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遍中国广西的瑶族村寨,寻找5000年前古埃及女性法老的服饰遗存

 果敢123 2022-12-12 发布于山东

前言:

广西省的瑶族服饰,暗含着5000年前中国人与古埃及曾经商业国际化的历史!

文章图片1

绚烂缤纷的民族服饰,是各个不同民族展现其独特文化和历史进程的标签。

中国古代的服饰,暗藏着新石器时代华夏文明全球化的奥秘和痕迹!

服饰研究,是对新石器时代人类迁徙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缺一不可!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上图1为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279-前1213年前后埃及女性的头饰,德国柏林埃及博物馆及莎草纸文稿收藏馆藏。图2为中国雷山县西江苗族女子的盛装}

图1古埃及距今3279年前的女性头戴牛角,并在牛角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个太阳的头饰。可是,在现代的非洲大陆并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去继承古埃及女性们的独特头饰。相反,中国苗族女性们头戴牛角并在牛角中央位置设置一个太阳的头饰,却遥遥呼应着已经神秘消失了的古埃及文明!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从古埃及出发,走进中国广西省的瑶族村寨,对比研究瑶族女性头饰与古埃及女性头饰的相似性!

一:服饰,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历史记载的活化石。服饰遗存,可以反照历史!

古埃及人的服饰,在全球地区已经彻底地消亡了吗?还是,依旧存在呢?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中国南方的瑶族村寨旅行,希望能够发现5000年前古埃及女性法老们的服饰文化遗存!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上图1为藏于德国柏林博物馆的娜芙蒂蒂头像。图2为广西省南丹县里湖,素有“中国白裤瑶之乡”的瑶族妇女}

古埃及的娜芙蒂蒂女性人像,大约有距今3367年的历史了,她以石灰岩与灰泥雕塑成的彩绘人像。娜芙蒂蒂,古埃及语的词义是指“美丽的人来了”。

“美丽的人来了”,是指她并非是非洲大陆埃及的本地人,而是指她是一位外来的移民!

古埃及娜芙蒂蒂高耸的帽子与现代广西省白裤瑶族女性们头戴高耸的帽子,款式是否很相近很相似呢?

仅凭两者之间帽子款式的相近来说事,可能纯属巧合,也无法说明两者之间的文化和历史传承关系。

但是,古埃及娜芙蒂蒂帽子上浮雕的一个文字,却能提供更多的历史信息。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至于西周早期的骨针文物,与广西省各个少数民族共有“”文化历史传统的关系。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十」鐵42.1合10966賓組

{上图1为中国山顶洞人骨针,复制品。旧石器时代晚期,约5万年前-1万年前,长8.2厘米、孔径0.31-0.32厘米,原物1933年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出土,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2为甲骨文“十”字。}

北京山顶洞人的骨针文物显示在距今5万-1万年前中国是一个制衣大国,人们具有高超的裁缝和刺绣手艺。有了骨针,人们可以用鹿筋作线,穿针引线,把几块兽皮连缀起来,制作成皮衣,皮衣成为人们御寒的最好装备。

新石器时代的写实性文字甲骨文“”字,在甲骨文里写作“gǔn”字,是对一根骨针外型的素描图,词义衍生为骨针的“”字。

文章图片8

{上图为青海省出土的骨针}

青海省贵南县拉乙亥遗址,出土了目前该省发现最早的一批骨针,距今约6700年。它器身细长,尖端锐利,由针尖、针身和针柄三部分组成,其中针尖呈细长锥体形,针身是细长柱体形,针柄呈扁平柱体形,在柱体扁平面中心有锥形小孔洞,即为针眼。其原料为动物肢骨,经过截取骨料、刮磨成型、磨薄针柄、对钻针眼等工序制作而成,其中钻眼最有难度,中石器时代拉乙亥先民是怎样钻孔制作的,至今仍然是个谜。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上图1,2为商代青铜器虎和虎背上的黄鸟,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图3为黄鸟。图4为殷墟遗址的商代妇好雕塑}

《诗经,秦风,黄鸟》记载: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西周早期的国家史书《诗经,黄鸟》记载,西周早期青海省和甘肃省湟水{黄水}流域是秦族人{秦始皇祖先}居住的地方,发生在这一区域的历史归纳在“秦风”篇章里。于新石器时代至于商朝时期,这一区域居住着楚族人{止于楚}和姓“{交交黄鸟}”的虎方人,又叫作“针虎”人族群。青海出土距今6700年前的骨针,就是“针虎{维此针虎}”人族群的遗物。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是新石器时代中期丝绸之路的起点。“针虎”人族群,则是刺绣丝绸之路上的管理者{百夫“之御”}。

文章图片13

 {上图为青铜斝[jiǎ] ,商代晚期 高66.5厘米,口径30.7厘米,重20.5千克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代“针虎”人族群的首领,叫做“虎{鸮,音猇},妇好”。殷墟遗址出土具有”黄“字的青铜器铭文显示,妇好姓“黄”。《甲骨文合集》记载妇好在甘肃省的永登县居住,在此地武力讨伐羌族人。殷墟遗址妇好的墓葬里,考古出土了数不清的“虎”文物。

文章图片14

{上图为东汉时期的虎座陶灯,广西博物馆供图。}

新石器时代至于商周时期的居住在中国西北高原地区“针虎”人后裔的族群,就是西周之后开始由陕西省黎城县往南迁的广西人。

”姓,是现代广西省的第一大姓,也是黄姓唯一在国内姓氏排名第一的省份。黄姓不但在广西人口中排名第一位,而且在壮族人口中也是排名第一位的。

广西的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至今都保持着给孩童做虎头帽、虎头鞋的习俗。

现代大部分广西人所继承的“虎”文化现象,都是对商周时期“针虎”人族群历史传统的承袭。

三:古埃及娜芙蒂蒂帽子上浮雕的“”字,与中国瑶族妇女的传统刺绣。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上图1,2为娜芙蒂蒂帽子上浮雕刻画的文字“针”字,图3为丝线穿过针}

娜芙蒂蒂帽子上描绘有一个丝线穿过针眼的图案,在现代汉语里读作“针”字,在西周时期写作“鍼”字。针,是缝缀衣物的用具,也叫“引线”。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上图1为针字。2图为中国广西省贺州市的瑶族妇女在穿针引线刺绣}

古埃及娜芙蒂蒂帽子上浮雕的“十{针}”字,象形为有丝线穿过了一根骨针,读作“”字。以此显示娜芙蒂蒂是古埃及的刺绣之母,她家族和王国的主要产业是制衣。

娜芙蒂蒂帽子上的刺绣底色为色,刺绣图案为“”线条,与广西省贺州市瑶族的刺绣风格颇为相近。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上图1,2为贺州市瑶族女性服饰的刺绣色系与图案,图3为娜芙蒂蒂帽子上的刺绣图案对比}

【唐韻古音】横:胡光切,音黃。

广西省瑶族女性和娜芙蒂蒂帽子上的“横”刺绣式图案,是为了体现她们的姓氏皆为“”字,她们都是古代人物黄帝的后裔。

横田其亩。——《韩诗南山》。传:“东西曰横。”

“横”,是指地球的东西走向。在距今5000年-3360年前后,古埃及的丝绸和布帛刺绣行业从业者,皆是从中国广西省和甘肃省迁徙而来的瑶族人“针虎”族女性,其首领叫做“娜芙蒂蒂{美丽的人来了}”。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上图为西周早期的“朋白”青铜器铭文}

文章图片25

西周早期山西省绛县的“朋白”青铜器铭文的“朋”字,字首为“虍{虎}”字的造型,是为了体现出“针虎”人的族称。

“朋白”墓葬位于山西省绛县山镇横山村,其地名“横”字,是为了体现出“朋白”的姓氏为“”字。

绛县西周时期的人物“朋白”,也是现代广西省“黄”姓人士们的祖先。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上图1为娜芙蒂蒂帽子上的“绛色”图案,图2为绛县“朋白”墓葬出土的绛色帷幔遗迹,图3为广西省贺州市瑶族人的绛色染布}

山西省绛县“朋白”墓葬地名的“绛”字,在古代是指赤色和火红色。

黄色绛色,是古埃及娜芙蒂蒂和中国瑶族人服饰帽子的主要组合色系。

  1. “纁xūn”:古通“曛”,黄昏的阳光。

指嶓冢之西隈兮,马纁黄以为期。——《楚辞·屈原·思美人》

“朋白”墓葬出土绛色的帷幔遗迹,是为了体现出昏时期的阳光晚霞色系。黄昏的“黄”字,是“朋白”的姓氏。

四:古埃及娜芙蒂蒂头戴一顶中国古代木蒸桶的帽子,是用来蒸煮布帛,染色的工具。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上图1为娜芙蒂蒂的帽子。图2为中国南方人使用的木制蒸桶}

娜芙蒂蒂头戴的帽子,是中国古代一个木制蒸桶的样子。现代的埃及人不会使用木蒸桶,所以西方的考古学家们也不知道这个帽子到底是一个啥玩意。蒸桶,可以用来蒸稻米饭,也可以用来蒸煮布帛,染色。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上图1为娜芙蒂蒂头戴蒸桶式样帽子,图2,3为广西省西林县的女性在用蓝靛染布}

娜芙蒂蒂头戴蒸桶式样帽子,是古代用作染布的容器工具。在古代的中国和埃及,三蒸三染的染布工艺,叫做“”。

【爾雅·釋器】:三染,謂之纁xūn

文章图片35

【周礼·天官·染人】:夏,纁玄。

黑而有赤{赤红色,大红色}色者为玄。——《说文》

上图广西省贺州的瑶族妇女,她身穿黑色的染布衣裳,她又在作赤色的染布工作。

《周礼,天官,染人》史书记载,“夏人”的服饰色系,就是黑色和赤色相间。瑶族人,在商周时期又被别称为“夏人”{夏朝人}。中国南方地区四季天气很热,故多为“夏”。

爵弁服纁裳。——《仪礼·冠礼》

广西省瑶族人的染布衣裳,在商周时期的中国和埃及被称为“纁裳”。

五: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看古埃及的娜芙蒂蒂和中国瑶族妇女。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是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人类群体体质特征和结构的剖析,来探讨人类自身的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人种的形成及其类型特点,以及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分类等问题。

娜芙蒂蒂与现代广西省瑶族妇女的五官,是否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呢,期待着体质人类学的专家们来解答吧!

各位读者,也可以发表您自己的看法啊!

娜芙蒂蒂的雕像,是德国柏林古埃及博物馆唯一不让参观者拍照的文物。

不过,我在柏林古埃及博物馆的现场看见,在娜芙蒂蒂雕像的帽子背后,还浮雕刻画有一个中文字“不”字,我就下次再说吧!

六:中国现代的广西人,又重返非洲大陆去经商去了!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上图1为广西人在非洲加纳淘金的图片,图2为广西男人和非洲女性成婚诞下的后代,以及全家福的照片}

近10年以来,众多的中国人移民在非洲大陆经商,其中以广西人居多。很多的广西人在非洲娶妻生子,继续创造出具有华夏味道的新非洲文明!

勇敢的广西人为何会率先勇闯非洲大陆呢?是不是在广西人的血液里,暗含着祖先们曾经在古埃及从事布帛{布努瑶}和制衣业的辉煌历史基因呢?

历史,充满了讲不清的谜团!

《盘王大歌》是中国瑶族民间的诗歌总集,主要流传在南岭山脉以江华为主的瑶族居住地区。

“盘”字,在古代南方的方言里,通假搬家的“搬”字,由此可以证实,瑶族人自古以来是一个热爱不断搬家的民族!

后记:

广西瑶族女性的头饰与古埃及图坦卡蒙的头饰比较,我还在研究之中。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上图为中国瑶族博物馆展出的瑶族服装和参观者}

右边中国瑶族博物馆展出的瑶族女性服装和头饰,太眼熟了!

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一个古埃及的法老。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上图1为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图2为广西省的瑶族妇女头饰}

广西瑶族女性的头饰上除了没有一条蛇之外,其外观跟图坦卡蒙的头饰好相似啊!

为何会有一些相似呢?我还需要再深入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