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条辨浅释31——条辨100-104

 与春天同行 2022-12-12 发布于青海
一〇〇、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攻下的时候,表寒会下陷,结果可能是寒实结胸,可用三物小白散治疗;也可能是下利清谷,下利清谷就是吃什么东西,拉出什么东西,表示肠胃已经虚寒之后没有吸收功能。当下利清谷还有身疼痛的时候,急当救里,救里的时候用四逆汤。虚寒的里证治好后,大便也很正常,这时候还有身疼痛的症状,此时如果是桂枝汤证就用桂枝汤,如果是麻黄汤证就用麻黄汤。临床上不被攻下也会有表证里虚的时候,里虚的不是特别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桂枝人参汤治疗。

伤寒应先解外,医误下之。可能有下利清谷不止的症状;可能有因阳邪下陷导致的协热利的症状;前者为虚寒,后者为肠热。虚寒者宜温里,四逆汤为主方。肠热者宜清里,葛芩连汤为主方。一般会得到葛芩连汤证的人,表证都是葛根汤。肠胃消化机能不强的人,误下之后可能会成为虚寒下利;素有湿热误下之后可能会成为肠热下利。
 
一〇一、 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若汗之不差,而脉反沉,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病人有发热头痛,身体疼痛的时候,如果剂量过大,解表以后,病症没有好,脉反沉,就表示表证没有了但病邪进入身体里了。发汗过多,会使肠胃功能变弱,此时的脉会越细越沉,救里的时用四逆汤。临床实践中看到身体疼痛的时候,有太阳表证的身体疼痛,此时的脉一定是浮脉;也有少阴虚寒的身体疼痛,此时的脉是沉脉。
 
一〇二、 太阳病,其人冒,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因冒症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太阳病本当发汗,却先用泻下,所以不会治愈。接着又发汗,如此汗下的颠倒,违背了治疗的顺序。先下伤里,复汗伤表,汗下失序,以致营卫气血皆伤,即是“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指头目昏眩,其证属正虚邪微,不能再发汗。可以用等待正气自己恢复,阴阳调和而汗出自愈。病人汗出表示阳气已经恢复,能蒸化津液出于肤表,即是“汗出表和”而自愈。如果眩晕愈后,又出现了大便秘结、心烦、蒸蒸发热等阳明胃气不和的见证,可再用调胃承气汤泻下以和胃气。
 
一〇三、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脉阴阳俱微是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正邪相搏,同时病人还见有振振摇动,从内心感到寒栗发冷的证候,这种现象叫“战、振、栗”,俗称为“寒战”。寒战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体质较好的人,一般寒战十几分钟后就开始发热。体质虚弱的人,见寒战而不出汗,需要用药物治疗,达到汗出病解的目的。但阳脉微弱,可以使用桂枝汤治疗。但阴脉微者,尺脉微弱,可以表示亡血,也可以表示里不和,临床上遇到此条辨的时候,不可根只据脉的情形作诊断,一定还兼有里热或里实的症状才可以开调胃承气汤。
 
一〇四、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营血弱而卫气强的时候,病人会有发热汗出的症状,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第一方,实践中遇到常常自汗的人,没有其他的症状,都可以用桂枝汤治疗。

《伤寒论》到这里,已经论述了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五个治疗太阳病的发汗方剂,和发汗的禁忌,表里缓急证的治则,以及误治之后的救治方法。伤寒常用汗、吐、下法治病,学习至此,汗治法的条辨已经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