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霞客故居,缅怀一代奇人(下)

 阿榧榧香 2022-12-13 发布于江苏
★旅游地点:江阴徐霞客故居
说到《徐霞客游记》,还要提到徐霞客的一个私生子李寄。李寄的生母周氏原来是徐霞客的侍妾,怀孕后徐家把周氏嫁到了李家。明明是徐家子,却只能姓李,李寄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估计挺郁闷的。

不过在徐霞客的儿子中,李寄是最肖似徐霞客的,也是一位富有文名著称乡里的饱学之士。徐霞客一共有四个儿子,以李寄成就最大,声名最盛。《徐霞客游记》在明末清初的战火中几乎散失殆尽,李寄年迈时多方寻访,听说宜兴曹骏甫在四十年前曾经手抄过游记的全集,连忙赶到宜兴,现在游记中的《滇游日记》前三篇,还是李寄补入的。

虽说生长在李家,但血液亲情还是断不了的,李寄应该对父亲挺崇拜吧。故居里还陈列着一些矿物标本,例如云母、钟乳石、黑钨矿、黄石等,这些矿石在今天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在徐霞客的时候却还是十分陌生的矿石。

木徐友谊厅里有一株罗汉松,树杆粗壮,新叶繁茂,蜷曲多姿。树高六点五米,杆围二点一五米,两人可以合抱。这株罗汉松是徐父从京城带回来的盆景,当时估计挺小的。

徐母鼓励儿子寄情山水,献身科学事业,徐霞客把它移栽到了庭院。这棵罗汉松已经有四百五十余岁的高寿,当年的兵燹好在并没有把它给毁了。徐霞客遍游山水的行为,在当年的乡邻看来是“不务正业”。如果没有徐母的鼓励,可能徐霞客就只能规规矩矩地去参加科举考试了。

所谓的木徐友谊,倒并不只是徐霞客与这棵罗汉松的友谊,而是徐霞客与丽江木增的友谊。为了考察长江源头,徐霞客进行了为时三十多年的探索,一六三六年九月游西南,一六三九年进入丽江,受到了丽江知府、纳西族首领木增的热情款待。

徐霞客病重的时候,“双足俱废”,木增派了八名纳西族族人行走一百五十多天,把徐公抬到了湖北黄冈,让他乘舟返乡。二零一五年,徐霞客故居文保所和丽江木府博物院缔结友好单位,续写了木公与徐公的友谊。

第三进“霞客之路”展览了徐力的山水绘本四十余幅,这是中国最早也是最系统地用画笔进行全篇表现徐霞客游记的作品,这些画作都是游记里提及的地名,是徐霞客当年用脚走过的名山大川。虎跳峡、元谋土林、蝴蝶泉、梅里雪山、桂林……

一个个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当时却是未开发的处女地,真正的“养在深闺无人识”。其实我国的很多著名酒后景点,都得益于徐霞客游记的记述,例如黄山和五岳、黄果树、雁荡山等,直到如今景区还以徐霞客的名字命名道路,景区也常能见到徐霞客的雕像。

崇礼堂是徐霞客先祖当年会见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陈设大方简洁,中间是一幅山水画,两侧一副对联,柱子上还有一副。两只落地的青花瓷花瓶,中间是一张方桌,两张椅子,长台上摆放着一块山水盆景。

堂内还展示了徐霞客的生平年表和梧塍徐氏的宗谱图,徐氏真是一个大家族,虽然人丁还算得上兴旺,不过最出名的倒并不是那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的家人,而是这位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的游圣。

卧室的布置也很简单,是比较常见的江南民居式样,房间的空间还算是比较大的。一床一柜几张椅子,还有一个衣帽架子和几只箱笼。

后门的砖雕很精美,虽说比不上苏州的砖雕,但在江阴也是不多见的。只是门额上的那四个字太古雅,我们都没认出来刻的是什么。

书房不大,光线看着不是太好的样子,里面有一尊蜡像,架上有书山,但并不是古籍,而是后来印刷的书籍。

纺织房里是一组“游子见慈母”的雕塑,表现了徐霞客远游归来去看望慈母的场景。可以说,徐母的支持,是徐霞客能够畅游天下的最大保障,每次徐霞客归家都来不及卸下行囊,就直接去看望母亲,把沿途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所见所闻都讲给母亲听,并把带回来的各种特色小吃、奇花异草和嶙峋怪石献给母亲,可见母子之间的感情之深。

事实上,儿行千里母担忧,大约母亲在家里时时牵挂着远行的儿子。但是为了儿子的事业,母亲深明大义地支持与鼓励。

院子里还有一口井,里面的水居然还挺满,现在应该仍可使用。这口井看起来也是有些年头的,井圈都有绳索磨损的痕迹。

自驾游:江阴徐霞客故居
11月初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