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气周流——图解麻黄汤

 新用户5616Y0eR 2022-12-16 发布于辽宁

图片

最近北京的新冠感染人数大量增长,中药成为了大家治疗的首选,有“解表首剂”之称的麻黄汤对改善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今天我们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为你讲讲这首千古名方。

原文





1.“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2.“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暝,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3.“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图片

主治病证:风寒闭肺、营卫郁滞。

图片

病证分析:肺将接收自脾胃的营阴宣发布散至皮肤肌表。卫气虽源自心火,仍需随肺中营阴布散至肌表腠理,方能发挥卫外固表之职。肺主表,外寒袭肺,寒性收引,闭郁肌表、闭塞玄府,肺气因之失于宣泄,营阴郁遏,不得敷布,卫气不宣,随之失于卫外;因此右路不得宣降,营卫郁滞而生蕴热。肺失宣肃,故见咳、喘、鼻塞等;肌表闭塞、营阴郁闭故无汗;卫气不能巡表护卫故恶寒;营卫郁滞,内蕴发热;郁热迫肺伤络则可致衄。因太渊寸口之脉出自肺的宣发布散,寒中太阴肺,寒性收引,收束营卫,令两侧三部脉俱紧而浮(紧为外束、浮为热搏)。

此证便是《素问·调经论》所指“阳盛生外热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伤寒杂病论》将此方归于“太阳病篇”,观其脉证,虽有卫气闭郁,但源于肺气被外寒所闭郁,营气不能宣通,究其本质应属太阴肺金不能肃降之病。同篇麻黄汤类方、青龙汤类方、越婢增益、麻石类方皆与肺脏营阴(或兼卫气)宣发肃降不畅有关,均为阴阳气右降受阻之证。

方义解析:宣肺解表。麻黄、杏仁开宣肺气以令营卫宣通敷布;桂枝鼓舞宣通卫气,配合麻、杏做汗祛邪外出;炙甘草和中调药。营与血汗同源,肺闭营郁化热,若(不论药否)得自衄令营分热泄者也可愈。此种人体实皮坚,定非反复出血之“衄家”(衄家忌用麻黄发汗,恐复耗营阴),故但用麻黄不在所忌。

仲圣分太阳病为中风与伤寒,别予桂枝汤与麻黄汤,实际是将太阳主表与肺主表一并打包归于太阳经。太阳经得心阳之充盈,卫气丰沛,而能主一身之大表;太阴肺得心脉鼓舞,使营卫布散肌腠,故亦得卫气以主表。二者联系密切,但必须明辨其不同。太阳中风为风邪袭扰太阳经,太阳伤寒为寒束太阴肺。

风之与寒,一阳一阴,一散一收。同气相求,风性开散属阳,风邪先扰太阳经(仲景谓太阳中风);寒性收引属阴,寒邪先闭太阴肺气(仲景谓太阳伤寒)。桂枝汤证为风扰太阳经,麻黄汤证为寒束太阴肺。肺气宣发布散营卫而形成寸口之脉,故不同于太阳中风,寒犯太阴肺,收束营卫,令两侧三部脉俱紧,内热欲出而不能,鼓动脉道,轻取既得而浮(阴阳搏结的矛盾);同时因玄府闭阖而无汗。太阳中风为太阳经受风邪外扰,风性开泄,故两脉寸浮且前伸,毫无紧束感;并因风阳扰泄玄府而自汗出。桂枝证有发散之机,麻黄证有紧束之势。

此外,麻黄证可见鼻塞流涕,甚至咳嗽、喘闷,以及进一步酿生痰饮等肺脏病症(麻黄证因肺气闭阻,蕴热、聚饮等可向麻石、青龙、越婢类证衍化),而桂枝证见症与肺生理功能无明显关联(仅见鼻鸣或然症,为太阳经气不利所致)。 

正如李时珍所言:“是证(太阳伤寒)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气。其证时兼面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诸证者,非肺病乎?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而肺气 郁,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气。汗后无大热而喘者加以石膏,朱肱《活人书》夏至后加石膏、知母,皆是泄肺火之药。是则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本草纲目》)故麻黄汤证不但需以麻黄泄营气之闭,尚须加桂枝强卫。而桂枝汤证为卫气不足,用桂枝补之,并喝稀粥资助营气以辅行卫气,但不需麻黄更泄营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