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节:和女儿一起做“坏事”

 康老师心育 2022-12-11 发布于河南

01

小女儿 四岁。

父亲节这天,女儿说:爸爸,我们来玩捉迷藏吧!

我说:好呀!

我们藏起来,别让妈妈找到好不好?女儿又说。

好呀,那藏到哪里,妈妈才找不到呢?我笑着环顾卧室。

通常的情况是:女儿被盖在被子里,然后,妈妈假装看不到,故意大声说:果果去哪儿了,我怎么找不到呢?之后,女儿会自个憋不住,突然从被子里跳出来,嘴着还喊着:在这儿咧!

妈妈配合着说:呀,在这里呀,我以为果果找不到了!

这样看似低级的游戏,女儿重复多次也乐此不疲。

不过,这回,我想来点刺激的。

我一眼看到了衣柜的上层,蹲下身来对女儿说:这回,我们藏个妈妈想不到的地方吧!

好呀!女儿也挺兴奋。

我伸了个手指放在嘴边,小声地嘘着:闭上眼睛。女儿 乖乖地闭上眼睛。我抱起她举过头顶,打开衣柜上层柜门,把女儿放进去,说:别说话。

等我关上柜门,故意大声喊:来,找果果吧,果果找不到了!

爱人停下手中的活儿,来到卧室,找起来。

这回是真的找不到,被子里、窗帘后、飘窗上、桌子下……都没有。

咦?果果咧?爱人看着我,我笑着。

女儿终于憋不住,吃吃地笑了。

爱人努力寻找着条条笑声的方向,终于在衣柜的上方打到了。

等女儿自己推开柜门,露出双脚的时候,爱人着实吓了一跳:咦,怎么上那么高?摔着了怎么办?

女儿大笑着:是爸爸让我藏到这里的!

我说:没关系,我一直在下面看着呢!没事!

那也不行,万一掉下来摔着了怎么办?爱人生气地说,快下来!

我上前,伸出双手,拉住女儿的手说:好了,玩过了,下来吧!

女儿一下扑到我的怀着,笑着说:爸爸净让我做“坏事”!

我一怔,随即又笑了!

爱人说:就是,爸爸净让你做“坏事”,下次不跟他玩!

不,下次还玩!

女儿坚决地说,又在我怀着搂得更紧了。

02

作为父亲,回忆与女儿们一起游戏的过程,我想到我们曾一起干过很多“坏事”。

大女儿一岁半时,把她卡在书架的上层空格里,故意不让她动弹;

小女儿一岁时,用浴巾裹着,站在床上,手抓浴巾两头荡秋千;

鼓励六岁的大女儿,爬院子外边的一棵倾斜的槐树;

让两半岁的小女儿,站上沙发靠背,过“独木桥”;

伸出两手大拇指,让女儿抓住后,上提做“吊车”游戏;

抱起女儿,让其伸展双臂,做“开飞机”运作;

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女儿上六年级了,放学后,还非让我抱抱,还强制说:做所有花招——抱其她头朝下,然后再旋转头向上,再背到身后……

尝试冒险,也许是多数作爸爸的在陪伴子女过程中所做的活动特点。

虽然我们也给孩子讲故事、下五棋等平静、安全的活动,但让孩子感到和爸爸在一起最大的乐趣,还是一起做刺激的游戏。

03

很多家庭,教育子女的重任都落在妈妈身上,所谓“相夫教子”早已是传统女性的家庭职责。

于是,很多男性在家庭教育中是缺位的。

传统价值观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边打拼挣钱,女人在家庭照养孩子。

我曾教过一个叫阳的男生,三年的初中生活,从来没有见过孩子爸爸到学校来过,都是妈妈来学校开家长会或是接受训话。

孩子上课不专心、时常违反纪律,学习成绩下降,被我多次叫家长。

七年级下学期,我曾问过孩子的妈妈说:怎么没见孩子的爸爸来过学校?

妈妈笑笑说:他爸爸在外面承包着大工程,很忙!我们俩有约定:爸爸在外挣钱,我当妈妈的负责花钱、带孩子!

我第一次听说这奇葩约定,劝告说:孩子现在上初中了,也进入青春期了,你看孩子现在问题不少,我还是建议爸爸回家多关注一下孩子,毕竟,男人更了解男孩嘛。

妈妈只是笑,并没有接话。

三年级的初中,阳终于因为纪律问题,早三个月离开学校,去了一个中专学校,连中招考试都没有参加。

像阳这样的学生,没有规则意识,没有自制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造成的。

04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专门谈到母爱与父爱,他认为,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父亲是有条件的爱。父亲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

父亲在孩子童年的成长过程中,就扮演着为孩子作后盾、给孩子提要求、为孩子树榜样的作用。

在和父亲交流的过程中,孩子懂得了什么是要求,进而学会了规则与努力。

在与父亲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冒险,进而学会了保护与克制。

在与父亲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了解了什么是榜样,进而学会了进取与宽容。

……

父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很多家庭却忽视了这一点。

05

诺贝尔在7岁时,曾不解地问父亲:炸药伤人为何还要制造它?父亲告诉他,炸药的用途非常广,可以修路、开矿、发展工业。可诺贝尔还是认为太危险,因为父亲因试验炸药而引起火灾,倾家荡产,不得不迁到了邻国。父亲的话让诺贝尔终生难忘,他说:“如果大家都因为怕危险,都不想干,那就永远不会有人类的进步 ,要知道,事业比生命还重要 !”

这就是父爱的模式:释惑、鼓励、冒险、榜样!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影响是不可缺少的。

对孩子来说,父亲就是可以倚靠的高山,是值得仰视的。

06

在最近热门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正由于爸爸马哈维亚的坚持和刻苦训练,才有了女儿吉塔代表印度取得金牌的成功和欢呼。父亲的梦想在女儿身上延续,也实现了家庭的荣耀。

这就是父爱的力量。

少儿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曾在《我要做个好父亲》一书中,深入探讨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得失,总结出好父亲的11个守则。如用自身的行为熏陶孩子良好的习惯,从体育开始教育孩子,用宽容代替惩罚,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学会自立,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机会……

父亲由于男性特有的特征,扮演着独特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孩子在父亲身边,更容易具有阳刚之气,形成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父亲的教育作用是完全不同于母亲的。 

如今有很多的父亲逃离家庭教育的职责,让孩子有意无意间成了缺少父爱的留守孩子,成为问题孩子或潜在的问题孩子。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呀!

在父亲节时,我们来讨论父亲的教育职责,是想提醒父亲们,回归家庭,找准角色,履行职责,完满人生吧!

其实,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