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肖邦故园》自用)
2022-12-13 | 阅:  转:  |  分享 
  
《肖邦故园》



教学目标:探究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借助于肖邦的音乐与课文的文本的结合来认识肖邦。

课前播放钢琴曲《波兰舞曲》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音乐的出现实耳朵的幸运。刚才大家听到的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的曲子《波兰舞曲》,我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领略了宁静的波兰平原。可是大家知道吗?肖邦作这支曲子时只有7岁。

正如拜伦之于英国、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肖邦也是波兰民族伟大的儿子,他的一生不到40岁,却以音乐为大炮永远捍卫着波兰的尊严。今天让我们随着雅—伊瓦什凯维奇的笔触,凭吊波兰的圣地——肖邦故园,走近肖邦,聆听肖邦。(出示课题)

二、认识肖邦

这是一位踱步在黑白键上的钢琴诗人,丰子恺曾戏说“Chopin”一词的发音本身就带有优美的韵律(单击页面中的Chopin一词,可以听到肖邦名字的英文发音)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2000年深圳18岁的李云迪获得了空缺15年的肖邦金奖和波兰舞曲最佳表演奖,成为这一国际最高规格赛事70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第一个获奖的华人。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两张肖邦的画像。)

三、肖邦故园

问:1.真正的肖邦故园是什么样子的?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请阅读课文1-3段回答)

“简朴”“清寒”“简陋” 等

2.伊瓦什凯维奇为什么要花如此之多的笔墨来写这个贵族庄园呢?为什么?

⑴用这种衰亡折射历史的变迁,插入波兰的历史,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⑵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劳苦大众,这为肖邦一生能创作一系列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⑶通过对比突出肖邦音乐的伟大。虚写它过去的繁华来衬托后来的荒凉寂寥,再写因为肖邦的存在使这荒凉的小屋成为民族的圣地,有波澜。



文章描写的肖邦故园的实景,有童话色彩,有浪漫气息,它确实很小,但它现在的地位非同寻常。……

音乐因“故园”而不朽,这里的“故园”已不再是实在的故园,它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故居”也不再是具体的小屋,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一个音乐拓荒者的桥头堡。



肖邦对故园的爱是停不了的爱,是无尽的爱。

1、在此出生:怀有无限眷恋,常探望故里

2、青春年少:总爱坐在河边,坐在树下

3、去巴黎之前的几个星期:专程告别

4、1848年国外来信 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眼前浮现出了故乡的景色

5、临终前:最后一组玛祖卡舞曲出自故里,和这片土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肖邦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的象征。

我们可以看到肖邦从未停止过对思念故国的思念,即使远离故土。他的思绪始终被热那佐瓦沃拉故园的树林和小屋所牵引。乡愁已不是一种情绪,而成为他精神在别处的一种象征;波兰与其说是他念念不忘的故土,不如说是他内心深处为自己建立的一个精神家园。

(三)肖邦音乐的影响

播放降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

人们为什么会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拜肖邦故园这座圣地?

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人们从小屋及肖邦音乐中获得了精神力量。

师补充:这首乐曲具有强烈的战斗力,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在纳粹占领华沙前的一刻,华沙电台最后播放的就是此曲,它激励波兰人民在内心深处坚信“波兰不会亡”。

教师总结:肖邦的艺术中有波兰人民的心灵的各种各样的表现。但无论是欢快的乡村音乐,还是宏伟的史诗篇章,我们都可以听到一颗丹心的跳动,感受到一种坚定的力量。

五、故园与音乐

师:我们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沿着作者的笔触更加细致地来游览一下这意义非凡的故园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找那些描写四季景色的段落。

明确:第7节、第21、22、23、24小节。

师:这里作者从春、夏、秋、冬四季的角度描绘了故园美景。在这前面有这么一句话——“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由此我们可以领略故园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肖邦的音乐之间联系密切。

(完成幻灯中的表格)

(1)春天的肖邦故园和什么样的肖邦音乐“般配”? (让学生在音乐中诵读这一节课文,并找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教师播放音乐按钮)

我们现在所听到的F大调前奏曲就是这样的一首故园之春般的温柔而又轻盈的曲子。

春天的肖邦洋溢着青春,快乐而充满柔情。作者特地在园中选取了娇嫩的色彩(嫩黄与粉红)来表现温柔的曲子与轻盈的速奏。

(2) 看一看下面一节中的故园又体现了怎样的肖邦音乐呢?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选择了故园中的哪些景物来让我们回忆起肖邦最成熟的作品的。学生朗读课文并找出文中描写的内容以及与之对应的肖邦的成熟的作品。

在对故园的描写过程中,作者调动了视觉、嗅觉以及听觉(树叶在树梢的簌簌的声响),它们体现了肖邦音乐中那种高贵、自然和平和。在这里,我分别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了肖邦的三首乐曲:《船歌》、《f小调叙事曲》和《降B大调前奏曲》。单击页面上的小喇叭可以播放音乐,再次单击小喇叭可以停止播放。

(3)秋天,作者说“别有一番风味”。那么请大家看一下课文中关于秋天的描写部分,请注意尤其在情感的表述方面与春夏两季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提到了不少内容,让学生归纳后总结,这里,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么多秋的景物中,究竟哪一样招来了作者的思绪?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思绪?”干枯的落叶踩在脚下的沙沙声让我们理解了肖邦的“深沉的郁闷”,想起了“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

在这里,树叶是干枯的落叶,发出的是沙沙声。如果说上一节中夏和故园中的树叶的“簌簌的声响”是生的叶的歌的话,这里的沙沙声则是死的叶的叹息。

在这一节中,作为背景音乐的就是文中提及的忧伤的奏鸣曲(《降b小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又称“葬礼进行曲”。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为什么这里的秋天却是这样的一个悲秋?1849年10月17日,还不到四十岁的天才――肖邦,逝世于巴黎。四十岁,通常是一个人成熟且最具创造力的时候,然而在人生的这个金色的季节肖邦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因此这是一个我们和天才永别的季节。

(4)文章写到这里,这四季已经不仅仅是故园的四季了,更是肖邦“生命的四季”。在秋季,肖邦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他将一个怎样的冬天留给了世人呢?

在肖邦的《降A大调前奏曲》的伴奏下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四个小节(第24~27节)。提示学生注意文中的“没有”与“有”。冬天的肖邦之家“四野茫茫,白雪覆盖”。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这一部分中的“没有”与“有”。

提问:肖邦在生命的秋季就已经结束,为什么这里作者说“他还在这里”?

明确:这里的他指的是肖邦的灵魂(德居斯太因侯爵所说的“您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肖邦的音乐就是肖邦的灵魂,它是永存的。

在音乐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善无瑕的肖邦,一个无比纯净的灵魂,在与这个纯洁的人“促膝谈心”时,我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

师:在这一部分中,对景物的描写与前三季有明显的不同,请学生去寻找。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没有提到任何一首肖邦的曲子。然而作者却说肖邦的“音乐长存”。也就是说,在冬季的肖邦故园中,我们将会在心中听到肖邦的所有的音乐,抑或肖邦的任何的乐曲。

在肖邦的故园中,无处不洋溢着肖邦的音乐;在肖邦的音乐中,无处不眷恋着自己的家园。下面我们来“与肖邦促膝谈心”。(有时间的话播放三支曲子)

师小结:这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春、夏、秋、冬的四季美景。抓住景色和音乐的共同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者对照起来,赋予风景以精神,赋予音乐以形象,用雅致的语言展现音乐之美。

师:除此以外还有没有段落介绍到故园美景的呢?(可要可不要)

部分学生补充:前面第7小节也有写到的。

师:那么肖邦故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生:“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是何等持久、深沉!”

(教师板书:朴素、淡雅、持久、深沉)

总结:

故园和祖国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是肖邦音乐创作的源头活水,是肖邦音乐的生命之源。

肖邦用音乐表现了乡音、乡愁和爱国情感,表达着自己灵魂深处对故园的爱与眷恋。

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是激励肖邦创作的原动力。这种爱使得他的作品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玉环中学2015级必修一







1 / 5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