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读图#第203集广东路永年人寿保险旧址

 徐汇老寿oykxhg 2022-12-16 发布于上海

看看视频,听听上海方言,了解上海的城市变迁过程。 

 上两期讲到了广东路四川中路北面的两幢建筑,今天回过头来让大家看看西南面的这幢建筑,这就是广东路93号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的旧址。

  以上分别为1937年,(日本教授在此基础上做的导游图),1939年,1947年的地图。

 老建筑原有的永年人寿保险公司还是从上海百业指南上挖掘出来的,否则在我们这一代人也就是记得后面民生银行使用过这幢大楼。

 关于人寿保险其实很早就有,甚至于关于保险的概念也是早就有,但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倡保险这就是一桩罪名,因为新社会生老病死有依靠,计划经济下什么都给你安排好了,你还要什么保险?我记得朋友俞先生的父亲当初就是专门做这一行的,结果被划到“右”面去了。

 等到改革开放后,要和世界接轨了,生老病死要自己掌握了,于是各大保险公司又纷纷开业,原来老一套的东西重新被翻出来,但是永年保险这块牌子没人翻出来,查了一下,还是蛮有故事的,这家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1899年就成立了,详细内容有一篇林振荣2019年写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逆袭者”永年人寿保险公司二三事》我后面节选部分章节在延伸阅读中,有兴趣的可以搜索原文细读。

 这两天有意思的是开始推销个人养老金,各大银行都开始奋力吆喝,但是伐买账的太少,想想也是,最相信的一批人都已经老了,用不着“补充”了,年轻人都不知道今后会怎样?现在每年投进去1.2万几十年后能有啥用场?不如风险自控。

 由于这幢房子坐落于西南方向,面向东北,所以每天被照到阳光的时间很短,周边施展的余地也很小,拍好它的人很少,我也是因为在拍摄周边两幢楼,临时扫过,比较有意思的这幢西洋风格的大楼屋顶上居然有中国传统风格小批屋,这应该是所有老房子爱好者都不曾见到的,在此也与大家分享一下,当然照片在视频中,只要你有耐心看完这几分钟的视频,这个小批屋就不会错过了。

    林振荣收集的广东路10号老照片,注解为:1937年为庆贺英王加冕向乔治六世和皇后伊丽莎白致敬。

 延伸阅读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The ChinaMutual Life Insurance Co.,Ld.)中英文都号称中国,实系英国公司,是将总部设上海的六家外商保险公司之一(另外五家是扬子、保家、宝裕、新宝裕、华洋人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建,在上海滩声名显赫。

有人言其是中国境内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似为不妥,依据上海租界档案资料,上海1843年开埠,保险业即如影随形跟随第一批洋行的到来而莅沪——因为海上运输风险极大,需要借助于保险机构来分散海难、海盗等天灾人祸,化解危险,故远洋贸易离不开保险业保驾护航。据记载,最早在上海滩推出寿险业务的是英商康联人寿保险公司(即人寿保险公司The ColonialLife Assurance Co.是上海第一家现代金融机构),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首先委托公易洋行在外滩代理业务,并在185083日出版的《北华捷报》创刊号上刊登广告,招徕寿险客户,由此掀开了沪上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序幕。亦有人主张英商永福人寿保险公司(亦译为“标准人寿保险公司”)1846年抵沪,1853年在沪展业为标志。

可以说至迟在1846年,公易洋行代理康联,标志着人寿保险业开始登陆上海。1898年,通济洋行老板沃蒂(J.A.Wattie)、汇广公司董事罗斯(A.B.Ross)、及祥茂洋行董事伯基尔(C.R.Burkill)等联合发起创办永年人寿保险公司,选址在外滩区域的广东路10号,嗣在香港律署注册,核定资本银50万两,分5000股(每股100两),实收仅5万两。按照寿险公司章程注册为公众性有限公司。拓展保险业务离不开精算师,永年人寿总经董华田、书记郁赐、寿险计算员倪安,与永福人寿的首任负责人布朗特都是精算师。不过这些保寿险的公司最初的服务对象仅限于旅华外侨,规模要小一些。到1900年,永福人寿依据18881900年的统计资料,率先制订华人生命表,才开始承揽华人寿险业务。

永年之名非常精彩,值得玩味,明显源于“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曹操诗赋《龟虽寿》名句。窃以为是早期保险公司名称里最富内涵的,“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人总归有一死,人的寿命长短也不全由上天安排,人可以积极主动顺应自然,养怡身心,比如参加寿险运筹得法就可以延年益寿,与天争时,这种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不正是寿险业的社会意义吗!

当时永年的实力不及怡和、太古洋行雄厚,何况在上海兼营寿险业务的洋商公司还有英商华洋、保众、永利、老公茂康记等,美商有公平、永安保、纽约、宏利、永福、永亨、联邦、旧金山等多家,还有加拿大永明,新加坡大东方等寿险公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永年以“人性关爱”赢得商机,1901年以后开始接受华人的保单,迅速把业务拓展到香港、天津、北京、汉口、苏州、杭州、汕头、福州、重庆、厦门、广州、温州、宁波、芜湖、南京、九江、镇江、青岛、烟台、威海卫、沈阳、大连、营口、哈尔滨、宜昌、澳门、长沙、枯岭、昆明等三十余地,国内诸埠先后设分号或代理处。并将业务拓展到新加坡、印度、缅甸、印尼、锡兰、埃及与欧洲多国。

永年人寿的经营状况一直非常好。“1902年度,吸收的保险额2072370两,比上一年增长89%,本年度收入268905.35两,利息和佣金收入14241.48两,增长71%,本年度股息为8%,分两次支付,一次在11日,一次在911904年度,业务量迅速扩张,董事会主席报告:收入比去年增长44%,准备金增加74%,资产增加77%,大额保单增加62%,考虑到上述增长,我可以非常高兴地说在上海我们的业务已从338家增加到850家,增长了151%,表明公司在本地立足。本年度发放10%的股息。1905年度,每股分配股息一两。创办不到十年,总资产已达233万美元,有效保险额达3165万美元。到1911年,公司保险基金的总数已达7140037.67两,对于任何公司而言在13年的时间里达29678599两,都是异常巨大的。换言之,公司掌握的公积金和盈余基金相对于有效保险费1000两而言增长不低于240两。这样的增长速度使他们可以重申数年前的声明:即有效保险费的基金分摊比例可能会高于同期存在的其他任何人寿保险公司,成为沪上最大的外资寿险公司,创造了一个后来者居上的逆袭神话。到1917年,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的资产总计9292560.55两。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永年人寿业务遭受重创,业绩下滑,之后与华洋人寿保险公司重组,1924年又与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合并。1937八一三抗战爆发前夜,鉴于远东形势日趋恶化,为了避免再次遭受战争挫折,开始向海外转移资金。永年末任经理兼书记是倪安(S.B.Neill),经理杜维德。

191355日《申报》刊登永年人寿广告:东方最稳固最完美之寿险公司莫如永年,持一永年公司之保单,不啻置一可贵之产业也,阁下有之乎?把买保险提升到理财置业的高度。191457日《申报》刊登永年人寿广告:诸公亦欲于生时为妻子谋富财乎,或积金以为之保卫之,然而意外之阻力良多,惟寿险为最稳之保卫策,未雨绸缪,莫若保寿,欲知细情及费额者请寻至上海总经理烈士可也。总公司设在上海广东路十号。广告立足于男主人立场,为娇妻幼子筹谋财富保障是应尽的责任义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如何防范风险意外,保障安定之生活,唯有寿险最稳妥!只言片语,将寿险的功能作用阐述清晰,令人信服!

永年公司还紧追社会时尚,设计印制广告月份牌来传播永年公司的缘起沿革,阐释人寿保险对保障身家幸福的意义,专供营业员招徕业务之用,分赠保户,藉以营销业务。这样既拓展了寿险客户群,还提高了企业社会知名度。

辛亥革命爆发时, 永年人寿度势应变,表明维护保护权益到底的态度,在1911112日《申报》刊登紧要广告:启者本公司因卾乱吃紧,决议将南京分理处暂行停办,所有各保户之保费,请到期迳交上海本总公司,以免保寿单过期无效,俟乱事平后再开办。此致。总经董郁赐,南京总理吕岳泉同启

为彰显沪上最大寿险公司的雄厚实力和永年在保险业界领异标新的地位,1907年,永年人寿拆除广东路10号原有房舍重造新楼。选定英商通和洋行设计的方案,由英商汇广建筑公司承建。历时三年,于1910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外墙的建筑物,同时也是最早采用大理石铺设地面的大楼。

永年大厦是一座典型的西方古典式建筑,高3层,局部四层,钢混框架结构。在平顶檐部之上设女儿墙,形成竖向三段式构图,这种构图手法参照了巴黎卢浮宫东立面的形式,恪守古典主义构图原则,采用三平五竖的布局。由于大门设在今广东路四川中路转角上,所以其中轴线也就在两条马路的分角线位置上,这样一来,大门两边的建筑造型必须均衡对称,这正是古典主义建筑艺术所擅长的。大楼建筑外墙石面稳重坚实,大门的两根门柱及扇形窗门的窗柱是爱奥尼克式样,窗樘上的圆拱饰以罗马式花纹,大门入口顶部用女神雕塑装饰。另外,窗户的一些细节部分采用了巴洛克风格。

为显示资本实力,永年大厦3816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其建筑用料和内部装修极尽奢华,富丽堂皇。门厅、楼厅和底层大厅均用大理石铺地及装饰内墙,石柱都用红花岗岩磨光,门厅上部的穹隆顶及四壁,嵌有金彩马赛克镶拼成的八幅女神画像,演绎圣经故事,画面五光十色,历经百年仍金碧辉煌。大楼底层窗户装饰耶稣、圣母玛利亚的彩色玻璃,是难得的宗教艺术品。这些马赛克和玻璃图画均由土山湾天主教孤儿院的画童创作完成,据说如此精湛的彩色玻璃工艺现已失传。之所以永年人寿采用上帝保佑人们永生的图案装饰,主要是诠释永年祈求客户健康平安,以人性关爱为主的经营理念。这使得其在外滩建筑群中格调天成,傲然屹立,惹人注目。

建标志性建筑作总部,借新闻媒体释放广告效应,永年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增加了投保人的信心,达到了预期的造势目的,但人算不如天算,大楼造好不过四年,就遭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衰退,保险业自然受挫,永年公司亦难幸免。数年后,这座大楼的主体部分被虞洽卿买走,故一度又称“三北轮船公司大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