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讲 君主专制体制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晚期的政治形态

 靖风 2022-12-10 发布于河北

考点1 君主专制体制的演进与强化

一、君主专制政体

皇帝制度

确立~秦始皇

特点~天下独尊,朕即国家,一人之天下;

        军政法大权集一身;       

        独断性,随意性

        影响国家决策合理性‍‍。

二、君权与相权调整

(总步骤——分相权独相为群相)

(总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背景:丞相为皇帝第一助手,

        权力坐大,矛盾不可避免。

目的:防止宰相擅权;

         加强统治;

         提高行政效率;

         弥补政事多宰相力短缺陷。

措施

西汉~汉武帝频繁换丞相,打击丞相权威;

       设“中朝”(内朝),在宫廷对大事做决策,

     “外朝”权利受限制(丞相御史大夫等原有机构)。

唐朝~三省六部(三省长官都为宰相)

     (门下设政事堂议政,后议政者皆有相地位)

     (纵向分权)

宋朝~中书门下(政事堂),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设副宰相参知政事(政),

        枢密院(枢密使)(军),

        三司使(财)。

       (横向分权)

元~大体沿袭宋

结果:君权加强,相权削弱分散

唐元中书省区别:唐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元中书省是行政机构,权力较大‍。‍

三、监察体制

秦:中央御大夫,地方监御史。

汉:地方~十三州部,设刺史,

      中央~提高御夫地位。

唐:御史台~视察监狱执法。

宋:提点刑狱司;

元:提高御史台地位。

作用: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腐败。

局限~专制制度本质决定其功能有限

        是帝王耳目而非代表社会。‍‍‍

四、选官制度

世官制:官职限定在贵族内,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秦前)

军功授爵:按军功授爵位官职(秦)

察举制:官吏访查向上推荐(还有征辟)

          (西汉汉武帝创)

举孝廉:东汉。

九品中正制:看门第族望。(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考试选官)

过程~隋设考试选官,

        唐宋完善,

        明清固化为八股取士。

评价

积极~破除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选官基础扩大);

        引导追求公平公正(选官标准);

        提高了行政效率(吸收文化士人参政);

       利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消极~阻碍思想与科学文化进步与创新(八股取士),导致近代的落后;

       将知识分子极大程度纳入专制政体控制内。‍‍


五、地方制度

原始社会~部落;

夏商~方国,内外服;

周~分封

秦~郡县(少数民族为道;下有乡里)。

汉~郡国并行。

     州(初为监察),郡,县。

唐~道,州,县;节度使。

宋~路,州,县。

元~行中书省十个,

   “腹里”为中书省直辖,

      宣政院负责西藏四川青海。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大事军上枢密院,政务上中书省,无更改赋税权,无调兵权。

监督方式~设监察机构,

              省官互牵,

              定期觐述职。

评价~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调整了与地方的关系。

(原有的地理血缘划分被打破,变成任意划分,削弱地方经济联系文化认同感)‍‍‍


考点2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

太祖:罢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评价~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

        繁杂政务集皇帝一身。

成祖:设内阁,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入阁官员身份由低变高)(文渊阁)。

评价~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

(没有取得法定地位,职权范围不明确)。

内阁与丞相区别:

法定与临时;

有行政权与决策权与否;

制约与强化皇权。

设司礼监牵制,宦官专权,导致明朝政治黑暗。‍


二、清

军机处:雍正设,处理西北军务。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高中枢机构,

   大臣唯凭旨办事。

特点~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地处内廷。

评价~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办事效率高;

        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

密折制度:地方大员密折奏事,

               加强皇帝对地方控制。

法规章程:日趋严密,是部门做事有章可循。

评价: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日趋受到压抑。

边疆制度:秦设道,

              汉设都护府,

             元设宣政院(中央官属)与土司。

原则~尊重各族社会风俗习惯,

        笼络民族上层知识分子;(怀柔)

        大事集权,小事分权,

       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因事因地分治)

措施~设理藩院(民族机构),

        地位同六部,范围蒙古西藏新疆。

        西南废土司制度改土归流(流官)

     (明朝出现,雍正大规模,乾隆基本完成)

成果~统治区域为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岸,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台湾和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三沙群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