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谈到“设计” 其实,我们每天习练的太极拳就是设计。前辈通过招式的设计,希望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太极拳的招式的形成,是历代太极拳名家研究总结归纳筛选的结果。这些招式的由来,均是在客观世界的观察和体悟中沉淀而来的。 是先辈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我们通常说天下只有一个太极,指的是无论太极拳的流派如何,但其遵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都可以从太极拳的哲理,太极拳的拳理,太极拳的医理等方面来阐明。 反过来,我们在太极拳的实际招式学习中,也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招式设计。 比如今天谈论的“懒扎衣” 在太极拳界,有“千变万化懒扎衣”的说法,所以有人将“懒扎衣”称为太极拳的母式。 当年自己刚开始学拳时,就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 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也慢慢地明白了套路名称中的由来:有的是对动作特点进行描述,比如如封似闭。有的是对形似过程进行刻画,比如懒扎衣。 “懒扎衣”也有用 “兰扎衣”“揽擦衣”的。意思都差不多。 关于这一式的由来,据说明朝那个时候的人因长衣束腰,所以在演练拳时,必须将长衣卷起来,塞于腰带中,以便动步踢腿。 而懒扎衣的动作,与左手撩衣塞衣于背部腰带形似。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做这个动作的场景。 方便我们记忆和学习。 这个动作也有很多影视剧对其进行刻画,我印象深刻的就有赵文卓,李连杰,吴京等撩衣束腰的表演,所以这个动作练好后,也是非常的潇洒帅气。可以充分表达我们不慌不忙,撩衣应战的从容... 此外,明朝戚继光所著的《拳经》中,也将“懒扎衣”作为为所创三十式基本拳式中的第一式,俗话说“一式懒扎衣、道尽太极” 其要表达的特点就是即引即缠、即进即缠。 在具体动作中,我们需要按照步骤要求,一步一步来完成: 一、重心左移,右脚蹬地,顺手将右手的拳变成了掌。穿掌,重心微左移。 二、蹬地时,左手下捋,右手上棚,重心开始右移。 三、移动重心时慢慢提膝,脚开手合,找对拉劲。 四、开步合手,手合于胸前,重心在左腿上。 五、往下是松左胯,身体微微左转,右手往上穿,蹬地外棚,左手沿腹部叉腰,松胯下沉... 这就是懒扎衣的基本动作。 但我们在进行招式的学习中,最应该注意的是应先从太极拳的易理中体会缠绕螺旋,避实击虚,顺应变化而变化等内容。从而在演练中去界定和体会,这些原则和要求都是在哪个动作中,如何来体现的。 此外,在懒扎衣的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腰的体会:腰是贯通上下肢体的枢纽,运动中以腰发力,传于肩、肩摧肘,肘摧手,腰又是身法技巧的关键,旋转,俯仰、伸缩、收放,全靠腰来主宰,故有“刻刻留意在腰间”之语。 还有就是从医理角度来看,如何体现阴阳的变化。 所以要在懒扎衣的动作中,关注手的动作与脚的动作,左手的动作和右手的动作等... 这些动作的设计中,也时时刻刻在告诉我们如何来养护阴阳,阴阳平衡。避免出现阳不胜阴,阴不胜阳等情况的出现。从而达到内外调和,邪不干体的目的。 我们也可以从上面提到的“懒扎衣”的由来来分析,我们整理衣服的目的是什么? 是抬脚踢腿! 那么我们的演练有对抬脚踢腿进行应用吗? 如果没有,我们干嘛要撩呢? 这样来看,懒扎衣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
|
来自: qweasdzxcrty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