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市数字经济融合新格局“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点汇总 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观研天下 2022-12-14 发布于湖南

融入新格局,扩大数字经济开放合作能级

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积极推动成渝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统筹推进“一区两群”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积极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一)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深化国际合作平台建设。高标准办好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数字丝绸之路等国际合作展会,打造全球性数字经济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加强人文交流和国际传播,促进海外优质项目、技术成果和优秀人才向我市聚集。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中新金融科技、跨境交易合作示范区,扩大与东盟国家及地区数字经济合作。深化中新、中德、中日等国别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全球数字产业转移。

加快跨境贸易发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创新跨境服务贸易提供模式,培育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持续完善“单一窗口”功能,强化地方特色应用建设,促进与新加坡、杜伊斯堡等出海出境通道沿线主要物流枢纽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积极参与“丝路电商”建设,力争建成落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的重点合作城市。

探索发展跨境数据流动。深化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合作,打造区域性国际数据交换中心,促进与东盟国家及地区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积极开展跨境数据安全流动等首创性改革探索,争取国家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试点。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监管平台,探索监管“沙盒机制”,促进跨境数据流动规范发展。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重点工程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重点工程

跨境数据流动监管平台。搭建跨境数据流动监管平台,面向个人数据、商业数据、特种行业数据开展监管服务,建立不同流动方式相对应的监管原则。

中新(重庆)国际超算中心。依托重庆移动、寰球超算(重庆)科技公司,与新加坡相关机构等合作,合力打造中新(重庆)国际超算中心。建成后具备亿亿次/秒计算能力。

国际互联网专用数据通道。强化中新通道性能监测能力,优化架构布局、提升访问质量。适时逐步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

资料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二)深入推动成渝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合力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打造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成渝地区高校合作,布局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等。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集中布局和规划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协同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大区域分工与产业协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高水平打造一批川渝数字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数字产业体系。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大型国有企业、央企落户“双城”,共建数字经济孵化器、众创空间,共同引进和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牛羚”科技创新企业。

共建共享数字化公共服务。推动基础数据库共享共用,做好社会公共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互联互通。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成渝城市交通无缝对接,联合开展智能安检和电子客票服务,实现交通“一卡通行”。推动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人口家庭数据资源互通共享,打造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两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共享。共建成渝地区教育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加快智慧教育平台互联互通,推动成渝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及监管跨区域联动。

(三)统筹推进“一区两群”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梯次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中心城区聚焦创新链顶端、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高端,集聚集成高端要素,加快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和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数字产业分工体系。主城新区承接中心城区产业外溢和创新孵化成果,加大数字产品制造力度,打造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点推动数字技术与地区特色产业、特色生态要素的高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围绕农业、旅游、环保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以区县为单位的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

“一区两群”数字经济生产力布局

“一区两群”数字经济生产力布局

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交流等高端功能。主城新区聚焦“芯屏器核网”产业链的生产制造环节做大规模,培育新兴数字产业,打造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智慧旅游和智慧环保,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支持发展循环智能型工业,打造三峡库区经济中心。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加快实施山地特色农业、特色资源加工、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文旅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资料来源: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评估与投资规划分析

促进生产要素循环流动。打造全市人才协同发展平台,促进“一区两群”人才交流合作,推动数字经济人才在“一区两群”内合理流动。整合主城都市区创新资源,面向“两群”地区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畅通“市—区县”公共数据共享交换通道,促进数据要素资源顺畅流通和高效利用。引导市属投融资平台公司加大对“两群”倾斜支持力度并适当兼顾主城新区发展,提升“两群”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的投融资能力。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评估与投资规划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