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
2022-12-13 | 阅:  转:  |  分享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铱合金制成,科学家发现其质量有极微小变化,2019年5月20日,服役129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量来定义千克,以提高千克定义的精确性,下列关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铂铱原子不做热运动,不具有内能

B.用铂依合金制作的原因之一是其耐磨损

C.保存在双层玻璃钟罩内有助于防氧化、防腐蚀

D.质量变化过程中,所含铂铱合金的多少发生变化

2.(3分)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

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

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3.(3分)如图是壁挂式拿起即亮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手电筒插入基座不亮,拔离即亮,塑料片起到了开关的作用。该手电筒的工作电路图是(  )



A.

B.

C.

D.

4.(3分)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强相等

B.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D.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26题5分,27、30题各7分,18、19题各8分,共35分)

5.(4分)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兴趣小组归纳“根据ρ=,运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回答:

方法 实验器材 操作过程 思维过程 数据处理 适用范围 一 弹簧测力计

烧杯

水 ∵m=V物=V浮=

∴ρ物=== (1)ρ物=   

千克/米3 ρ物>ρ浮 二 量筒

细铁丝

水 ……

(2)ρ物=   

(用V1、V2、V3、ρ水表示) …… ρ物<ρ浮 6.(4分)小金制作了一个利用电压表测物体重力的小作品,它能在电压表盘上读出所放物体重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当秤盘不放任何重物时,滑片P恰好处于a点。闭合开关,当秤盘上所放钩码个数增多时,电压表示数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一段时间后,在秤盘放2牛重的钩码时,表盘读数比2牛大,换不同重的钩码反复试验,每次读数都不同且大于钩码的重力。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   引起的(填字母)。

A.R1短路 B.R1断路 C.R2短路 D.R2断路



7.(8分)利用如图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依次将阻值为5欧、10欧、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1 2 3 电阻R(欧) 5 10 20 电流I(安) 0.4 0.2 0.1 请回答:

(1)完成第一组实验,断开开关,拆下5欧的电阻,改接10欧的电阻。继续操作有以下四步: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   ;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   ;

(3)依据表中数据作出了下列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4)要完成本次实验,电源最多只能将   节干电池串联。



8.(8分)如图是一款用锂电池供电的平衡台灯,悬挂在中间的木质小球是它的“开关”使用时只需要将上下两个小球靠近,小球就相互吸引,灯管发光。以下为平衡台灯参数:

额定电压:5伏

额定功率:5瓦

光源类型:LED

锂电池输出电压:5伏

锂电池容量:4800毫安时

(注:以4800毫安的电流放电能工作1小时)

(1)若A球内置的磁体下端为N极,则B球内置磁体上端为   极;

(2)求平衡台灯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

(3)给该台灯充电时,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为5伏、电流2安,充电效率为80%,则为用完电的台灯充满电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9.(8分)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新国家标准,小金买了一辆按新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如图),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已知小金质量为60千克,假定电动自行车在水平骑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终为总重的0.08倍。

项目 参数 最高车速(千来/小时) 25 整车质量(千克) 40 电动自行车最大功率(瓦) 400 (1)车轮上刻花纹的目的是   ;

(2)小金在水平地面骑行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50厘米2,则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帕?

(3)小金在水平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10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4)若小金骑行过程中电动车以最大功率输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为多少?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铱合金制成,科学家发现其质量有极微小变化,2019年5月20日,服役129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量来定义千克,以提高千克定义的精确性,下列关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铂铱原子不做热运动,不具有内能

B.用铂依合金制作的原因之一是其耐磨损

C.保存在双层玻璃钟罩内有助于防氧化、防腐蚀

D.质量变化过程中,所含铂铱合金的多少发生变化

【分析】(1)分子永不信息地运动,任何物体的内能都不为零;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铂依合金耐磨损;

(3)双层玻璃钟罩有助与空气分离;

(4)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

【解答】解:

A、分子永不信息地运动,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

B、由于铂依合金耐磨损,则用铂依合金制作,故B正确;

C、在双层玻璃钟罩内能与空气分离,有助于防氧化、防腐蚀,故C正确;

D、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质量变化过程中,所含铂铱合金的多少就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

2.(3分)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

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

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分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4)一般情况下,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

【解答】解:

AB、太阳发出的光从空气照射到定日镜面上时会发生反射,但没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不会发生折射,故A正确,B错误;

C、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经过定日镜后光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

D、一般情况下,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所以光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通过塔式光热电站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几种光现象,并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3.(3分)如图是壁挂式拿起即亮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手电筒插入基座不亮,拔离即亮,塑料片起到了开关的作用。该手电筒的工作电路图是(  )



A.

B.

C.

D.

【分析】手电筒电路为基本电路,即用导线将电源、开关以及灯泡顺次连接起来即可。

【解答】解:由实物图知,手电筒是利用两节干电池串联为一个小灯泡提供电能,其中外壳相当于导线,已知塑料片起到开关的作用,位于两节干电池之间。所以电路图是干电池与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并且开关位于两节干电池之间。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路图与实物图的互化,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

4.(3分)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强相等

B.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D.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一对平衡力必须同时符合四个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必须同时符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固体压强的大小公式:p=。

【解答】解:

BD、在挤压两核桃的过程中,甲对乙有力的作用,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所以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且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D错误;

A、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二力的大小相等,受力面积相等,根据p=可知,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强相等,故A正确;

C、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都属于弹力,两核桃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乙核桃发生的形变没有甲明显(即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故C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26题5分,27、30题各7分,18、19题各8分,共35分)

5.(4分)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兴趣小组归纳“根据ρ=,运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回答:

方法 实验器材 操作过程 思维过程 数据处理 适用范围 一 弹簧测力计

烧杯

水 ∵m=V物=V浮=

∴ρ物=== (1)ρ物= 3×103 

千克/米3 ρ物>ρ浮 二 量筒

细铁丝

水 ……

(2)ρ物=  

(用V1、V2、V3、ρ水表示) …… ρ物<ρ浮 【分析】(1)利用G=mg算出物体的质量,根据称量法F浮=G﹣F算出浮力,利用F浮=ρ液gV排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算出密度;

(2)利用漂浮条件F浮=G=ρ液gV排算出物体的质量,利用排开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

【解答】解:(一)根据G=mg知,

物体的质量:m===0.9kg,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G﹣F=9N﹣6N=3N,

根据F浮=ρ液gV排知,

物体的体积:V物=V浮===3×10﹣4m3,

物体的密度ρ物===3×103kg/m3。

(二)因为物体漂浮在水中,

所以G=F浮=G排=ρ水(V2﹣V1),

所以m物=m排=ρ水(V2﹣V1),

物体的体积:V物=V3﹣V1,

物体的密度:ρ物==。

故答案为:(一)3×103;(二)。

【点评】本题考查了没有量筒和天平测量物体密度的两种特殊的方法,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6.(4分)小金制作了一个利用电压表测物体重力的小作品,它能在电压表盘上读出所放物体重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当秤盘不放任何重物时,滑片P恰好处于a点。闭合开关,当秤盘上所放钩码个数增多时,电压表示数将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一段时间后,在秤盘放2牛重的钩码时,表盘读数比2牛大,换不同重的钩码反复试验,每次读数都不同且大于钩码的重力。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 A 引起的(填字母)。

A.R1短路 B.R1断路 C.R2短路 D.R2断路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滑片上面部分电阻丝aP两端的电压,根据拉力的变化可知滑片移动的方向,进一步判断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2)由电路图可知,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滑片上面部分电阻丝aP两端的电压,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变大,说明电路中电流变大,据此分析电路故障。

【解答】解:

(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滑片上面部分电阻丝aP两端的电压;

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可看作开路,所以变阻器R2始终以最大阻值接入电路,则滑片移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

当秤盘上所放钩码个数增多时,滑片向下移,电阻丝aP的电阻增大,但是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根据U=IR可知,电阻丝aP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2)由题知,一段时间后,电压表表盘的读数比标注的值要大,且换不同重的钩码反复试验,每次读数都不同;因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有示数(且物重不同时电压表示数不同),说明电路是通路,所以电阻R1和电阻R2不可能断路,故BD错误;

电压表测滑片上面部分电阻丝aP两端的电压,在秤盘放2牛重的钩码时,表盘读数比2牛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U=IR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说明电路的电阻变小,因此R1或R2出现短路,如果R2短路,根据U=IR可知电压表示数为0,不符合题意,所以故障只能是R1短路,故A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1)增大;(2)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属于电学常考题型。

7.(8分)利用如图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依次将阻值为5欧、10欧、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1 2 3 电阻R(欧) 5 10 20 电流I(安) 0.4 0.2 0.1 请回答:

(1)完成第一组实验,断开开关,拆下5欧的电阻,改接10欧的电阻。继续操作有以下四步: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 ②①④③ ;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 电压表示数为2V ;

(3)依据表中数据作出了下列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B ;



(4)要完成本次实验,电源最多只能将 4 节干电池串联。



【分析】(1)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继续操作的步骤: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记录电流表示数;

(2)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由表中数据,根据欧姆欧姆定律求出这个电压,据此分析;

(3)由表中数据知,电阻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倍,即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据此分析;

(4)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为2V不变,当定值电阻最大为20Ω时,对应的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不超过50Ω,由压原理和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回答。

【解答】解:(1)改接10欧的电阻。继续操作的步骤: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记录电流表示数;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 ②①④③;

(2)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由表中数据知,这个电压为:

U=IR=0.4A×5Ω=2V,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电压表示数为2V;

(3)由表中数据知,电阻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倍,即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A正确,D错误;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即电流与电阻的倒数成正比,B正确,C错误。故选AB;

(4)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为2V不变,当定值电阻最大为20Ω时,对应的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不超过50Ω,由压原理,变阻器的电压不超过×2V=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要完成本次实验,电源最多为:2V+5V=7V,因1节只干电池为1.5V,故电源最多只能将4节干电池串联能将4节干电池串联。

故答案为:(1)②①④③;(2)电压表示数为2V;(3)AB;(4)4。

【点评】本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考查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和对器材的要求。

8.(8分)如图是一款用锂电池供电的平衡台灯,悬挂在中间的木质小球是它的“开关”使用时只需要将上下两个小球靠近,小球就相互吸引,灯管发光。以下为平衡台灯参数:

额定电压:5伏

额定功率:5瓦

光源类型:LED

锂电池输出电压:5伏

锂电池容量:4800毫安时

(注:以4800毫安的电流放电能工作1小时)

(1)若A球内置的磁体下端为N极,则B球内置磁体上端为 S 极;

(2)求平衡台灯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

(3)给该台灯充电时,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为5伏、电流2安,充电效率为80%,则为用完电的台灯充满电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1)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回答;

(2)已知灯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为,根据P=UI求平衡台灯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

(3)W=UIt=UQ求出给该台灯充电时获得输出电能:

η=得出W输入;根据W=UIt求出用完电的台灯充满电至少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开关”使用时只需要将上下两个小球靠近,小球就相互吸引,灯管发光,若A球内置的磁体下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则B球内置磁体上端为S极;

(2)额定功率为:P=5W,额定电压为:U=5V,

平衡台灯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

I===1A;

(3)给该台灯充电时,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为5伏、电流2安,输出电能为:

W=UIt=5V×4.8A×3600s=86400J;

η=,故W输入===108000J;

用完电的台灯充满电至少需要时间:

t===10800s=3h。

答:(1)S;

(2)平衡台灯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A;

(3)为用完电的台灯充满电至少需要3h。

【点评】本题考查电功、电功率和效率公式的运用及磁极的相互作用。

9.(8分)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新国家标准,小金买了一辆按新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如图),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已知小金质量为60千克,假定电动自行车在水平骑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终为总重的0.08倍。

项目 参数 最高车速(千来/小时) 25 整车质量(千克) 40 电动自行车最大功率(瓦) 400 (1)车轮上刻花纹的目的是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

(2)小金在水平地面骑行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50厘米2,则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帕?

(3)小金在水平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10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4)若小金骑行过程中电动车以最大功率输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为多少?



【分析】(1)根据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分析;

(2)利用G=mg求出总重力,此时重力即为压力,然后利用p=即可求出地面受到的压强;

(3)电动车在水平的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据F=f=0.08G=0.08mg求出电动车受到的牵引力,根据W=Fs算出克服阻力做的功;

(4)根据P===Fv算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

【解答】解:(1)车轮上刻花纹,能增大接触面的粗糙度,可以增大摩擦;

(2)电动自行车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

F=G总=(m车+m人)g=(40kg+60kg)×10N/kg=1000N,

受力面积:

S=50cm2=0.005m2,

电动自行车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

p===2×105Pa;

(3)因电动车在水平的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电动车受到的牵引力:

F′=f=0.08G=0.08×1000N=80N,

匀速行驶10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W=F′s=80N×10×103m=8×105J;

(4)根据P===Fv知,

匀速行驶时的车速:v===5m/s。

答:(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小金在水平地面骑行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50厘米2,则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2×105Pa;

(3)小金在水平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10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8×105J的功;

(4)若小金骑行过程中电动车以最大功率输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为5m/s。

【点评】本题是一道力学的综合应用题,解决的是有关电动自行车的相关问题,有意义,能从基本参数表中得出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是本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启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