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鸡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千年文物见证璀璨记忆

 东海若水斋 2022-12-12 发布于河北

盘古开天,三皇五帝,九鼎归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的长河运载着无数的瑰宝,越过层层岁月,踏过悠悠长河,载着历史的文明向我们娓娓道来它们的故事。文物是会开口“说话”的,它们浑厚的“嗓音”穿越历史的隧道,传进我们耳畔,让我们感受历史的厚重。

第一次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秦文明之光”让我感受到青铜的美与力量。千年的历史演进,朝代更迭,深埋于地下,雕刻于方寸之间,它们终于重现于天地间,那与泥土相连的地方,述说的是千年来文化的博大精深,沉淀的是历史的丰功伟绩。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全国最大一座以青铜器为主题的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有“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和“智慧之光”4个部分,共展出了1500余件珍贵文物。

常设专题展览为“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明月照琼琚——古代玉器与艺术生活展”3个为常设专题展览,其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商、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地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作的巨大贡献。

博物馆于我来说是非常神圣的地方,走完一层层台阶就像走过了历史的年轮,庄重地去赴与文物的“邀约”,近距离感受千年的伟大。在已知出土的文物中,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便是来源于何尊的铭文。于是,我去瞻仰了心心念念的国之重器——何尊,去追溯“中国”的由来。第二展厅为“周礼之邦”,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重点展现胡簋,胡簋的铭文中讲述了周厉王如何尊崇祖先、勤于政事等。其形体庞大、浑厚典雅,被誉为“簋中之王”,因其是西周第十代国君周厉王姬胡为祭祀先祖而作,亦被称为“王簋”。通过对青铜器的详细了解,仿佛为我展现出一幅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透过它们,我看见了那个历史厚重的年代,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吸附力,让人不舍离开。

最早在课本的《木兰诗》中看到“对镜帖花黄”,就在想古代女子使用的铜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直到我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铜镜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一个大类,也是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贯穿了各个历史时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将古代铜镜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展览形式别出心裁。以白色的背景将所有展品配以图文,犹如一本徐徐展开的时尚杂志。以时间为线索,对院内的古代铜镜进行全面展示,还有各个时期反映社会物质文化和生活的装饰品、日用品等文物。以铜镜为线索,引领着人们穿越历史的时空,领略到中国古代的美。有些铜镜虽已破碎,还有的已看不清镜面,历史的痕迹让它虽经沧桑,却仍挨过了深埋于地下的寂寞与孤独,在千年后遥遥与我们相见。

一盘一盏一流传,一鼎一镜一传承,我们看过这一件件文物,体会过历史车轮从我们的眼前、心上缓缓驶过,无声流淌的是古代人们的匠心智慧,声势浩大的是承载的力量与传承。昔日的繁华随着时光的潮流尽数消失在历史的舞台,只留下这些旧物供我们深思与感叹。

在博物馆,我们能看见历史,追溯过去,也能遇见未来,相约现在。科技发达的现在,让文物“活”起来,把文物合理利用起来,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央视也推出了一系列大型文化节目,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要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让我们知道我们祖先在探寻什么、想要什么,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也让我们知道他们留下的又是什么,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故事,时光远远离去,只有每一件文物告诉我们该走向何方。

历史是一个民族沉淀的共同的记忆,文物是体现历史原本样貌的见证。传承千年历史,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道出我们的文明和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