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博物馆日历大战

 文博圈 2022-12-14 发布于北京

一如既往
红红火火的日历纷纷上市
博物馆亦不例外
2023年
更多的博物馆加入“日历大战”
颜值+内涵双重加码
每一款都堪称佳品

01
故宫日历

今年,故宫博物院的2023年《故宫日历》更增添了科技感。日历封面采自故宫博物院藏品“梧桐双兔图轴”,是清代宫廷绘画中以兔子为主题的重要画作,搭配紫禁城特有的琉璃绿,昭示希望满怀。


AR技术带来的独家“观历体验”依然保留,每月均可解锁一款。
                                                                    
2023年故宫日历,依然潮!

扫描日历中12个带有AR标识的二维码,即可体验文物藏品带来的全新视觉感受。
兔可爱活泼,寓意福寿康宁,是活力和幸福的象征。

因此《故宫日历》在生肖兔主题的基础上,取其圆满和美、繁衍不息的良好祝福与愿景;
择选表现与兔及大婚、家庭、婴戏相关的三百余件文物,为书友们奉上一整年的雅致陪伴。
                                                                                     
2023年故宫日历,依然多用!

以腰封取代护封,外为封面,内为2023年年历,可张贴悬挂,方便日常使用查询。

32开开本,意味着留给文物图片和记事的空间更大了。


作为涵盖艺术+文博+历史的日历书与精美图录,以“国宝日读”的形式将海量藏品系统梳理,突出体系化表达。

内页采用定制超感艺术纸,精准还原色彩。


作为颇具美感的国潮手账,锁线装订、裸脊包布工艺的使用,让日历可完全展平,更加牢固耐用,使用感拉满。

针对大家关心的盗版问题,2023年《故宫日历》也进行更新,推出双重防伪功能。

扫码验正版位置


扫描护封勒口处的二维码,首次扫描时间及图书介绍等信息一目了然,可验证正版。

《故宫日历》


02
《国博日历》

随着近年来“国潮”“国风”热的日渐高涨,大众接触传统文化、系统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少年轻人更是“国潮”劲头十足。

日历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受到读者们的欢迎,尤其是岁末年初之时,收藏一本“国风”日历,让浓郁的传统文化浸润一整年的生活日常,是最适合中国新年的“打开方式”。

根据四个季度,将原本的365页分装成便携式4小册,兼具美观与实用性,也更方便携带和翻阅,可谓同样“厚重”的日历,却不再“沉重”。

《国博日历2023》延续之前的整体架构,以12个月份再现12个国博重磅展览,将365件馆藏瑰宝“刻度”进一年中的每一天,读者不用亲临展览现场,也能随时解锁对历史文物的好奇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本以展览作为线索的博物馆“日历”。

2023年《国博日历》精选的12个展览,涵盖了“科技的力量”“商周青铜器特展”“长江文化展”“大运河文化展”“红楼梦文化展”“孔子文化展”等近年来国博的现象级大展。

与此同时,重点聚焦古代生活美学,如“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理想、生活和审美”“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馆藏明清书画展”“馆藏明清肖像画展”“馆藏明清扇面艺术展”等,读者们可以通过翻阅日历,在书画中领略文人风骨,遇见家国历史,体味来自历史长河中的理想与诗意。


《国博日历2023》依托国博丰富的馆藏资源,挖掘历史文物的核心文化价值,让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日常生活,并由此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国博日历》

03
敦煌日历

有人说,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敦煌。千百年来,敦煌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时光更迭、兴荣交替,在中华历史长卷上抒写光辉的篇章。这里,总是让人产生真正的敬仰之心。


几百年的开窟造像,近千年的尘封遗忘,几十年的颠沛流离。现在还没有技术,能够阻止敦煌洞窟的风化。几代敦煌人默默地守护,传承并发扬着敦煌文化。

令人兴奋的是,今天我们在书桌上就可以实现这一切——在日历中的365天,感受千年的盛世繁华。

《敦煌日历2023》精心选取来自敦煌美术研究所的365幅壁画、彩塑修复临摹作品,这是一场一整年不间断的沉浸式大展,也是一座能够近距离在书桌上欣赏的绝美纸上美术馆。

日历的主创专家来自敦煌美术研究所。有多年致力于临摹、探索、研究敦煌艺术的专业画家和学者团队。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事业中,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只为重塑敦煌艺术美学,再现千年艺术文化。

这次所选取的作品,题材涵盖43幅尊像、24例纹样、41款乐器、34种建筑、25个民俗生活场景……

既有绿水青山气韵生动,也有一花一叶蕴藏禅意;

有尊像的安然端庄,也有飞天的飘逸轻盈;

有凤鸟纹、莲花纹等藻井图案,也有山间野兔、空中飞廉、衔枝孔雀等珍禽走兽。

义嘴笛、箜篌、弯颈琴让妙音穿越时空,塔院、亭台、配殿、城阙等传统建筑富丽庄重;

涵纳风、雨、雷、电的奇妙幻境,重现嬉戏、婚嫁、郊游、耕作的生活百景。

每页配以专家解读,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绘画技法与审美意趣一一道来,欣赏精美壁画的同时,也了解敦煌与古代传统文化艺术。

365日,体味属于中国的时尚大赏,浸润敦煌艺术之美,一日一画,历久弥新。

《敦煌日历2023》中选取的壁画画作,涵盖尊像画、故事画、装饰图案画,放大细节,展现古代工匠的美学造诣;此外还特别选取了表现狩猎、耕作、纺织、交通、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作品。

敦煌壁画不仅展现着东方艺术与生活的风雅,也记录着东方传统文化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领略敦煌壁画的独特韵味,同时也在走近一段丰富的历史。

《敦煌日历》

04

颐和园日历


颐和园里的草木,四时花开,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这风清日和的秋日,颐和园联合文物出版社重磅推出了精美日历——《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以植物之名,带给你全年的美好陪伴。

《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以颐和园中的植物文化为主题,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植物文化、科普小知识、宫廷插花等,全书按照不同月份的植物种类进行编排,收录了全园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要植物,共计45个科,79个属,110个种,配以专业兼具科普性的文字介绍、诗词文化和精美的图片385幅,较为系统、深入地梳理和直观呈现了颐和园中富有生机活力的特色植物景观。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自然界中的草木之美,蕴含着奇妙的力量,皇家园林的植物景观更是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以节令赏花为主线,选取380余幅四季花木景色,365天沉浸式赏花、赏景,将皇家园林的“灵魂”融入纸上美术馆。


日历中按照时节,选取玉兰、海棠、太平花、菊花等清漪园时期到颐和园时期传统栽植、庭院花木,按照赏花时间排序,辅以松柏、枫、槲、栾、槐、桃、杏等落叶树和花灌木穿插其间。

配以花木“小知识”,将历史背景、造园艺术、传统文化、植物知识与风景赏花之趣娓娓道来,在欣赏一日一景的同时,了解花木知识。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时令植物花木各有不同,《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选取二十四件时令插花作品,用不同时节下,独特的花木作为材料,创作主题插花作品。

一立春过后,玉兰盛放 一


一清明时节,桃柳盈盈 一


一白露时节,桂花飘香 一


一立秋时节,秋菊竞秀 一


四时流转,随着节气的变换,翻动日历,仿佛走近古代文人雅士的雅致生活。传统与现代的园林艺术,在纸面上徐徐交融。

从一月到十二月,从春夏到秋冬,每天解锁一个植物知识,一本小小的日历,就像你的植物博物馆。

融园林游览和植物识别于一体,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园林植物文化的生动画卷。

《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由颐和园专家团队领衔设计、创作,倾注专业团队进200天心血精心雕琢。

实书拍摄
这是一份来自草木花卉的礼物,封面采用颐和园仁寿殿清沈济绘凤栖梧桐的贴落画为底本,富贵华美,典雅雍容。



《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不仅是颐和园赏花宝典,更是皇家园林植物的百科全书。

《颐和园日历》
05
辽博日历

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馆藏文物近十二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数万件,以辽宁地区的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为主,分书画、陶瓷货币、雕刻、漆器、碑刻、铜器等二十个文物类别。

辽宁美术出版社甄选辽博馆藏 300 余件国宝级金石文物集成2023《辽博日历》,其中包括出土传世的青铜器、砖瓦陶铭、封泥、碑石·.....

日历中,每件文物配以精短的文字导读,是了解辽宁省博物馆馆藏金石文化的一扇窗,是让文物走进大众生活的一扇门。

日历内的所有日期节令精选古代名家书法、碑刻集字而成,文字或雄健洒脱,或气韵生动,或雍容敦厚,每日可临墓研习,既如沐春风,又涵养心性。

在这些馆藏历代金石文物中,不乏精稀之品,亦多名家鉴藏之本。日历择选辽博珍贵馆藏,以期读者欣赏中华古刻善拓之美,领略传统传拓艺术之妙。


2023《辽博日历》所收录的各类文物,无论是辽宁地区出土文物,还是传世精品文物,都包含丰富的文字史料,其蕴涵的历史信息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秦汉以前铭文器物,以及罗振玉曾收藏或著录过的青铜器等文物,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西周中、晚期至战国末期,青铜短剑文化在东北青铜文化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 ,辽宁地域流行一种有别于中原直刃式青铜剑的曲刃式青铜短剑,形制十分特殊,与中原地区常见的直刃剑形制差异较大,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铜镜是人文信息和制造技术结合的产物,浸润了古代文明的精华。战国、两汉乃至隋唐这三个时期正是公认的铜镜发展历史的三个巅峰期,它是古人朝夕相伴的器物,具有照容、装饰、礼典等多方面的功用。


在日历中,读者还可以欣赏到多枚 辽博馆藏秦朝封泥 ,它区别于印章,是古人用印的遗迹。盖在两千多年干燥坚硬的泥团上,保留下来的珍贵汉字有多美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辽宁省博物馆精选馆藏四件国宝级青铜器,与中国邮政、辽宁美术出版社联合推出四组八枚2023《辽博日历》限量版纪念邮票嵌入其中,使2023《辽博日历》的收藏价值陡然提升。

限量珍藏版 ( 内含四组八枚辽博纪念邮票,仅售500册 )
2023《辽博日历》编辑和页面设计编排最新颖之处在于日历侧面均有月份设计,读者可以轻易定位到该月。每日均有详细生动、富有韵味的文物高清图版的介绍文字。
《辽博日历》
06

陕博日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时代的烙印和见证者,170余万件的藏品无一不在诉说着周秦汉唐的央央雄姿!



陕西历史博物馆

2023年《陕博日历·赫赫宗周》,通过讲述彩陶、玉器和青铜器这三种在史前中国被广泛使 用的文物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故事,力图将中华文明探 源这一宏大工程,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创 娓娓道来。


日历以月为章节,对照历史进程记录了周人 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的理念贯穿全书,以期让更多读者能够更加深入的 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日历一共收录了280件文物及73件铭文拓片, 其中不乏确定了武王灭商之战具体时间的利簋,记 录西周王朝“开国大典”盛况的天亡簋,与司马迁《史记》中周王世系表互相印证的史墙盘和逨盘, 记录了最早民事纠纷案件的五年卫鼎,出现最早 “中国”二字的何尊等一大批青铜重器。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家组成的编纂团队,从铭文内容、 制作工艺、纹饰风格、历史事件多个角度,对十几年来 学界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让艰涩的学术 文章变得通俗易懂。


《陕博日历》不同于全国其它文博日历的一大特色,就是一直坚持“双语”,每件文物不仅有专业的中文介绍,还将之翻译成英文。有着丰富经验的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文化多语种译介中心翻译团队,斟字酌句,通过保留、重构、注释、省略等多种翻译技巧,同时添加必要的背景信息、历史地位、使用功能等,在中文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进一步确保了跨文化语境下的外国读者,也能读得懂、看得明白。

每日一件文物,每件文物下方都配以短小精彩的中英文双语简介,藏品的中英文双语翻译蕴含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最大程度地还原文物中文介绍并使国外受众能充分了解其内涵, 缩小不同国家的文化鸿沟。



清晰表达中国传统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期, 古时候的人们依据农历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让生活更有章法、更好的地球和自然一同互动。由于日历的日期、节令字体,都是古代知名碑拓, 每日还可以临摹习字。


除了春节、端午这些传统节日之外,《陕博日历》中还出现了很多只闻其名或者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节日,比如上巳节,比如天贶节。特别是后者,起源于宋代,相传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 (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只好将经文取出 晒干,恰好这一天便是六月初六。

为了图吉利,皇宫在这一天举 行仪式,为皇帝晒龙袍,而民间则效仿皇室,在每年六月初六的 时候曝晒衣服,并逐渐演化成一种习俗。这不仅仅是在彰显文创 产品的文化属性,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






《2023陕博日历·赫赫宗周》不仅是一本颜值与内涵俱佳的文物日历书,也是一件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伴手礼。当您或您的朋友在日历中翻阅四季的同时,也一定能感受到美的艺术享受和历史的深厚绵长。

《2023陕博日历》

07

天博日历

天津博物馆书画藏品丰富且不乏珍品,或流传有序,或传世稀少,历来为业界所珍视,为观众所喜爱。此次天博日历甄选天津博物馆馆藏自宋迄清160余位画家246余件(套)山水真迹集结成册。图中山水或雄浑壮阔,或清雅灵秀,间有板桥古寺、村舍园林点缀,又多高人逸士、渔樵耕读,勾皴点染中写尽中国人对天地自然的审美与感受,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

本次面世的山水主题日历,是天津博物馆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庞大的收藏体系中,针对馆藏中国山水画作品进行的一次集中梳理。日历精选的作品以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为序排列,用心翻阅,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时代,画家表现山水作品的风格变化,再加上日历为每件作品配以详实的作品解读和画家介绍,相信读者在使用日历过程中不仅有审美的享受,还将收获知识的快乐。

日历中展示了不少书画长卷,并贴心展示高清局部,让读者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这些珍贵画面的精彩细节。

月首章节页遴选的画作,与季节节气完美贴合,更给人“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千古一也”之感。



-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