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灵活多变的导学技巧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民族初级中学 张茂华 邮编:444300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不仅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且还会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地去阅读、求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知识严谨数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师爱效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因受其数行规律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特点的影响,很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呆板、严厉的印象,部分学生往往会觉得学数学很乏味。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应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同时,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中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肯定,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型、活动型、探究型、信息型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朗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要求学生勾画出这个美丽的景象,接着分析把落日看成一个圆,长河看成一条直线,落日与长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位置关系,学生画出各种直线与圆的关系;教学“图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片展现丰富的几何图案,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图案后,告诉学生,“这些图案我只要用一个圆规就可以画出来,你想学会吗?”然后,师生一起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了将圆六等份、三等份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电脑上画图,设计图案,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设计的图案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培植学习兴趣。 要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看,教室的门由于年久,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不能关闭,谁能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既能修好,又能再不变形?很明显,这是一个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很简单,同学想出了很多办法,然后,我就给学生演示了我的做法,就这样,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极佳。在讲到镶嵌时,提出一个问题:用正多边形地板砖铺地面,为什么地板砖不制成正五边形的呢,动手试做一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进而引导探究怎样的多边形能铺地面,原因是什么,通过联系实际例子使学生即增强了联系实际的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行、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采用投影演示"割拼"过程,化静为动,一目了然,而通过学具的剪拼,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自摆弄得出的结果;讲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让学生把事先准备的圆锥模型用剪刀沿一条母线剪开,印象深刻,记得牢。很显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语言风趣幽默,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是课堂上具有直接吸引力的因素,能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探究,数学课的语言、情感方面的修辞等远不如语文历史的丰富多彩,但是老师如果能根据内容在讲读时抑扬顿挫,加上肢体语言,也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六、教法新颖富有启发性,培养直接兴趣。 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习内容以及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曾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激起这种奋进的情趣,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能使学在有趣味的基础上生产去探索,解答疑惑的动机,主动去钻研。 七、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创新兴趣。 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的活动并看到自己的活动的成果,在活动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探究更深更广的方面,保持学生的兴趣的持久性、稳定性。如开展图案设计大赛,让学生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后,去测量山高、树高、河宽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学生有极大的兴趣,都能积极参与。 八、适当竞争,激发直接的兴趣 适当的竞赛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竞赛的次数不宜过多,题目不宜过难,照顾到中下学生,这样的活动是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切尔曼和费得所作的“竞赛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试验证明没有竞赛的一组学生的成绩明显的低于参加竞赛的一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这种效果更为明显。 九、及时反馈,保持兴趣 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都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学生了解其学习的结果比不了解结果,其学习的积极性高得多。知道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看到自己的缺点,会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对此,国内外均有不少实验。罗西和亨利的“反馈的效应”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这一点好像与现在提倡的不公布成绩是矛盾的,但是这种做法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