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面10篇文章都是关于课题研究的准备,其实最关键、最核心部分的是课题研究的实施。但是这一部分在实际的课题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的课题去头除尾,中间所剩无几。换言之,除去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我们看不到多少实质性的内容。毫不客气地讲,好多学校做科研课题都是在装点门面,玩文字游戏,弄虚作假。所谓的科研成果要么挂在墙上,要么写在纸上,要么躺在抽屉里,要么躲进电脑里,真正有效、有推广价值的教科研成果比大熊猫还稀有。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教学任务重。除去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各种会议、应付各种检查、填写各种表册等,留给教师科研的时间不多了,甚至可以说淡然无存。这些年,笔者能够码几行字,主要是退居二线,工作任务不重,闲着也是闲着,无事可做其实也是一种痛。每天码几个字,聊以自慰,消磨时间,些许对人有所帮助,也算是一种积德吧。二是大多数教师还不具备研究课题的能力。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讲过,教师天天与书本打交道,但却是一个不太喜欢学习的群体。他们很多连课标中哪些新鲜的名词术语都拎不清,做科研课题是非常烧脑的事情。再者,中小学有多少教师曾经过严格的学术规范训练?至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上工作岗位那批教师多数是整不灵醒的,后面出来的教师从实际情况看也好不到哪里去。估计以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因为不少博士都选择到中小学任教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小学的教科研水平会逐步提高。三是教育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费劲巴力搞出来的东西,可能某段时间或某个地点或许有点效果,但拉长时间的跨度和扩大空间的范围就很难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即无推广价值,也无普世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引发人们的思考,给人启示,并随着时代的进步生长出新的内涵,具有“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的功能。四是部分中小学课题研究脱离教育教学实际。任何脱离实际的研究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中小学课题研究最好与教师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真问题。只有问题解决了,学生才有获得感,教师才有成就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要写在学生中,写在课堂上!因此,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则更具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废话少说,言归正传。这个专题主要目的就是讲课题研究的规范性,撰写的过程其实也是笔者不断学习的过程。为开展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现在课题已经开题了,剩下的就是实打实的干起来。那么,如何干呢?下面谈到这些是每个做课题的教师都应该熟悉和了解的。课题负责人的职责就是要知道自己作为课题的主持人应该做什么。一是基于教育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二是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方向,了解课题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设计和编制课题研究方案;三是做好课题实施前的准备,如课题申报、课题论证、课题开题等;四是组织开展课题培圳、编制行事历、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等;五是随时掌握课题的运行情况,督促检查课题组成员,按时完成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指导改进意见;六是组织课题组开展各种研究活动;七是定期召开课题成员会,重视阶段总结,并向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的研究进展;八是搜集、分析、综合、概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类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九是做好课题结题材料的整理和装订,向课题立项部门提出结题验收申请。前面三条,笔者在前面文章中都已经谈了很多,剩下的重点是如何落实四至九条。 02 熟悉课题实施的基本流程 前期准备:组建课题组、选择研究对象、完成前测工作、做好实施前的物质准备。收集数据资料:明确收集内容、收集的方法、记载管理手册、在课题网页上及时上传研究资料。 结果处理: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 其中,重点关注课题实施中的三个环节:一是准备(操作方案设计、编制行事历、结果变量的设计);二是资料收集、整理;三是结题。 课题实施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课题方案、课题研究方法,开展好各种研究活动,把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措施落实到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和教学管理之中。 03 编制课题研究行事历 编制课题研究行事历具体要做到:一是课题操作日程表要标明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研究者的工作任务;二是要具有可操作性。具体而言,就是要让课题组成员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什么事做到何种程度。 【课题研究行事历示例】 时 间
| 主 题
| 研究内容
| 具体要求
| 责任人
| 第一阶段 | 课题准备 |
|
|
| 第二阶段 | 课题实施 |
|
|
| 第三阶段 | 结题阶段 |
|
|
|
每个阶段有很多的内容任务,填表人根据课题需要进行设计安排。 实施课题研究应重点抓好“三个关键” 课题实施包括课题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开展、材料收集等三个关键。关键一:抓好课题实施的组织与管理。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活动。因此,在管理上很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科研组织管理层次。学校的科研组织与管理包括两个层次:学校领导对教科研的组织与管理,首先是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其次是制定与奖励、职称评定挂钩的教科研制度。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校的科研工作,具有下列工作职能:一是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决策与领导;二是对科研课题的控制与管理;三是对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学校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一般由学校校长兼任。校长对学校教科研的组织与管理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校长要负责编制学校教育科研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学校教育科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从科研角度看,这个总体规划就是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研究课题。因此,学校教科研,校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基于学校实际,反复论证,制定学校教育科研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其次,校长要对学校教育科研进行指导、管理和评价。校长要根据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教育规律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问题,指导教师确定课题,制定方案,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一般性评价。第三,校长要协调好学校教育科研的内外部关系。学校教育科研涉及的面比较多。学校内部涉及到教务处、德育处、教研室、后勤处以及教研组、年级组等。校长要协调、处理好教科研与各处室间的关系,使学校科研工作具有广泛基础。学校外部关系是指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部门、学会(教育学会、心理学会)等部门的关系,校长要及时与这些部门沟通,取得他们对课题的指导和帮助,让学校教科研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健康发展。第四,校长要为学校教育科研积极创造条件。在经费允许情况下,满足教师对科研资料以及举办或参加学术会议的需求,保证教科研信息畅通。学校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实施,还需要一定科研制度保障;完备的科研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使教育科研有章可循。科研制度一般包括科研奖惩制度、科研学习制度、科研培训制度、科研活动制度、教师科研工作业绩评价标准等等。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的组织与管理,关键是建立课题责任制。学校教育科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课题组。每个科研课题项目,一般都由课题组集体实施完成。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应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每项研究课题都有课题主持人(这个课题主持人也就是课题组组长)。课题主持人是课题方案的设计者,课题实施的组织者、管理者,还是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者、监督者。一项课题研究,能不能顺利完成,课题主持人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题主持人绝大多数都是学校校长。综合性课题、龙头课题,或课题涉及到学校的发展、办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等,课题主持人就得是校长。因为这些课题涉及多部门的协调,尤其是如果没有经费支持,课题研究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教育教学单项课题,有能力的教师可做课题主持人。同时,教师个人也可以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自己的个人研究课题。不管谁做课题的主持人,都必须真正了解课题的研究情况、组织好课题的实施与管理,不能徒有虚名,当甩手掌柜。主持人必须清楚这个课题,每年、每学期要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开展几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的内容有哪些、每个阶段将形成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下阶段怎样做等等。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就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如果课题组成员,不知道自己在研究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那就要去问课题主持人。每个课题成员都必须十分清楚自己在课题研究中承担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总之,课题负责人(课题主持人),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主持人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课题能够按照方案设计正常运行。学校立项课题大致分三类:一是学校管理类,如办学模式、学校特色、师资队伍等;二是德育类,如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三是教学类,如艺术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等。无论哪类课题的实施都离不开研究活动的开展。一是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成员要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帮助课题组成员科学认识要研究的问题,并用学习的理论去挖掘解决问题的合理的因素,借鉴他人成功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活动是课题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很多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少不了调查。如“中学生损坏公物的心理分析研究”课题就需要调查、掌握中学生损坏公物的心理并经过分析后,才能拿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调查前,一定要制定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要紧紧围绕调查所反映的问题;调查结束,写出调查报告。笔者在参与一些结题验收时发现,很多问卷调查后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三是反思、总结、交流。大多数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将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问题,并制定行动计划(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1)按计划采取行动,并记录行动的过程、收集资料(做记录目的是,确认计划实现到了什么程度,实现了多少)(2)整理、概括、总结有关材料(这个环节,实验教师要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反思)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行动研究少不了反思和总结。反思什么呢?反思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课题方案操作、方案设计的具体目标否实现、反思方案是否合理等,在以后的实施中,还有哪些需要调整和改进等。反思是课题实施的操作行为,具有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等诊断性功能。此外,在个人反思、总结基础上,还要进行集体交流。交流目的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取长补短、互相提高。这既体现了同伴互助,也体现课题组的集体研究成果。四是专题研讨。专题研讨是课题实施中,层次比较高的研究活动。在研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2)提前通知课题组成员,准备发言提纲或发言稿。为保证研讨会质量,课题主特人应亲自审阅发言稿。(3)专题研讨,要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可以选择课题组中,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最高的老师担任。(4)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专家参加研讨会。五是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是常规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科教学类课题,一定要把课题的研究思路渗透到这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普通课与课题研究课的区别:非课题研究的普通课,可以凭借上课教师、评课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认识,尽情发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研究课题的课,上课者与评课者,就要根据课题方案的设计要求,去备课、上课、听课、记课和评课。因此,学科教学类课题,一定要把课题落实到课堂之中,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既解决课题研究的课堂化问题,也解决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问题。六是检查汇报。这主要是指课题主持人,要定期(或按课实施阶段或按学年)检查课题组成员,所承担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课题成员每学期、或每学年要提交汇报材料。七是专题辅导讲座、学术报告。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或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疑惑的问题,可以请专家、学者做专题辅导讲座或学术报告。八是学习、参观、考察。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与课题有关的会议,学习、参观考察活动等。上述活动不是说每项都必须要做,而是要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开展。只要开展了活动,就要有活动记录。课题实施材料收集,是课题研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者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定期和不定期地收集有关数据资料,以评估行动效果,如"执行是否正确"和"结果是否有效",研究措施是否需要改进和怎样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料意识反映研究意识。收集资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定期的,一种是不定期的。定期是有计划的,不定期是随机的。收集资料主要评估研究措施执行的效果,即研究目标在实际做的过程中是否正确,结果是否有效。根据反馈信息确定研究措施要不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所以,收集资料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包括前面的文献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起着监控、检验和调节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定向、成败与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收集整理资料实际表现为“资料(信息)→数据→证据→解释和描述”的完整过程。心理反应。兴趣(对措施是否感兴趣);情感(情感是否积极);态度(是消极还是主动做事)。行为投入。参与程度(采取的措施学生参与度如何);持续程度(学生参与持续了多长时间)。认知投入(表面肤浅的投入还是深度有实质性的投入)。现象感知,如学生通过观察知道正方形四条边相等,这是现象感知;深度认知投入,如学生进一步思考:四条边为什么相等,怎样验证,这就是本质探索了。学生要用各种方法或手段来验证,如量一量,折一折,当然有的方法验证不了,这就是深度的认知投入。深度认知投入需要积极思考,深度投入还反映出有新颖的或独创性的见解或方法。效果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行为变化,即研究前后研究对象行为有什么变化;认知变化;心理变化;环境变化。如研究前,通过问卷或观察,看某学科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人数比例,并统计分析所提问题的质量。然后一学期或一年的分段统计,再看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人数比例或者提问质量的比例,这既有行为变化又有认知变化。环境变化是指课堂的氛围。二是收集影响研究的干扰因素。影响研究干扰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长因素、教育系统因素。如你做某个研究时,有些家长不同意,这是收集资料时要考虑到的社会家长因素。教育系统的影响因素有四个方面:上级教育业务部门,学校行政,教研组、年级组和教师同行。基础性资料。课题申报表和评审议定书、课题立项通知书、研究人员登记表(如学历、教龄、教学水平等)、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和课题研究方案(包括方案的修改稿等)、各种调研、访谈、测量、实验问卷和记录资料等、专家的论证材料和论证意见(开题、中期、结题三阶段)、课题研究各阶段查阅和学习的文献资料目录、教育科研各项规章制度等。计划性资料。课题总体的研究设计与实施方案、子课题的研究方案、课题组个人的研究计划、研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研究计划等。过程性资料。各学年课题研究进展报告;每一阶段重要的活动记录材料或阶段成果记录(包括研讨、交流、展示发表或社会反响方面的内容);中期总结报告或检查材料(对研究过程进行阶段回顾和总结的各种情况记录);有关领导、专家及上级教科研人员的咨询活动记录、听课记录等;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全部观察记录、调查材料、测验统计等;研究全程中各阶段的教学设计、检测评价试卷、问卷及检测所得的一些数据资料;研究中异常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记录;典型实验课纪实、教案、课后分析研究记录;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的记录、随笔;研究过程中自制和引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电教软件及其他教学材料;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活动的文字、照片、录像、光碟、录音等记录资料;研究过程的大事记。专题性资料。专题学习材料,包括学习资料的原件、研究人员的读书笔记和文献综述等;专题讲座材料,包括主讲人的讲稿或录音、讲座中互动式交流的谈话记录等;专题研讨会材料,包括研讨会会议议程、讲话人的发言稿、研讨课的教案、研讨交流的记录、研讨会会议纪要等。成果性资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各阶段形成的阶段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论文、经验总结、专著等;其他物化成果,包括教案、文集、课件、音像制品等;研究者发表、交流、获奖的文章等;研究阶段或最终研究成果获奖材料、证书、作品等;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有关研究内容的论文、简讯(包括他人对本课题的有关评价)。效果性资料。研究对象个体或群体变化的资料,如成绩考核、心理测试、有关素质和态度的监测统计分析;有价值的研讨对象的作品、奖状等文字材料的原件或复本、音像制品或实物制作;社会各界(包括专家、教师、教育行政领导、家长、学生、新闻界)对课题研究的直接和间接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