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和宗教有什么关系?

 新用户15472188 2022-12-09 发布于广东

关于宗教的本质,马克思有过极为深刻的论述:“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1~2。)宗教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他律,其信仰是靠盲目的、非理性、强制性力量来支撑的,宗教精神是非批判性的。而哲学则是人类理性的自觉反思,它诚然也给人以信仰,但这种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因而是可以随时接受科学与实践活动的检验和批判的。

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按照宗教的解释,世界或宇宙的一切都是神在支配、主宰。要使这种世界观站住脚,必须从理论上证明神的存在。但这方面的证明总是徒劳。理论上越是企图证明神的存在,宗教关于神的学说就越是漏洞百出,就越说明这都是证明者本人臆想出来的东西。因此,不论什么宗教,都不能采取讲理的办法,使人们接受它们的观点,而只能依靠盲目的信仰。如,德尔图良,他说了一句名言:“正因为荒谬,我才信仰。”这句话说明了宗教的反理性的盲目信仰的特征。因此,所有的宗教教义都经受不住理性的推敲。例如基督教的《圣经》一方面说上帝全知全能全善,同时又说它创造的魔鬼诱惑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使人类犯有原罪。这就相互矛盾。但哲学就不同,它靠的是讲理。哪怕是错误的哲学,也总要对自己的观点做出理论解释和逻辑证明,甚至找出事实根据,从而构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苏格拉底:“未经考察过的生活是无价值的生活。”它的这句格言说明了哲学的批判性的理性本质,它被近代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看作理论研究和人生实践的座右铭。他们提出,一切都必须接受理性法庭的审判。

宗教试图用非现实的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李申语),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信仰,有时甚至是无条件的信仰,它用神的启示来理解世界。从根本上说,宗教世界观是反理性的。现代宗教虽然也吸收了哲学和科学的某些成就,对自己的宗教教义有一定程度的论证,但一旦理性与信仰发生冲突时,必然牺牲理性,维护信仰;科学崇尚理性,讲究实验,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追索结论的精确性、原理或定律的明白无误和功利实用性。

而哲学则诉诸人的理性,是一种反思,立足现实、心怀玄远的不可言说的“道”。哲学家们对于世界或人生的本质、意义、价值等问题总抱持一种神圣的信念或理想,对无限真理、意义世界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及其实质的恒久的疑讶或执著的追逐。哲学家是对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批判性的理性思考。哲学不仅是一系列的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并且每个观点都是经过理论论证,这些根本观点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一个观点的体系。因此,我们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譬如,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终极意义或终极关怀的注定不会获得“十分肯定”的结果的追索——哲学或直接或间接地立场: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之知,老子的“非常道之道”。如关于生死问题,宗教关注“来世”,科学关心用技术的方法强健体魄、延年益寿;哲学,按照古希腊哲学先驱的说法,是练习死亡:从生看死,从死看生,从理性中把握生命的永恒,在沉思中体味人生的悲怆与壮美——此种境界提升到冯友兰所讲的“天地境界”,乃是一种生存的超越、精神的超越、自我的超越,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齐物论》)、用王国维的话讲就是“无我之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