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声朗读有多重要

 新用户9913Bpb0 2022-12-12 发布于浙江

大声朗读有多重要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去听一节课就能从学生的朗读和发言中,判断出一个班级的整体语文水平。所以,很多学校公开课都会选择好的班级进行公开课活动。这是因为一方面害怕学生跟不上执教老师的高端设计;另一方面学校也害怕因此而让人笑话学校。
因此,朗读能力是一个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我还没有接手现在的这个班级时,我一直以为班级里的“孙同学”学习成绩会很差。因为经常得到的信息,是这个学生怎么不好。一次,我让这位同学读一读课文给我听。我还记得他当时给我读的是《美丽的西沙群岛》。没有想到的是,他能够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当时,我就下了一个定论,这个孩子成绩一定不会差。果不其然,这个孩子语文和数学成绩都还不错。
看,我就是通过学生的朗读能力,来判断他的学习成绩的。一个学业成绩非常落后的学生,他的朗读能力一定会很差。哪怕他是六年级的学生,让他来读一年级的课文,依然是磕磕绊绊,读不通顺的。的确,在小学阶段,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真的可以代表他的学习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要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这不是我凭空说说的,而是有理论依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这是预防智力惰性和学习落后的可靠手段之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表情朗读中得以体现。这里所说的表情朗读,不是那种无病呻吟、装腔作势的朗读,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个人朗读。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文本,才能把表情朗读出来。而一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也会通过朗读来表达。
但是,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尤其是乡村学校的学生的朗读能力极弱。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朗读都成问题。我总结梳理了一下,学生大概出现的问题是“回读”(读错了重读一次)、“添字漏字”、“结结巴巴”、“不停顿”(一口气读到哪里算哪里,直到读不下去才停顿。)等几个典型的问题。
尤其是“结结巴巴”的问题,很多孩子不管是多么简单的句子,都不能够流利地朗读。哪里还谈得上有表情的朗读呢?
像这样的学生,他们的学业成绩往往就会落后。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在孩子应该掌握朗读能力的时候,训练学生掌握朗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又说:“要使儿童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他做到在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是在读,那么,他就必须在小学期间(4年)朗读过200小时以上,并且小声默读过2000小时以上(包括在课内和课外)”。
那么,我们就应该确保每一个孩子能够达到这个时长。但是,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我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坐在自己的家门口大声朗读。吃完饭,来到学校,又是大声朗读和背诵课文。可是,现在门口大声朗读已经消失了,而“早读课”也早早被取消了。那学生什么时候会有朗读呢?
只能在课堂里。可是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老师们又喜欢不停的分析和讲解,真正让学生朗读的时间实在太少了。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
故作此文以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