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阳了”。

 凡心素简 2022-12-13 发布于河南

01


“我阳了”,大概是这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了。

全面放开后,病毒开始广泛传播,周围很多朋友陆续中招。

而我,一直格外注意,小心防范。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单位和家两点一线,没去过其他任何地方。

单位餐厅我都不敢去,中午躲在办公室煮面吃。

周末更是一直宅在家里,楼都没下。

早上去做了核酸,结果显示是阴性。

可昨晚十一点,我得知单位同事确诊阳性。

我昨天下午和他同时空相处过半小时,按照病毒的传染概率,我肯定在劫难逃。

整个人立马变得不好了。

02

其实这几天,身边也有一些朋友确诊。

南阳的闺蜜说,她在给学生培训时,被发烧的学生感染。

快速发烧,三个小时后退烧,然后就没有什么反应了。

还有一个朋友,在聚餐时被感染。朋友说确诊时,他还没有反应。

隔了一天,忽然开始发烧,烧到39度多,感觉骨头都是疼的,真的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

这个朋友平时很喜欢锻炼,身体一向都不错。

所以,他的事情让我明白,即便你身体好,也可能会被感染。

因为敌人在暗我们在明,看不见的病毒无处不在。

朋友烧了三天,开始慢慢好转。

这期间,他吃的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氨加黄敏、还有布洛芬。

家人在社区门诊帮他买了配置好的西药还有熬制的中药,效果好像还不错。

他家人陆续出现症状,老人孩子无一幸免。

孩子身体好,难受了几天就又活蹦乱跳了。

老人年龄大,症状明显重一些。

这个朋友康复后,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有战胜病毒的成就感,也有对家人的愧疚感,毕竟自己把病毒带给了家人。

还有点奇怪,为什么接触的人有的阳了,有的却好好的。

03

今天,北京的闺蜜也发烧了,吃了药烧很快退了。

目前,只是有点咳嗽。

她心态很好,并没有把生病当成洪水猛兽,也觉得或许只是普通感冒。

让她揪心的是在南阳的小侄子也感染了,持续高烧不退。

孩子才两岁多,烧的可怜兮兮的。

爸爸妈妈还都不在身边,只有爷爷奶奶在帮忙照顾,难过的不知所措。

许昌一个朋友晚上也有发烧症状,测了抗原,也没测出来。

但他目前感觉身体酸痛,和新冠的症状很像。

最近很多人都在购买抗原,有事没事都在家自己测。

可抗原的结果真的不一定准确。

昨晚,我告诉同事他的核酸结果是阳性,他根本就不信,自己在家做了抗原,抗原结果是阴性。

我于是发了篇文章给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作出解答,根据奥密克戎的潜伏期估算抗原自测一般感染2-3天后才能测出来,部分感染者,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可能要5天甚至更长时间。

所以,不要再去抢抗原了,因为真的没什么用。

04

目前的形势,我们没有办法做到万无一失,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

比如尽量少出门,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聚餐,时刻佩戴口罩。

专家都在讲,第一波感染患者病症都会比较重,尽量避开第一波感染。

等到病毒传到五六轮,毒性就越来越弱了。

所以我们尚且还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想要出去蹦跶逛街溜圈见朋友吃各种美食的欲望。

短暂的克制,是为了以后更多的自由。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静乖巧的宅在家里。

其实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小区里安静的非同寻常。

疫情期间热闹的广场,现在只有一只泰迪狗茫然地四处寻觅。

我没去过饭店,也不知道饭店是否还是宾客盈门,人满为患。

我只能做好自己,在尚且不确定是否感染的情况下尽量不出门,不去把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我唯一庆幸的是,家里只有我一个人,不用担心被感染后传染给家人。

目前,我尚且没有任何症状,但为了办公室同事的健康考虑,选择居家观察。

但也有隐隐的担心,如果真的发烧到三十九度,可能还要撑着起来倒口水喝。

娘亲着急着回来,不放心我,要回来照顾我。在她心里,我永远是个孩子。

可我宁愿自己撑着,也不愿增加她的风险。

她爱我,我也同样爱着她。


刚才听了段协和医院医生的录音,她告诉大家,减量少去医院,选择线上就诊。

她说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去医院被感染的概率是70%。如果不是重症,一定不要去医院。

尽量选择吃和煮的食物,保持充足睡眠。

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身体一定能够战胜病毒。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也比药物更有效果。

正常节奏生活就行,没必要过于小心谨慎。

如果真的阳性了,不用恐慌和畏惧,也无需抱怨和指责。

理性和乐观对待,抱着必胜的信心和病毒打一场仗。

正义和勇敢能够战胜一切,正如春天一定会终结寒冬,黑暗的尽头一定是光明。

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希望你被人稳稳地爱着,安稳妥当地活着。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

总有一天,我们会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和它和平共处。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无法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晚安,你和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