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智慧——在变化的世界中“知时、识位、懂势”

 12345csdms 2022-12-09 发布于湖南

日月为易,知时识位
题记:防疫三年,善良的国人都尽力了,基于各种原因,我们进入了真正的“抗疫时代”。未来的一段时间,有很多的不可预测性,我们每一个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做好防护,备上必要的药物,学一些应对的知识。更重要的,要有清醒的认知,不被网络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带了节奏,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智慧,在这变化的世界中“知时、识位、懂势”,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图片

—1—
什么是《易经》?前面我们说过,“易”就是变易、不易、简易三个原则。那究竟古人为什么要叫做《易经》这个名称呢?东汉有一位道人魏伯阳——道家的神仙,又名火龙真人,他写了根据易理讲修道的书,也就是中国所谓道家著作的鼻祖——《参同契》。在书中,他提到了“日月为易,刚柔相当”的话。说清了“易”的来源。
我们看古文“易”字。上面是日的象形,下面是月的象形,把上面太阳下面月亮合起来,便是“易”字。这个意思是说,《易经》这本书,是叙述我们人类这一个太阳系统的宇宙中,日月所运行的一个大法则。照《易经》文化来看,我们的历史,应追溯到百万年前,上一个冰河时期。(《易经》应该是上一个冰河时期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由于文明的高度发达,所以符号很简单。这一观点我认同,仍然存而不论。)我们现在自己号称五千年历史(西方史学家只承认三千六百年),那还是太谦虚了。
我们再以经解经,看下什么是“易”。
“生生之谓易”:“之谓”,即“就是”,生生就是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生两仪,第一个“生”;“两仪”,即乾坤,也就是阴阳。“阴阳合德,刚柔有体”,第二个“生”,“生生就是易”,刚与柔皆无数,乃成万物。由“太极”到“阴阳”,一变为二。生生就是变,故《易》为变经。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当作动词。太极,为两仪之所从出,“道”亦即太极。
“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改一为元”,元生两仪。乾元、坤元,是一东西的两面。元的两仪:乾元与坤元。“生生之谓易”,生生即终始之道,终而又始。始、壮、究(极、终),“大名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六位”即“六爻”,即代表终始之道,是无穷数。“终始”,无穷,永远没完没了。
图片

—2—
回到《系传》的原文。“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易经》象数里,动、静、刚、柔这四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动静就是阴阳,一动一静,动为阳,静为阴。刚柔,看得见的事物,如牙齿与嘴巴,牙齿是硬的为刚,嘴巴是软的为柔。实际上这里面有两层含义,动静是讲物理世界的情形,当地球没有形成以前的那种物理层面的世界,是一动一静的现象,这时阴阳正反两面的力量在互荡,到了物质的世界,就是刚柔,是物质出来的现象。
所谓“动静有常”,宇宙间任何法则,太阳、地球、月亮、宇宙的运动,乃至人类思想、感情、情绪的变化,国家大事的趋势,并不是盲目的,虽然未来的前途如何,大家不知道。这是因为不懂《易经》,《易经》告诉了我们大原则,懂了我们就知道个大概。“动静有常”总离不开一个一定的原则、一个常规,就是指物理世界的动静是有其常规的,学过物理的人知道,原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则,这种排列形成这种现象,那种排列形成另一种现象,经过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便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规律、原则,没有办法违反。“刚柔断矣”的“断”,是断定、判断、决断的意思,有了刚柔,就可以判断物质世界的变化。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方以类聚”中的“方”,是指空间、方位,所以学《易》要注意时间与空间,也就是时、位、势,这是现代的科学精神,中国古人不称空间而称“位”,“位”字要比空间用得好。懂了《易经》以后,处理事情,到处都有的因素,譬如我们现在立脚的一块地,在五十年前,是荒郊野外,没有多大价值,可是到五十年后的今天,虽不是黄金地带,也是白银地带了,这就是位的作用。任何事情,一个很好的计划,太早或太迟提出来都不能实现,一定要在恰好的时间提出来才能做到,而且是双重因素,除了时间,还有位置。所以中国古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易经》中的“时、位、势”,“势”也很重要,有个成语叫做“大势所趋”,当势来了的时候,谁都挡不住。天下大势,也是王侯将相,无法左右的,这时候根据你的“位”,看你是“乘势而为”,还是“顺势而为”了。
“方以类聚”,包括了地缘政治、地理环境等等的关系。生长在地球每一方位的人,乃至个性、情绪都不同,平常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一看便知道是北方人、南方人或者外国人。中国人现在仍然喜欢给不同地域的人贴“标签”,譬如说“河南人”,“贼老陕”,大家立马就在心中有个直观的形象。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样的蔬菜,在温度、光照相差不大的不同地方,种出来的口感,差别也是很大的。
“物以群分”的这个物,指的是笼统的物,不定的物,一层一层的分类,一种一种的分类,这是自然的现象。如果说人类“物以群分”,就是说形成社会物类的不同,于是“吉凶生矣”,有人类就有意见,就有问题。因不同意见而相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中国有句俗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所以读了《易经》再来看天下事,看天下的治乱纷争,就知道很多是人力很难挽救的事实,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势到了,确实谁都挡不住。
这两段话,孔子从阴阳刚柔、天地宇宙讲到物理世界,讲到物质世界;讲到物理世界与物质世界空间关系;然后讲到“方以类聚”,这个地球、人群物理的关系;因为人类有“物以群分”,就有意见,有意见便要争,争就有吉有凶。所以“吉与凶”就是类聚群分,群体社会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图片
—3—
学了《易经》,就知道变化的道理,以及变化的必然性,“变易”是宇宙中恒定不变的法则。一般人总想着趋吉避凶,但普通人是随变化而走的,一点都做不了主。圣人呢?懂了这个法则,能领导变化,天地间的变化他了如指掌,下一步要怎么变,他都知道了。
譬如一盘食品,端出来是请大家吃的,你不吃它,过下子主人就收拾走了。你懂得去吃它,那就是你的智慧。吃与不吃就是个人的本事了。所以说,第一等人领导变化;第二等人呢?把握变化;末等人呢?只有跟着变化走了。该变死,就跟着死,该活,就跟着活吧,这是普通人。
所以,懂得《易经》就应该知道领导变,其次变是应变,最末等的人不必谈啦,跟着变化走了,与万物同化而已。而如何领导变化呢?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也是《易经》的重点,科学、哲学、人事,甚至说做任何事,都要注意的“时、位、势”,时间、空间、方向。一个把握原则,“得道”的人,就是“知时、识位、懂势”的人。
很好的东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时,一切都没有用。同样的道理,一件东西,很坏的也好,很好的也好,如果适得其时,看来是一件很坏的东西,也会有它很大的价值。譬如一枚生了锈又弯曲的铁钉,我们把它夹直,储放在一边,有一天需要把一幅画挂在墙上,这枚铁钉就会发生作用,因为它得其“时”。还有得其“位”,如某件东西很名贵,可是放在某一场合便毫无用处,一件元代青花瓷,放在厕所便体现不出价值,因为位置不太对。所以“时”“位”最重要,时位恰当,就是得其时、得其位,一切都没有问题。
相反的,如果不得其时、不得其位,那一定不行,我们再看中国文化的哲学,老子对孔子说:“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机会给你了,你就可以作为一番,时位不属于你,就规规矩矩少吹牛。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时位的问题,时位不属于你的,就在那里不要动了,时位属于你的则去行事。如果是不得其时、不得其位,或不适其时、不适其位,你要勉强去做,希望侥幸而得,就会被时间的运转和空间的变化所淹没。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所以说,要学做君子之人的道理,知道了素位而行的原则,平生只如《易经》所说的原则,正心诚意地做人,正己而不求人,任随时间空间(时位)来变化实现,以待天机命运,即使不逢其时、不得其位,也可自得其乐。“知时、识位、懂势”,尽守本分,素位而行。
圣人如此,何况你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