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 砂 砂是主龙脉周围的小山,由主龙脉所生。但是只有在穴星周围的砂才是真正有用的砂。《博山篇·论砂》中阐述:两边鹄立,命曰侍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容拥抱,命曰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绕抱穴前,命曰迎砂,平低似揖,拜参之职;面前侍立,命曰朝砂,不论远近,特来为贵。这就很清晰的指出穴场左边的砂为青龙,右边的砂为白虎,穴场后了靠山,即主龙脉,这两侧之砂是遮挡恶风的作用,古人把左边的砂称为青龙,右边的砂称为白虎。这一龙两砂组成一个太师椅的形状,四平八稳。前边的砂为朝砂,朝砂又称为朱雀。但是朝砂分为两种,一是穴场前面的迎砂,就是案山,如案桌。二是穴场前面较远处的为朝砂,就是朝山,如远道而来的礼拜者。所以案山需近而小,朝山是远而高大。 关于砂,缪希雍在《藏经冀》中说: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如云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这就是砂的功能和形势。青龙要长而高,因为青龙居东方属木,白虎要低矮,因为白虎居西方属金,如果白虎高了那么就形成了金克木,这样就不好了。玄武就是穴场后面与父母山之间的山,叫靠山。靠山不能高过主龙脉山,所以要垂头。朱雀就是朝案山,为来朝拱者,故要有情,所以要秀美,如雀翔舞。 龙砂,虎砂将空间形成了环抱而闭合得形势,这种闭合使得龙脉的生气能够聚住,藏住。也是一种均衡左右的效果。但是在环抱闭合的形式上不一。 龙砂和虎砂均由穴山两旁生出,一股向前,一股缩后。而龙砂长为左单股,虎砂长为右单股,这就叫左右单股。 股由穴山生出,一股由外山相配,这就叫单股变体。 龙砂环抱,虎砂短缩,或者是虎砂环抱,龙砂短缩,这就叫左右仙宫。 龙腿抱过虎脚,或者是虎脚抱过龙腿,这就叫左右纽会。 穴山本身无龙砂和虎砂生出,于是假借隔水两边的远山为用,这就叫本体格式。 两股虽长,却不弯曲环抱,而借外山横拦于前方,这就叫两股直前。 龙砂,虎砂两股呈钝角张开,不环抱,这叫两股张开。 无论是以上哪种形势,龙砂,虎砂都是收水的作用,哪怕借助外山。而无龙砂者则水要从左边环绕而过,无虎砂者水则要从右边环绕而过,以达到均衡闭合之功效。 除砂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水口砂,就是水出去之处的两边耸立的山,其实就是门户之意,风水上叫地户。 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周护卫,正是风水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藏风聚气’。龙主生气,砂立四周围主纳气,穴来聚气。龙有了生气就需要聚住,那么只有砂来拱卫,无砂则气散矣。故《青囊经》这样描述龙与砂的关系:龙为君道,砂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伏乎下;垂头俯伏,行行无乖戾之心;布秀呈奇,列列有呈祥之象;远则为城为郭,近则为案为几;八风以之而卫,水口以之而关。 对于砂,风水上也是有讲究的。砂必须是在穴位的四周,要以端庄秀丽,方正圆润为吉。以破碎削尖,奇形怪状,歪斜为凶。 观 水 地理之道,山水而已。风水学上除了龙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水。《葬经》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管氏地理指蒙》说:“土愈高其气愈厚,水愈深其气愈大。土薄则气微,水浅则气弱”。看来水与龙是相辅相成的,山愈高大则愈有生气,山是生气,藏气的。水为界止,即纳气,载气的。因此,山随水行,水界山止。故《葬经翼》阐述:凡山冈大势必有分合聚会。夫分即因水而界,合亦因水而聚,故山行千里,两水随之,亦复千里,转顾而交,遂成局势。 对于水,风水学上有四点要求; 1:水要环曲,横须绕抱,悠扬澄清,顾穴欲留,忌直冲,湍急,反跳,倾泻,不割不射,缠抱有情。 2:水要过堂到局。 3:水口处要有罗星,华表,杠门关栏,忌倾泻直奔而去。 4:朝水要徐徐流淌,忌直射湍急。去水要有啥关栏锁抱,忌奔流直去。聚水要清洁无污染。 那怎么观水呢?水界山止,故水口与穴场直接相关联,因此,观水就是寻找水口。登山看水口,入穴看名堂,水口是指穴前名堂罗城内群龙聚会的随龙水和朝应水的总出水口。水口也就是穴前地势的最低点,为消纳众水之处,也是山的入口。 水口两侧的砂则是名堂能否聚气的关键,因为名堂分内名堂和外名堂,内外名堂又将水分为三个水系。第一水系是穴前之水聚处,为小名堂。第二水系是龙虎内二水合处,为中名堂,小名堂和中名堂皆为内名堂。第三水系是自少祖山分水,聚合于大龙虎山之外;或是自太祖分水,并入外名堂。外名堂即使大龙虎山之外的第三水系与第二水系的中名堂之间。第三水系就是风水学上所讲的'水界山止’之水,即随龙脉而行的大江大河。对于水,《博山篇·论水》中的阐述较详细;聚水法,要到堂;第一水,元辰方,食母ru,养孩婴;第二水,怀中方,食堂馔,会养生;第三水,中堂中,积钱谷,家计隆;第四水,龙神方,广田宅,太官方。这水确是生养,食禄之物,因此风水学上讲“山管人丁,水管财”。 根据水的来去之势,风水学上将水归纳为四种形态; 1;随龙水:水流顺随山势而来,随龙之水不被山脉所伤,并且生旺为吉。 2;拱揖水:水流从左右相从而至,不喧宾夺主,拱揖之水贵在前面。 3;绕城水:水流前后循环合抱,环绕而过,绕城之水贵在有情。 4;腰带水:水流如弯弓从左右流过,腰带之水贵在环湾。 总的来说,水一定要是“环曲合抱”,方为有情之水,吉祥之水。故古代每一座城池,州郡都是在江河的弯曲,回顾之处,即河曲凸岸,水环而抱。江河弯曲,回顾之处山脉就会在此“止息结穴”而有生生之气,此处之水舒缓不急,不急则清秀,这样才是符合风水上选址的要求。故《葬经翼》中说:譬夫长江万里,南龙东奔,每一转折,便成分合,大则省会,小则郡邑,莫不然者。 不过,对于水的质地堪舆家们也有很独到的见解,除了用肉眼观察水形,水势,水速,水色,进行审视外,还采用尝水之法。《博山篇》说:“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绿,其味甘,其色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馊,不足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的水质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古人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点 穴 千里来龙,到头结穴。点穴是风水的最终目的,寻龙,察砂,观水等这些手段只是为了帮助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点穴是最难的一点,古人讲;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可见其难度之大。 《雪心赋正解》说:上聚之穴,如孩儿头,孩子初生卤门未满,微有窝者,即山顶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脐,两手即龙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阴囊;两足即龙虎也。这就是关于穴的最生动形象的阐述,但是真正的穴是“下聚之穴,如人之阴,两足即龙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体之下部,“所注虾须,蟹眼之真水,犹如母血藏聚,滋养胎气,故穴得此而成,气得此而聚也。” 故真正的风水宝地如女体之状。 那么如何点穴呢?首先来认识穴。玄武与名堂之间就是穴场,但是穴位却是很小的一个位置,要谨慎,不能点错点偏。《玄女青囊海角经》之《点穴》云:“定穴之法如人之有窍,当细审阴阳,熟辨形势,若差毫厘,谬诸千里,非惟无福荫祐,抑且酿祸立至,可不慎欤”。点穴先寻穴证,凡真龙真穴结穴处,必有朝显的佐证。在穴前四周,要朝山秀美,两旁龙虎砂环抱有情,明堂水聚势旺,三者当推朝山为最要,穴前之山叫朝脉,以近处案砂有情为主,朝山高则宜穴高,朝山低则宜穴低。朝山不能太近,近恐穴被欺凌挤压,朝山不能太低,低恐防气散,宜就下砂寻穴。 故金代兀钦仄注《青乌先生葬经》说:“内气萌生言暖穴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像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故风水学上认为“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 穴是龙之真气凝聚而成型的,阴阳二气化生四象,从而变生出“窝、钳、ru、突”,古人就根据这四种最基本的类型点穴: 钳中微有ru者,是由ru穴变形而来,穴扦乳头,须顶头圆正,两边界水分明;忌ru头粗硬,脚下落槽,左右折陷。钳中微有窝者,由窝穴 变形而来,穴扦窝中心,须顶头圆正,弦棱分明;忌漏槽贯顶,界水淋头。单股切忌直长。钳穴不论何格,均要求钳中藏聚。 ru头之穴怕风缺,风若入来人绝灭;必须低下避风吹,莫道低时鱉裙绝。 钳穴如钮掛壁隈,惟嫌顶上有水来;釵头不圆多破碎,水倾穴内必生灾。 仰掌要在掌心裡,左右挨排恐非是。形须要曲如窠,左右不容少偏陂; 偏陂不可名窠穴,倒仄倾摧祸奈何!尖枪之穴要外裹,外裹不牢反生祸; 外山抱裹穴如枪,左右抱来尖不妨。山来雄勇势难竭,便是尖形也作穴。 只要前山曲抱转,针著正形官不绝。穴法至多难具陈,识得龙真穴始真。 立 向 风水上讲“先定来山后定向”,当寻龙,察砂,观水,点穴之后,风水上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定向了。《龙到头口诀》说:“先观来脉与来窟,天地阴阳从此出”,也就是说根据来龙,及穴砂水堂局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坐度,使龙,穴,砂,水都为我所用。郭璞在《葬经》中说:“气行於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立向其实就是让生气“聚之使不散”的手段和方法。 风水中的立向主要是以地理,地形因素为主,如倚山面水,前低后高,东低西高,山南水北,北高南低等。 随着堪舆工具的发展,古人发明了专门测方向的司南,在演进到汉代的六壬式盘,直到现在的罗盘。于是立向就有了一个更精确的参考依据就是方向,方向是按照八卦乾,坤,坎,兑,震,巽,离,艮。四正四隅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后来又发展出来五行,干支,三元法,二十四山等方法来判定立向。 无论以什么方式立向,但是首要一点就是以来龙入首之山向为立向法则。来龙即山脉的来势,入首即落脉之处,就是山势的尽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