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血液及免疫因子之母——骨髓

 老树随笔 2022-12-08 发布于福建

1、今天来认识一下人体免疫器官中的骨髓,查找到的资料比较少,但这个东西对人体确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出现异常,重者危机生命。电视荧屏上常播的医疗事故骨髓移植就是一个例子。

有句话说,骨髓功能退化,则器官衰老;骨髓健康有活力,则疾病不缠声;骨髓系统抵御外敌,延年益寿

由此可知骨髓的重要性,而且骨髓还是人体血液和免疫因子之母。若没有这两个,有机体分分钟被大自然给吞噬。

2、骨髓是人体的最大组织之一,是由多种类型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构成的造血组织,大部分血液疾病都与其异常有关。骨髓位于骨松质腔隙和长骨骨髓腔内。成年之后主要存在于一些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的骨骺内,其中以椎骨、胸骨和髂骨处最为丰富,造血功能也最为活跃。

骨髓为主要造血组织,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等系列细胞,各种血细胞系在不同发育阶段又各有不同。通常情况下粒细胞系占比约40%-60%、淋巴细胞约20%、红细胞系约20%、巨核细胞约4%、单核细胞系约4%。

骨髓重要大约为1600克-3700克,占人体体重的3.5%-5.7%之间。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主要参与人体的造血功能,产生大量造血干细胞,还参与机体内部环境的防御、免疫和创伤修复等多种功能;

黄骨髓主要脂肪组织构成,主要产生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以及部分淋巴细胞。

当人体在高度贫血以及严重失血的情况下,黄骨髓会转换成红骨髓,促进血液的生成,平时状态下是不会进行转换功能。

3、人体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以红骨髓为主。大约在5岁左右,长骨内的红骨髓开始转换成脂肪组织,形成黄骨髓。最后红、黄骨髓各占一半。为机体提供造血干细胞、免疫因子、血小板、淋巴细胞等各类系列细胞。

按生理特征来看,骨髓在从25岁左右开始出现功能减弱现象,体内不在分泌正常因子,红骨髓转变成淡黄色,造血功能开始减弱。在现代大背景下,人们收到的压力和污染有可能导致更早出现功能减弱现象。45岁左右,骨髓功能减半,75岁左右,功能减至18%左右,人体骨髓会处于虚弱状态,机体出现骨质疏松、萎缩等现象。

根据骨髓的细胞再生修复功能,临床上将髓基质细胞植入骨折或骨缺损部位,进行骨组织的修复。

4、那么骨髓组织这么重要,又这么好?能否也像民间传说中的吃啥补啥的方法去补呢?比如多吃些猪骨头里的组织等,但其实猪骨头中大部分都是脂肪组织,也不会促进骨髓的生产和保养。

保养上来说,从骨髓是生产商的角度上看,需要生产就必须有充足的原料、能源才能够正常运转。因此在营养的摄入上,多汲取维生素、铁、优质蛋白等营养素。多吃肝脏,海藻,枣,蘑菇和黑真菌以及牛奶,鸡蛋,鱼,虾,家禽,羊肉,牛肉,瘦肉,豆制品,乳制品和其他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通常在吃的上面,可维持肉蛋奶以及蔬菜、水果上,这是比较简单的搭配方法。

当然饮食的调节也别忘了睡眠也是修复机体的重要法宝,骨髓也不例外,每天睡足睡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