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朝宗中医世家祖传秘方——心悸

 虚竹怀远 2022-12-14 发布于湖北

心悸

程某,女,50岁,工人,1973年3月22日初诊。半年来,经常心悸,有时胸闷胸痛。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心绞痛。服药多剂,无明显效果。检阅前服药方,尽属活血化瘀之品。刻诊:胸闷憋气,左胸掣痛,伴见胆怯易惊,眠差多梦,胃脘痞满,不欲饮食,经常饭后心悸加重。脉弦细,兼有结、代,舌质淡红,苔黄腻。患者左胸掣痛,胸闷憋气,为心气亏虚、营卫不调之征,胆怯易惊,眠差多梦,为胆气亏虚之象。正如宋代杨士瀛所说:“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上脘痞满,不欲饮食,饭后心悸加重,显为胆失疏泄之候。治以安神宁胆,佐以理气散满。方用温胆汤加味。处方:云茯苓12g,陈皮9g,半夏15g,炒枳实9g,生甘草6g,淡竹茹3g,生枣仁18g,炒麦芽9g,生姜3片(切碎)。水煎服。

二诊:服药6剂后,胃气和降,痞满消失,胸脘皆感舒适,左胸掣痛已微,饮食渐增,寐意转酣。脉来弦细,仍有结象,再宗上方,加以温濡气血、调和营卫之品。处方:云茯苓15g,陈皮12g,半夏15g,炒枳实6g,炙甘草9g,生枣仁18g,当归12g,川芎9g,桂枝尖6g,生姜3片(切碎),大枣3枚(掰)。水煎服。

三诊:上方连服9剂,左胸掣痛消失,饭后已不心悸,惊怯较前好转,脉来有力,已无结象。前方稍作加减,予以巩固。处方:云茯苓12g,生枣仁18g,远志6g,党参9g,炙甘草6g,陈皮1  g,当归6g,大枣3枚(掰)。水煎服。

《医学入门》云:“心与胆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为主。”脏腑之气通过气化而相互通达。此例用温胆汤为主予以治疗,旨在调整心胆之气化作用。气化相通,营卫调和,故病自愈,可见临床贵在辨证,不必拘泥于“活血化瘀”一法。

乔某,男,62岁,退休工人,1971年2月21日初诊。罹患冠心病两年,心悸、胸痛时常发作,服益寿宁、硝酸甘油、肌醇等药已不显效,颇为之苦。刻诊:心悸尤频,胸痛不时发生,疼痛呈压榨性,有时痛连肩臂。发作时,胸闷气短,出虚汗,伴见心烦眩晕,精神不振,夜寐盗汗,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乏力。舌红少津,脉象细数,左寸独大。患者痛延两年,阴虚已久,营卫不调,血不养心,因而心悸、胸痛;阴虚而阳浮,故头目为之眩晕;心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皆系阴血亏虚之象;脉来细数,左寸脉大者,属心阳独亢之征。治以滋阴降火,养血活络,敛阴潜阳。处方:犀角1.5g(先煎),石斛25g,麦冬18g,生地25g,元参12g,龙骨18g,牡蛎15g,丹参12g,五味子6g,红花9g,当归12g。水煎服。

二诊:上方连服6剂,胸痛减轻大半,心悸、盗汗、眩晕等症均减,左寸脉大不如前甚。方证合拍,仍以上方加减服之。处方:石斛25g,麦冬18g,生地25g,元参12g,龙骨18g,牡蛎15g,当归12g,红花9g,丹参1   ,甘草      水煎服。

三诊:上方连服9剂,胸痛已止,精神已振,夜寐已酣,盗汗已止,左寸脉大已平,舌转红润,唯腰膝仍感乏力,再予上方加桑寄生、杜仲、山茱萸各25g,以壮其腰膝,益其血脉。

四诊:上方连服14剂,诸症悉平。为巩固疗效,再予益气养阴之品,方用生脉散治之。处方:党参9g,麦冬12g,五味子3g。水煎服。患者遵上方调治月余,康复如昔。

阴虚而阳浮,故左寸脉大,此即所谓“大则病进”之象,故方中用犀角以散结清热;石斛、生地、元参、五味子、龙骨、牡蛎大队养阴之品,以降火潜阳;红花、丹参以活络化瘀通其血脉。因其方证相符,故而取效甚佳。

徐某,女,31岁,工人,1972年3月11日初诊。患风湿性心脏病已3年,虽经多方医治,病情仍不见好转,故来求诊。刻诊:心悸骤剧,喘息难卧,面色苍白,唇青不华,神倦自汗言语低怯,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左胸隐痛彻背,舌淡红略胖少苔,有齿痕,六脉细涩,兼有结、代。《脉要精微论》说:“细则少气,涩则心痛。”本例脉夹结代,显属气血不足,今仿《止园医话·大补气血法》予以调治。处方:大党参25g,炙黄芪30g,当归身25g,酸枣仁12g,龙眼肉18g,炙甘草9g,煎妥冲入黄酒30ml。每日分2次温服。

二诊:每次服药后约半小时左右,即感周身温煦舒适。服3剂后,精神大振,身暖肢温,喘平能卧。左胸隐痛彻背大减,脉来亦较前有力,尚有结、代之脉。效不更方,仍原方继服。

三诊:上方连服6剂,脉象冲和。胸背彻痛仍未尽除,再以原方加减服之。处方:大党参25g,炙黄芪30g,当归身25g,川芎1 g,酸枣仁18g,龙眼肉25g,炙甘草12g,阿胶10g(烊化),黄酒30ml(兑冲)。煎服法同上。

四诊:间断服药9剂,饮食增加,面色已显红华,胸背彻痛消失。唯劳动或言语过多时,尚感气短。按三诊处方加倍,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服2次,用黄酒9ml兑白开水半杯冲服,以资巩固。

《止园医话》云:“此数味,不知几经试验若干年而始得之,不可忽视也,其效力之大起死回生,真有研究之价值。但历经试验,若于此数味中药外,大减太多,或大减轻其用量,则无效,此点更有研究之趣味。故此数味中药,直可定为本症之标准方矣。”治者多年来,常宗此法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等病,借助于大补气血,以宣通气化,每获良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