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材取料,因材施艺”-在主观意图和客观材质中寻找契合

 yesleng 2022-12-09 发布于山东

      用有限空间展现玉石的无限价值,这是玉雕师们不寐的追求!

     德国思想家哥德曾说过:“艺术家就是在限制中表现自己”。任何艺术都有它创作上的局限性,玉雕的局限性就是材料的限制,所以玉雕创作就是在主观意图和客观材质中找到一个契合点。

     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是玉雕艺术的特点之一。玉雕大师宋世义说过:“任何艺术都是有局限性的,也正是这种局限性,构成了这个艺术门类的特色。”

 ↑宋世义大师作品

     ↑宋世义大师作品

      “量材取料,因材施艺”是玉雕创作最核心的理念。

      从工艺角度,玉雕造型设计必须要以料为基础,造型构思是从原石里找出来的。所以认真的审视原石的特点,是做好雕刻首要的第一步工作。
      然后就是对气质的把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原石不仅仅是一个外形特征,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文化气质,创作的时候要以玉石的气质为基础,认真考虑题材的文化内涵和适合的表现手法,把材料的气质、题材的内涵、手法的特点融为一体,使其成为一件拥有生命力的作品。这要求一名玉雕设计师一定要有非常全面而丰富的知识,没有这些基本知识结构的玉雕设计师,一定是没有格局的!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欲成大事,首要考虑的,一定是大局形势,唯有把握了大局,再依此布局细节,方能成功。玉雕师如果没有对整块玉石用心研究、巧妙设计、比例失衡、选材不当,那细节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就像有人说,大学里学到的很多知识在生活中都没有什么用处。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认识!你所学的这些知识,会有效的构成你的知识结构,他会对你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学习数学乃至理化、哲学,会提高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培养的是你的逻辑思维与生活工作条理;

     而诸如美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则是培养一个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它能最大程度的扩展你的想象空间。

     一个没有相当知识结构的玉雕师,是不可能有多大创作能力的,当然我们没有任何诋毁玉雕师的意思,只是在强调一定的知识结构对于一名玉雕师的重要性!玉雕大师与一名普通雕刻师的雕刻技艺差距并不是非常大,甚至于不分彼此。所区别的就是这种设计能力。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曾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在玉雕领域中,大师们往往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一定不是表现在雕刻技艺上,而是对原石、对作品的一种独到理解所迸发出的创造力。

     张炳光大师对翡翠玉雕最大的贡献,是创造性提出“翡翠以'气’为贵,'气’是高档翡翠价值的核心”的理论,在业内得到同行认可。他认为,高档翡翠必须具备“水、种、色、气”,“气”是高档翡翠的灵魂,翡翠以“气”为贵。

    ↑张炳光大师作品

      其实,不仅仅是翡翠有这种“气”,任何珠宝原石都是如此,这种“气”便是原石的气韵。把握好这种气韵才能雕刻出一件活灵活现的作品。

      玉雕艺术非常讲究对玉石的解读,玉雕艺术家会根据玉石原材料的特征来进行创作,仔细观察玉石材料的质地、颜色、纹理以及特点,找寻玉石本身的个性美,并融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体味玉石所能传递给我们的神韵,找到我们主观想象与原石之间的契合点,着重表现玉石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特魅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著名海派玉雕大师新根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好的材料,只有不好的设计。”

    ↑袁新根大师作品《虾圣》巧雕翡翠虾,曾在九十年代中期风靡整个港台翡翠界!

     每块原料都是独石,创作赋予它们不一样的色彩。因形就势,由色施艺,俏色巧雕,美玉终成。

     一件好的作品呈现的必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当最美的石头与与最美的创意相遇,便成为雕刻家们倾心相对的天作之美。

↑《苍色》“孟卧虎田建伟程礼方李飞虎重新诠释了玉雕艺术”

      如何顺应释放玉的特质进行创作,借助“自然力”如何与一块玉合作直至相融,最终找到与玉交流共同完成作品的方法,体悟出曾经一直无法言明的情愫是什么-那是玉的特质,是尊重每一块玉。

↑《不知困》朴石本纪玉雕团队个展作品

      每一块玉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特质。我们根据每块玉的特点,找到他们的艺术语言。由表及内,由痴到知。手里的砂砣在不停地琢琢磨磨,然而每磨去一层都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测的变化,顺着其自然脉络色泽特点的变化与我们对玉的感受相结合,让每一块玉以其最为合理恰当的姿态展现自我。

↑《春去秋来》“孟卧虎田建伟程礼方李飞虎重新诠释了玉雕艺术”

     在成功的雕刻师眼里,玉本身不存在杂质或糟粕,这些所谓的“杂质”和“糟粕”,或许正是这块玉的特点所在,只是人们没有找到与玉交流的恰当方式,没有达到契合。澄怀味象,我们应以包容的、开阔的心态去体悟因机缘来到我们身边的每一块玉。

↑《另辟》“孟卧虎田建伟程礼方李飞虎重新诠释了玉雕艺术”
(以下内容编选自郭颖《精雕细琢,巧夺天工》)
       玉器造型设计需根据玉材特点,构思适合的成品形状及工艺技法。宋朝时艺人就首创“巧色”的方法,在设计时注重利用石料的天然纹理和色彩,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巧用色彩。一件美玉需经过选料、开料、推皮,雕琢、抛光等烦琐细致的工序才能被琢磨成器。 
      量料取材对于不同的原料,其雕刻形制、雕刻技法乃至雕刻题材都是有所区别且又针对性极强的,同时,这也是玉雕之所以不同于可以工业化生产的宝石加工与首饰镶嵌的魅力所在。
      通常,一位经验丰富的玉雕师并非一拿到原料就立即动手雕刻,而往往是将其把玩端详一段时间,有时甚至是几个月或几年,直至方案成熟才动手雕琢,即所谓的量料取材。
如何做到量料取材
      比如一块翡翠原石,量料取材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原材料的质量与突出其种、水、色的特点。
      首先根据原料的大小进行判断,大块的原料如果质量较差,可雕制山子等大型摆件,但若质量较好或局部质量很好,则可以考虑解开原料,将好的部分单独取出制作,其余质量稍差的部位再另做打算;
      其次考虑原料的形状,量料取材讲究尽量省料,尽可能依原材料的外形选取题材,比如一些摆件和手把件,几乎可以完全利用原料的外轮廓雕刻,无需打外形;
      再次要考虑原料的质地,透明度,颜色分布等,质地细腻和透明度高的适合雕瓜、果、梨,桃等有较大抛光面的题材,颜色呈条带状分布的适合雕松、竹、梅等题材等;
      最后根据原料的裂、绺,棉等缺陷考虑,尽量在雕刻之初就将绺裂躲避开,若很难躲开则需在选取雕刻题材上大做文章,采用与绺裂形状相似的题材,将他们作为题材中的图案做到玉器中以掩人耳目,若棉表现较重,则需考虑动物题材等,目的也是以动物毛发的雕刻掩饰棉的存在。
      总之,量料取材就是旨在扬原料之长避原料之短。因材施艺选取好雕刻题材后,下一步便是因材施艺的环节了。

如何做到巧用色彩

      现代玉雕技艺继承了自宋朝开创的“巧色玉”的优秀传统,利用玉的原色制作各种精雕产品,这种绝技发展成为“留色”玉雕师多能以此绝活创作出自己独特风格的绝世佳作。

       巧色、俏色、分色这是三个不同的玉雕技法概念,玉雕行业内评价俏色利用方面的三个层次一巧、二俏、三绝指的就是这三个概念,它们是中高档翡翠制品常用的雕刻技法,也充分地体现出量料取材的玉雕思想。巧色是巧妙运用颜色,俏色是在巧色的基础上将颜色的鲜艳之处俏丽出来,分色则指在俏色的基础上把不同的颜色部分严格地区分开来,不拖泥带水。

      在古代玉雕师们常用巧色的工艺,在玉器制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原石上的颜色,而且尽量将它们巧妙地运用在雕刻的题材中,使其不但不能成为瑕疵,反而能使制成的玉器独具自身的特点而更加生动起来。慢慢地,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巧色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形成了俏色的玉雕技法,超越巧色之处在于将不仅原石鲜艳的颜色保留并运用于雕刻题材中,更要将其鲜艳之处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使它成为整件玉器的抢眼之处,起到画龙点睛的妙处。

      分色近几年才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俏色基础上将不同颜色的部分截然分开雕刻,这对翡翠来说非常之难,因为翡翠颜色的形成与过渡往往是渐变的,这就要求玉雕师不但雕刻技艺精湛,更要熟悉翡翠原石的各方面特性且勇于尝试。行内有句老话,神仙难断寸玉,要洞悉解翡翠原石颜色变化的趋势谈何容易,因此分色已经成为一件优质的现代翠雕作品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如何做好剜脏遮绺

      美玉雕刻所耗费的心力不仅体现在相玉环节,雕刻中不断发现和弥补瑕疵的过程更需要灵活的随机应变,行话称“剜脏遮绺”。是玉雕师不断进行的二次创作。

      现代翠雕工艺将“剜脏遮绺”改为了更加通俗的“压棉避绺”。强调遇到棉时只要能将棉打掉或做下去,不惜将原材料的表面做得凹陷很多也要压棉,古代流传至今的“游丝毛雕”的技法用于压棉的就再合适不过了。俗话说“十宝九裂”,作为玉石之王的翡翠更是容易有绺裂,在遇到绺裂时一定尽量避开,比如可以做雕花处理,把绺裂遮掩住,即所谓“无绺不做花”,古时也称为“巧作”。

       精雕细琢是制作翡翠精品的前提,但要作到巧夺天工,不仅需有精湛的雕刻技艺,更要有对原料的熟悉和能够因材施艺的创造力,它们均是不可或缺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