,这幅也是借鉴了别的大神的文字描述后画出来的,还算像样。


迎伙伴们关注我,点在看,转发朋友圈,给我动力~ 献花~~~
也非常欢迎留言与我交流写作心得,讲述自己的写作故事,我也会尽我所能为伙伴们答疑解惑,你的文字很可能会出现在我下一次的推送里哦!
相信在这里,你能持续获得能量,在写作方面不断精进。
 

沙栗

多平台签约作者

写作课导师  阅读推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