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白琴键的浪漫 | 五首必听必收藏钢琴协奏曲

 张逸i5fwigtd0s 2022-12-14 发布于上海

钢琴协奏曲中,独奏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完美协作与演奏是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也是古典音乐舞台上极受欢迎的一种表现形式,既能展示出钢琴独奏的美感,又有着与乐队相互竞争又要融合听觉震撼。

如何去理解钢琴与乐队的关系,是了解钢琴协奏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中,钢琴与乐队往往形成一种对抗同时也讲究和谐、矛盾也必须统一的关系,协作贯穿整个作品,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是其他音乐体裁无法替代的魅力,耐人寻味。

时而优美流畅、时而轻如游丝、时而灵动轻巧、时而石破天惊、时而欲言又止,是钢琴协奏曲的极大表现,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几首钢琴协奏曲名作,以感受这些钢琴协奏曲的完美平衡。

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是所有钢琴协奏曲中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是当之无愧的“协奏曲之王”,在这部作品中,钢琴的表现力得到十分充分的扩展,大大加强了协奏曲的戏剧性意味,也强化了钢琴与乐队之间的联系,精妙华彩乐段与乐队效果的烘托,更使整部作品成为高涨的情绪与豪迈的激情的写照。

《大众音乐报》曾评论:“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中最富创造力、想象力、最惹人注目,同时也是艰深的一部”。

文章图片1

米凯兰杰里担当钢琴、朱里尼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No.5钢琴协奏曲》“皇帝” 是历来众多版本中,极具代表性的杰出录音。

整个作品听下来,心中的充盈之感与唱片封面如出一辙,仿若凡高的油画般,满目是琥珀般的金黄色调。乐句从容不迫却没有任何拖沓,流露出王者之气,而第二乐章那真挚、亲切的旋律更是如春天的阳光般普照人心,几度催人泪下。

通透圆润的音色即使在强奏下也毫无刺耳之感,多变的色彩,高贵的气质和丰富的层次,其神乎其技的运指与他所极度追求的、结合管风琴与小提琴的独特音色,令人叹服,也是本辑被很多专家和乐评人都不约而同地推举为“登峰造极”、“贝五zui优秀版本”的诠释。

文章图片2

1989年9月钢琴大师齐默尔曼、美国指挥名匠伯恩斯坦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贝多芬第5号钢琴协奏曲》录音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为三星。当中,齐默尔曼的演绎可谓精彩,尤其体现于音色的控制、音乐内涵的诠释、以及全曲情绪的把握方面。

另外,伯恩斯坦的掌控力也非常出色,在节奏处理上、乐句的推进速度上,皆完美得令人难以置信,丝毫不拖沓,特别是第二主题圆号段。在这场演出后仅一年,伯恩斯坦即撒手人寰。许多人将这份录音看作是大师的“天鹅绝唱”,其所流露的那份,独属于伯老晚年时期那份高深莫测的思想,着实珍贵。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虽被誉为是一众钢琴协奏曲中较为通俗易懂的作品,但实则是听起来好听,弹起来不好弹的曲子。其中所独具的俄国式热情与尽情奔驰般疯狂的速度本就不易诠释,另一方面则还要讲究厚重的力道和振奋人心的亮丽音色。

文章图片3

在阿格里奇三次灌录的“柴一”中,她与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版本是第三次录制,她以一种完全自发和自然的感觉来诠释此曲,表现甚至超过了那些早期和传奇的表演,阿巴多与柏林爱乐的协奏为她构建了一个极好的基础,使这版“柴一”更精湛、更引人入胜、技术上令人瞠目结舌。当中还收录阿格里奇与Nicolas Economou合作的双钢琴版《胡桃夹子》,这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钢琴演奏,充满想象力和技巧性。

文章图片4

上世纪80年代,16岁的基辛以极佳的演奏技艺,使卡拉扬深深着迷,甚至连卡拉扬的妻子都说说:“我跟他结婚三十多年,还没见他这么被打动过”。

之后,卡拉扬主动邀请基辛与他一同诠释“柴一”,彼时17岁的基辛洋溢着青春气息,与81岁卡拉扬的睿智庄重之结合,展现了落落大方的诠释,也让基辛更加声名远扬,但遗憾的是,一年后卡拉扬便离世。本辑就收录了这场合作和基辛演奏的斯克里亚宾钢琴小品。

《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格里格唯一一部钢琴协奏曲,当中融汇了格里格所有创作特色,全曲的基调属于典型的浪漫性质,饱含挪威民谣风格的清纯旋律,以及新奇的和弦、轻妙的节奏等。乐曲素材新颖,生机蓬勃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充分发挥了钢琴的最大性能。

文章图片5

这张收录了格里格与舒曼钢琴协奏曲的专辑由罗马尼亚钢琴家拉杜·鲁普与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完成,隶属于DECCA“传奇”系列唱片之一,其中的录音地点英国Kingsway厅本就具有优异的音响条件,通透的琴韵与饱满的管弦乐,加上良好的平衡感,构成宽松且不局促、不空荡的聆乐感,早年即已高挂美国TAS发烧榜单。

企鹅唱片评鉴:这份演出(格里格)相当优异,慢板乐章兼具了温暖与诗意,恬静的起始段落美得令人颤栗,管弦乐团部分在普列文的麾下结构相当坚实……第一乐章(舒曼)中鲁普以大胆的观点展露出无比的新鲜感。

肖邦一生仅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诞生于1830年,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创作了这首协奏曲,当中的钢琴部分不但光辉灿烂而且浪漫,特别强调钢琴嘹亮的声音以及优雅的表现方式,而从这首早期的协奏曲我们可以听到肖邦成熟时期的风貌。

文章图片6

阿格里奇演奏的肖邦既充满诗意,又有着南美那种火热的情愫,这种特质在演奏肖邦的钢琴协奏曲中亦然!

本辑的诠释录制于1998年,由迪图瓦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协奏,是阿姐时隔20多年后再度重新录制的作品,演奏更加大胆,同样极具个性,魅力不减当年,将肖邦的随性和浪漫,自由与诗情完美展现,而迪图瓦则将阿格里奇的魅力发挥到了非凡的程度,阿姐的光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光彩照人,音质也更为晶莹剔透,气韵更为铿锵有力。

文章图片7

2015年国际肖邦钢琴大赛金奖得主赵成珍第二张DG录音。选曲结合了肖邦非常受欢迎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这也是令他在当时大赛中赢获各方关注的作品之一,此外还收录有四首叙事曲,这种耦合彰显了他辉煌的运指和特性的掌握。

本辑的录音在艾比路录音室完成,找来当红意大利籍指挥家诺塞达(Gianandrea Noseda)与伦敦交响乐团担任协奏,又一次展现了出彩的演绎。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作于1839年。整部作品在结构上非常紧密而周详。但是各乐章的构成又非常自由,此曲对演奏者的钢琴技巧有相当高的要求,没有深厚的功底,演奏者是无法演绎出辉煌的艺术效果。

文章图片8

1987年,31岁的齐默尔曼携手小泽征尔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一同灌录了李斯特的《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这份录音时至今日仍是李斯特钢琴协奏曲录音中的基准,一直深受青睐。

齐默尔曼并不以“炫技”为重心来讨好听众的“耳朵”,而是将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塑造出强大的音乐张力,音乐中的气息、温度都在齐默尔曼的音乐逻辑下被中和,但又不会因为移除了曲中的炫技气势而降低说服力。

文章图片9

本辑的李斯特《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由李斯特专家拉扎尔·伯曼(Lazar Berman)演绎,由朱里尼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协奏,此外还收录有与辛诺波里指挥维也纳爱乐诠释的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以及交响诗《前奏曲》(Les Preludes)。

伯曼的琴技十分精致,力量也是巨大的,纹理细节恰如其分,外加上拥有知名的指挥与乐团的支持,他们之间拥有着令人钦佩的平衡与和谐质感,而DG的录音是完整的,明亮而清晰,使录音呈现更为自然,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