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华尔街》批判(下)

 十年一梦2 2022-12-15 发布于山东

 股市存在趋势吗
    
    技术分析师认为,了解一只股票过去的运行情况,能够帮助预测这只股票未来会如何运行。换言之,对于任何一天来说,此前一连串的股价变动情况对于预测这一天的股价变化非常重要。这或许可以称做“墙纸原理”(wallpaper principle)。正如我们可能会预测镜子后面的墙纸图案与镜子上方墙纸图案完全相同,技术分析师力图依据过去的股价预测未来的股价。技术分析的基本前提是,空间和时间里存在着可以重复的模式。图表师认为股票市场存在趋势。据称,一直在上涨的股票将继续上涨,而开始下跌的股票将继续下沉。因此,投资者应买入开始上涨的股票,继续持有手中的强势股;要是股票开始下跌或“表现弱于大盘”,则应卖出。
    
    点评:似乎作者对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1、图表反应一切;2、股价以趋势运动;3、历史会重演也略知一二,但他显然不理解这三大假设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或基础,那就是人性不变!他说“技术分析师力图依据过去的股价预测未来的股价”,这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作者每天回家的路上都会掉进一个洞里,连续二十次,我相信他会吓得再也不敢回家!在这个假设的故事里面难道他不也象一个动物那样可以被“训练”吗?他怎敢藐视历史,并且说历史和现在与未来无关?他还说“技术分析的基本前提是,空间和时间里存在着可以重复的模式”,这有什么问题吗?作者难道不想想自己每天是如何认得回家的路的?不要说股票,人世间的任何领域,如果不存在“可以重复的模式”,人们连学会吃饭和上厕所、找到回家的路这样简单的事都将成为不可能。
    
    再举一例:当我们把喝过一口的茶杯放在办公桌上,根据趋势理论,如果没有特别的外力影响,它应该继续待在原地。几秒钟之后当我们发现茶杯不在了,而房间里除了自己空无一人,相信任何人都会感到疑惑甚至恐惧。但是当我们的作者碰见这种事情他会如何表现呢?他会说:“哦,没关系,让它去吧,因为它是漫步随机的”,这不是太荒谬了吗?世间万物都是有“定性”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都是普遍现象,只是哪个成分多一些,哪个成分小一些的差别。漫步随机理论试图以作者的小聪明否定确定性的存在,或试图以不确定性掩盖确定性,貌似聪明无比的惊人之论,实则是无视事实的愚不可及!
    
    有学者利用美国两大主要交易所自20世纪初以来的股价数据,对这些技术策略进行了彻底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过去的股价变动并不能作为预测未来股价变动的可靠依据。如果说股票市场有记忆的话,那也是微乎其微的。虽然市场间或表现出一定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发生时并不可靠,并不值得人们信其存在;而且,股价趋势的持续性也不够长,利用其持续性获得的收益不足以抵偿因采取趋势策略而产生的交易成本。
    
    点评:错误的终归是错误的,无论怎样委婉地表达都经不起推敲和检验。是谁做了上述“检验”?“有学者”——哪位学者?什么时间做的?“20世纪初以来的股价数据”,作者难道不知道股票市场的历史已经超过200年了吗?仅仅是“20世纪初以来的股价数据”怎么够?趋势不可靠?持续性不够长?纯属放屁,A股市场从20050606日的1000点,运行到20071016日的6124点,持续时间超过两年四个月,何其壮观的趋势,瞎子都能注意到,难道这样的事实也能抹杀?现在,A股市场又从20071016日的6124点,运行到今天的2800点,难道这样宏伟的趋势还够不上级别?“利用趋势持续性获得的收益不足以抵偿因采取趋势策略而产生的交易成本”,真是天大的笑话,A股市场交易成本天下第一,也不过双向0.8%,可是如果在这两轮大趋势上分别采取趋势跟踪策略,分别做多和做空股指期货,盈利之巨可以数倍衡量,如果兼用杠杆,盈利当以几十倍衡量,还不足以抵偿区区0.8%的交易成本?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有一套简单的检验是将一只股票在某一时段的价格变动与其后相邻时段的价格变动进行比较。例如,技术分析师常说,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昨天是上涨的话,那么今天就更有可能上涨。检验结果却是,过去的股价变动与现在和将来的股价变动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虽然为正数,但几乎接近于零。上周股价变动与本周股价变动之间的关系极小,对其他不同跨度的时间段进行检验,结果也是如此。所有已检验的不同时段股价变动之间的相关性都是极其微小的,因而在经济意义上的利用价值也是微不足道的。尽管股市中会存在某种短期趋势(对此,第11章将更为全面地加以描述),但任何交易时必须支付交易费用的投资者都不可能因采取趋势策略而从中获利。
    
    点评:“技术分析师常说,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昨天是上涨的话,那么今天就更有可能上涨”,在上升趋势中的确是这样,但是技术分析难道不研究转折形态吗?是谁将技术分析如此简单化和庸俗化,难道不正是作者自己吗?“检验结果却是,过去的股价变动与现在和将来的股价变动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虽然为正数,但几乎接近于零……所有已检验的不同时段股价变动之间的相关性都是极其微小的,因而在经济意义上的利用价值也是微不足道的”,还是那个古老的疑问:谁做的检验?数据在那里?时间、地点、人物?
    
    经济学家还对技术分析师的另一个观点进行了检验,这个观点认为,市场上常会出现连续几天(或几周、几个月)股价朝同一个方向变动的情况。技术分析师将股票比做橄榄球场上的全卫,一旦获得了奔跑的势能,应该可以奔跑得很远。检验结果却表明事实根本并非如此。有时,一只股票的确会一连几天出现正向变动(价格上涨),但是,有时你抛一枚标准硬币也会出现一连串正面朝上的情况。实际上,你遇到股价连续正向(或反向)变动的次数并不比你抛硬币时随机出现连续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次数更多。技术分析师常说的所谓“持久模式”在股市出现的次数并不比任何一个参赌的人“手气很顺时”连续赌中的次数更多。这正是经济学家说到股价变动与随机漫步非常相似时所欲表达的意思。
    
    点评:“检验结果却表明事实根本并非如此。有时,一只股票的确会一连几天出现正向变动(价格上涨),但是,有时你抛一枚标准硬币也会出现一连串正面朝上的情况。实际上,你遇到股价连续正向(或反向)变动的次数并不比你抛硬币时随机出现连续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次数更多。技术分析师常说的所谓“持久模式”在股市出现的次数并不比任何一个参赌的人“手气很顺时”连续赌中的次数更多。”将证券交易和抛硬币、赌博等简单地相提并论不是一个交易大师严谨的学术行为。股市运动中的趋势现象不容否定,也不容弱化,证券交易和赌博也完全不同,这些都是业内常识,作者的观点不值一驳。
    
    究竟何为随机漫步
    
    在很多人看来,“随机漫步”的说法简直是一派胡言。即便阅读报纸金融版面时最漫不经心的人也能很容易发现股市上的“模式”。举个例子,开始时股价展开一波持续数天的上涨,接着便掉头开始了较长时间的持续下跌。然后,这一下跌趋势受到遏制,股价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持续上攻。人们看到这样的股价图时,不可能不意识到这番描述是不言而喻的。那么,经济学家又何至于如此近视,竟然看不见用裸眼便能一目了然的模式?如果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将由抛掷硬币的结果来确定:若抛出的是正面朝上,学生便假定股票当天收盘价较前一天收盘价上涨0.5个百分点;若抛出的是反面朝上,学生便假定股票当天收盘价较前一天收盘价下跌0.5个百分点。根据随机抛掷硬币画出的这张图看起来与正常的股价走势图极为相似,甚至还呈现了周期性变动。当然,我们从抛掷硬币中观察到的这种显著的“周期性变动”,不会像真正的周期那样有规律地发生,但是实际股价的涨涨跌跌也是不会很有规律地发生的。
    
    点评:这是又一段典型的谎话,你将它说成是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或基本的逻辑性也行。首先没有哪个傻瓜会做这种实验,即将抛硬币的结果画成“曲线”,然后从中发现“规律性”,所有这些都只是想象,是懒惰的作者随便糊弄读者的需要。为了类比作者先是说“硬币曲线”与“正常的股价走势图极为相似”,“甚至还呈现了周期性变动”,然后又否认股票价格周期性变动的存在,显然也是前后矛盾的。
    
    这种规律性的缺乏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股价走势图中的“周期性变动”和一般参赌的人碰到的连续好运或连续不顺一样,都不是真正的周期。股价当前似乎处于上升趋势中的“事实”,即便看起来与稍早时段股价向上运动的情形极为相似,也不能提供任何有用信息以确定当前上升趋势的可靠性或持续性。的确,在股市中历史往往会重演,但重演方式却是变化无穷的,任何通过了解过去的股价模式而从中获利的尝试,都会遭遇败绩。
    
    点评:“在股市中历史往往会重演,但重演方式却是变化无穷的,任何通过了解过去的股价模式而从中获利的尝试,都会遭遇败绩。”这段话等于否定了所有伟大交易家的存在。历史固然不会一模一样的重复,但是不等于这种“非完全、非精确”的重复不具备可以把握的性质。我可以肯定地说,任何成功的交易家都会研究历史,也就是说他们会做同样的事——即尝试“通过了解过去的股价模式而从中获利”。历史是唯一可供研究的资料,除了研究历史资料他们还能研究什么?实践证明,虽然大多数人都失败了,但是少数人却最终成功了。
    
    在学生抛掷硬币得到的其他模拟股价走势图中,既有“头肩顶”形态,也有“三重顶”和“三重底”形态,还有其他更多只有内行人才看得懂的模式。其中一张图呈现了“倒置头肩顶”向上突破的完美形态(这是一个信号强烈的多头模式)。我把这张图拿给我的一位图表师朋友看,说实话,他惊喜得如痴似狂。“这是哪家公司?”他大声叫道。“我们得立即买入,这个形态太经典了!毫无疑问,这只股票下周会上涨15个点!”当我如实相告这张图是根据抛硬币的结果画出时,他的反应就不太友善了。图表师就是没幽默感。
    
    点评:这一段谎言登峰造极。首先“硬币曲线”的形状由概率论决定,而根本不会出现什么“头肩顶”、“三重顶”、“三重底”、“头肩底”。这里描写的那位“图表师朋友”根本就是虚构的,作者在侮辱读者的智商。事实上这是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故事原来的版本是:本故事中“图表师朋友”为之欣喜若狂的“硬币曲线”由“飞镖曲线”所取代。但是普通读者似乎很愿意相信这些胡编乱造的“故事”。
    
    实际上,股市尚未完全符合数学家的理想模型。这一理想模型是:当前的股价变动应与过去的股价变动之间完全相互独立。股市中还是存在些许依存关系,对这一点我们将在第11章更充分地加以解释。股市的表现不是完美的随机漫步。但股市中存在的任何系统性联系都非常微弱,对投资者来说都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为了尽量利用这些依存关系而付出的交易成本比可能获得的利润要大得多。由此,随机漫步假说的“弱式有效形式”可准确地表述如下:在管理投资组合时,投资者不可能从股价变动的历史中找到持续胜出“买入持有”策略的任何有用信息。如果随机漫步假说的“弱式有效形式”是正确的,那么,我的同事理查德· 匡特(Richard Quandt)说的一句话必是真理。他说:“技术分析与占星术别无二致,两者都貌似科学。”
    
    我并不是说技术策略从来就赚不到钱,相反,它们常常会带来利润。关键的是,简单地采用“买入持有”策略(买入并长期持有一只股票或一组股票)通常会赚同样多的钱,或更多的钱。技术策略的确经常为其使用者赚到利润,但买入持有策略也一样。实际上,我们在后面的内容里会看到,简简单单地将一个股市大型指数所有成分股纳入投资组合这样的买入持有策略,在过去80年间为投资者提供了年均超过10%的投资回报率。只有当技术策略与市场相比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回报率时,技术策略才可以被视为有效。然而,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一种技术策略能够始终如一地通过这一检验。
    
    点评:作者在这里终于亮出了他的“法宝”:即“买入——持有”成分指数之成份股,亦即所谓的“指数(基金)投资法”。我想提两点不同意见:1、如果指数不存在趋势,敢问作者如何获利?一个漫步随机的指数如何获利?这是自相矛盾的。也就是说,“指数投资法”获利的依靠依然是趋势,尽管作者否定趋势的存在或功效;2、投资指数(基金)的风险不仅是巨大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其获利的前提是建立在指数长期上涨趋势的背景下的。如果大盘指数在多年的时间里只呈现下跌或者滞涨的趋势,则投资指数(基金)将一无所获。
    
    例如,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在1966年创出了最高989.03点后,道指在1982年下半年才最后正式告别1000点,从1966年至1982年,这期间几乎就是一个17年的熊市。再例如,日本股市自1989年12月见顶38957点后,到2003年4月最低到达7603.76点,下跌幅度达79.9%,而且是一个长达14年4个月的超级大熊市。即使是最近四年来一直上涨,2007年上半年最高也只有18300.39点,只有历史最高点的一半还不到。你如果在1989年底日经指数近4万点时投资指数基金,那么到17年后的今天,你资金的帐面损失超过了一半。另外A市场从6000点到2800点的历程我想对投资者造成的切肤之痛比任何理论都有说服力。
    
    那么究竟如何突破这一困境,解除作者的尴尬呢?我在这里给出答案:尽早研判出长期趋势转空的事实,然后利用趋势跟踪技术,在股指期货或指数基金上做空!做空,明白吗?
    
    对投资者的启示
    
    股价过去的走势不可能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用于预测未来的股价。技术策略通常都很有趣,还经常让人感到欣慰,但绝无任何实际价值。这便是随机漫步理论弱式有效形式的核心思想。各种技术理论只是富了炮制和推销技术服务的人,以及雇用技术分析师的证券经纪公司。这些证券经纪公司希望分析师的分析有助于鼓动投资者更频繁地进行买入卖出的交易,从而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佣金收入。
    
    使用技术分析确定股票买卖时机的做法尤为危险。因为股票市场有着长期向上的趋势,所以持有现金可能风险非常大。为避开市场阶段性下跌而经常保持大量现金头寸的投资者,很可能在市场迅猛涨升的某些阶段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密歇根大学的H.纳盖特·西布恩教授(H.Negat Seybun)发现,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30年间,重大市场获利中的95%大约来自这期间7500个交易日中的90天。如果你碰巧错过了这90天,虽然只占全部交易日1%多一点儿,这些日子里股市提供的长期丰厚回报却都被一笔勾销了。所以,这里应记住的是,短期选择买卖时机的人必然会冒着风险,错失为数不多却又对投资业绩有重大影响的几次短暂的大幅飙升行情。
    
    如果过去的股价只包含极少的或根本不包含有助于预测未来股价的信息,那么遵循任何技术交易策略以捕捉买卖时机的做法便毫无意义。只是简单地采用买入持有的策略至少不逊色于使用任何技术交易策略。终止订购没有价值的技术服务吧!回避识读图表、频频劝诱你买进卖出的经纪人吧!
    
    买入持有的策略还有个我一直没有提及的重要优势。不停地买进卖出,即便还能赚钱,生成的资本利得也需纳税;而买入持有策略却能让你推迟或者避免缴纳资本利得税。如果遵循技术交易策略,你很可能会实现短期资本利得,从而比使用买入持有策略缴纳更多的税款(且纳税的时间也更早)。因此,只是买入并持有符合你理财目标的多样化投资组合,将使你得以节省投资费用、经纪佣金和税款,同时还能实现至少与使用技术分析一样好的投资总回报。
  
   总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不会否认趋势这样明显的事实存在,也不会否认趋势的伟大力量,而是会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就是依靠趋势过活的。不是每一个技术分析的信奉者都能成功,但是否定技术分析你会离成功更远。一个成功的技术分析者会对同样成功的基本分析者表示敬意,因为前者将“道氏理论”奉为宝典,后者将《证券分析》奉为宝典。但凡经典理论能够屹立百年而不倒,必有其非凡之处和不能够被超越的地方。近百年来围绕两大理论的著述汗牛充栋,区区一本单薄的《漫步华尔街》就能将它们一下子全都否定了吗?这不是以卵击石、蚍蜉撼树又是什么?“漫步随机”理论不懂做空,仅就做多而言,甚至不能解决何时买进、何时卖出等基本问题。它明明依靠趋势获利,却反过来否定趋势的存在和力量,这和“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歹人何异?总之这就是真正的“扯淡理论”,作者属于在靠啥吃饭方面“拎不清”的一类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交易家的,是为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