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之痛

 置身于宁静 2022-12-12 发布于浙江

  策划人语:

  “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作为俄国19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向世界文学画廊提供了个性鲜明、发人深省的经典形象,从《穷人》中的地主贝科夫,到《双重人格》中的小公务员高略德金,再到《罪与罚》中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在尝试从“小人物”视角出发,去探索复杂的人性,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良心之痛来告诫人们,要关注精神世界,倡导精神生活,而这在当下更能引人深思。在陀思妥耶夫斯基200周年诞辰,我们与读者一道走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世界……

  2021年11月11日是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200周年诞辰的纪念日。鉴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俄罗斯和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早在2016年8月24日,普京就签署了关于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200周年诞辰的总统令,成立了筹备庆祝活动的组织委员会,确保制定和批准筹备庆祝活动的主要计划。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文坛19世纪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他是比肩托尔斯泰的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学界有这样的评价:“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鲁迅将他视为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

  国际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会(以下简称“陀学会”)成立于1971年,最初设在德国,至今已经有50年了,由一些热爱陀氏的哲学家和文学研究者一同创办。陀学会始终遵循着哲学与文学的对话,历任陀学会主席既有做哲学研究的,也有做文学研究的。国际陀学会对于欧美陀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发现并推出了一批批研究著作,凝聚了陀氏研究者。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11月11日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医生家庭,在家庭七个孩子中他排名老二。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圣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圣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广泛阅读了莎士比亚、帕斯卡尔、维克多·雨果等人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上他考试成绩优秀。184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中尉,并于1843年毕业留校,在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同年,他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翻译成俄文,但遗憾的是没有人关注他。于是在1844年退伍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45年写出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穷人》。别林斯基称他为“俄罗斯文学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24岁就成了俄罗斯文学界的名人。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圣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由于他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1849年4月被捕,并被判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癫痫症发作得也愈发频繁。185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获得释放,但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1858年他升为少尉,从此有了自己的时间得以思考与写作。这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的转折,他开始笃信宗教和反省自己。正是在西伯利亚期间,他遇到了日后的妻子玛丽娅·德米特里耶夫娜·伊萨耶娃。

 

  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第二年就发表了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186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次出国访问了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和英国。1863年8月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二次出国到了巴黎,这些经历反映在了小说《赌徒》《白痴》等作品中,直到1863年10月他才回到了俄罗斯。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他为此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868年他完成了《白痴》,1872年完成了《群魔》。1873年他开始创办《作家日记》期刊,备受欢迎。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越来越受欢迎。1877年他被选为科学院通讯院士。1880年他发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他后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1881年1月28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准备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时,笔筒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时用力过大导致血管破裂。下午,他向孩子们告别。晚上,就去世了。1881年1月31日在大批民众聚集的情况下,为这位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被称为文学史和心理史上对人类心理最了解的人举行了葬礼。他被安葬在圣彼得堡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

  “俄罗斯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张百春教授在翻译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理念》时写道: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首次在《时间》杂志中提出了“俄罗斯理念”,之后索洛维约夫接过了这个话题。在白银时代由别尔嘉耶夫在1946年的法国巴黎出版了《俄罗斯理念》。

  别尔嘉耶夫首次把“俄罗斯理念”与“俄罗斯思想”直接关联起来,这个做法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他提出,“俄罗斯理念”是造物主关于俄罗斯的一个构想或意图,它是永恒不变的,而且只能用单数,因为造物主不可能赋予俄罗斯两个或多个理念。至于什么是俄罗斯理念,只有造物主自己知道,人们只能去猜测,这些猜测的结果就是“俄罗斯思想”。尽管在《俄罗斯理念》的副标题里,别尔嘉耶夫用的“思想”是单数,但是,他在这本书里呈现了大量的 “俄罗斯思想”,这些思想都不是永恒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甚至可能是相互对立的、矛盾的。毫无疑问,没有一个人对俄罗斯理念的猜测是正确的。同样毫无疑问的是,俄罗斯人永远也不会停止对自己民族理念的猜测。正是这些猜测及其结果构成了俄罗斯思想丰富的历史,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理念》里呈现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俄罗斯的思想家们看来,伟大的俄罗斯民族必然有伟大的理念,它就隐藏在俄罗斯文化的各个领域,猜测俄罗斯理念是他们共同的使命。

  “幻想与思想”的精神世界

  陀思妥耶夫斯基比世界上任何一位作家都青睐于描写精神病患者。根据陀学家弗·费·奇斯的说法,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一百多个角色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物患有精神疾病。如此高的比例不曾出现在其他任何作家的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是如何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触动了自己的幻想与思想,则是构成其文学世界最重要的元素。幻想与思想,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世界中人物思想活动的主要形式。幻想的起源是思想,两者互相联系又相互对立。幻想是虚幻的想象,而思想则基于实际,是对现实的反映。幻想与现实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以文学的形式将幻想转变为现实,跨越了这道鸿沟。在《双重人格》这一中篇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次将创作的焦点集中在分析幻想与思想,以此奠定了之后其他长篇小说的创作基础。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被称为 “神经冲动的集合体”,他的小说也通常被称为“疯子的长廊”。由于他能够无比生动精确地刻画人物形象,他的作品常为精神病学家和犯罪学家提供了许多灵感。弗洛伊德则认为,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就没有心理分析学。更重要的是,这种对人性的非理性深刻剖析影响着这位伟大的作家如何模拟人类真实的心理活动,如何向人们展现自己幻想与思想的境界。幻想与思想始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要将幻想家转变为一个思想家,首先需要经受住精神上地狱般的考验(例如中篇小说《女房东》),然后是将幻想付诸实践。这也体现在了他之后的小说中,其中《双重人格》第一次展现了作家的这种思想,而批评家对它批判也只是稍微推迟了作家塑造思想家形象的进度。

  幻想者产生幻想是被动的行为,而思想者则能主动地将行为付诸实践。186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关于大学的问题》一文中写道:“我们都是这样的幻想家。因为想法没能付诸实践,才不得不成了一名幻想家。”在《圣彼得堡编年史》中他这么解释:“……人有那么一种性格,他们会十分渴求某种事业、生活与现实,但这种渴求又十分的脆弱、温柔,于是所谓的幻想便慢慢产生了,人最终也不再是人了,而是某种中等生物——幻想家。”

  尽管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因为塑造了“幻想家”的形象而闻名于世,但在《荒唐人的梦》一书中,他将主角塑造成了一个“思想家”而非“幻想家”。“思想”这一词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共出现了1436次,在他所使用的上千个最频繁的词中排第432位。

  在探索幻想转变为思想的道路上,《双重人格》这部中篇小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其实塑造了一个真正的思想家的形象。尽管《双重人格》中的主人公形象“思想家”的类型似乎也存在着争议。但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多次指出的那样,《穷人》与《双重人格》这两部作品间最主要的区别是:在《穷人》中主角是消极的苦难者形象,而《双重人格》的主人公戈利亚德金则是第一个追求现实的人物,而不是单纯停留在自己的幻想中。

  幻想与思想是互相联系的,也是相互对立的。思想产生于幻想,幻想又赋予思想全新的性质,将其从思维转变为行动。但是,这种由抽象到具体的质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幻想与现实间的差距是如何被消除的呢?达到这个目的的关键就在于“精神失常”。精神失常是持久自发性精神活动异常的一类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

  而这一特点第一次出现在《双重人格》中,尽管是以一种特殊的、怪诞的比喻形式出现。事实上,由精神失常引起“双重人格”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医生亚诺夫斯基曾证实,他在《双重人格》一书出版不久后就认识了作家。医生回忆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那些年对“关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和头骨的变化”这类专门的医学文献颇感兴趣,而“当时使用的仍是哈里医生的系统”。正如精神病学家一再指出的那样,这种反映在《双重人格》中的兴趣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能够非常准确地再现心灵受到冲击时的一些表现。

  思想,是一个既积极又危险的东西。如果说幻想是无法触及的愿望,仅由想象与想象的幸福创造而成,注定是无法实现的,那么思想则是客观的事物、现象及行为的原型,它本身就包含着向现实转变的可能性。思想的危险性在于,只要你认可了自己的幻想,那么由这个幻想转变的思想也是正确的。有人声称幻想是现实且客观的,但事实却正好相反。幻想是无害的,因为它不具有现实性,但思想实际上是现实可行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希望思想能取代幻想,他遵循心理学的规律,向我们展示了双重人格的出现使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又导致了人做出怎样的行为。与幻想家不同,思想家的一个特征是他们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以道德的眼光进行分析。

  结语

  陀思妥耶夫斯基留给后辈的遗产,不仅仅是他横跨文学、宗教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写作能力,而是向读者展现了人类内心世界非理性的一面,这就是人类永远不会磨灭的欲望,但这就是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精神世界分析领域的前辈。他擅长用潜意识来分析那些复杂的精神疾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也被称为“伟大的心理小说”,它们处理的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等问题,不受特定时间的限制,至今仍回荡在我们时代的上空。

  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意味着理解人的内心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复杂性。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提倡的道德宽恕与包容,恰是我们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精神生活。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无论困境如何,都得回归到人本原的样子。人的良心只有在痛的时候,才是健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通过自己的良心之痛来告诫人类:关注精神世界,倡导精神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